是别人高估了?还是统计局低估了?


是别人高估了?还是统计局低估了?
 
昨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刊出题为《也评王小鲁博士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署名文章,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官员施发启。这是国家统计局网站连续两天刊文质疑王小鲁的灰色收入数据。(8月24日发文《也谈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与调查方法》,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城市经济调查司住户处处长王有捐。)
今天的《国际金融报》立即就有记者观察说:《灰色收入再曝统计“悬案”——专家称,我国实际灰色收入远超5.4万亿》,这篇观察说得也很真切:“王有捐刊文提出反驳。比如,由相关调查方法得出的结论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恩格尔系数法在当今中国似不足以作为推断居民收入的主要依据。‘由于调查和推算方法不当,结论便打了很大的折扣。’王有捐还认为,王小鲁采用的居民家用汽车、商品住宅、出境旅游、银行存款等外部相关数据,为国家统计部门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模式,‘值得借鉴’。”
我读了这些文章之后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感觉,互联网中网友的评论还是真切:有网友说国家统计局自以为老大,喜欢闭门造车;还有网友说数据在国家统计局手中像面团,可以随意揉;还有网友说国家统计局擅长报喜不报忧,基尼系数就报不出来了;更有网友说国家统计局有点像假洋鬼子,空置率自己报不出来还不许别人评论,等等。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国家统计局所有受争议的数据几乎都是敏感数据:
平均工资就很敏感,也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数字,为啥使用算术平均数?高收入能够平均“穷”了,穷人也能被平均“富”了;
GDP是一个敏感数据,估计被高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基尼系数更是敏感,说是“动乱指标”,于是干脆不报了,或者就含糊其辞的说说;
空置率也很敏感,干脆就说不好统计;
现在CPI也属于敏感数据,因为政府在确保全年3%,难道也让国家统计局来保?
至于灰色收入,这里的学问就更大了,什么是灰色收入,什么人的灰色收入最多?其实,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反正农民工不会有什么灰色收入。人家估算了,就说人家不科学,那么国家统计局是不是拿出让人信服的统计数据?
8月21日人民日报有一篇评论《住房空置率不应成为“传说”》,文章说:“从根本上说,空置率这道‘数学题’,也是考验政府部门的‘民意题’。这道题目,关系着对楼市的调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所以,不仅是混乱的房地产市场需要答案,民意同样需要答案。”
国家统计局应该是中国最有权威的数据发布中心,是要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屡屡遭质疑说民国家统计局同样没有过“民意题”,一切的不满意是来百姓实在实际感受方面不满意。
老百姓不满意,或者在感受方面有差异也属于正常,因为统计数据不是为每一个个体设定的,但是作为统计局要有必要的说明,揭开老百姓的谜团,不能让老百姓看了这数据总和“雾里看花”一样。如总是这样,也是行政不作为的表现。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六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