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紧急设立专门项目明确“小龙虾病之谜”——支持卫生部介入南京龙虾病的调查


    据《四川在线》报道,昨天,卫生部有关人士到达南京,了解“龙虾门”的具体情况。记者从南京食安办获悉,昨天,南京暂无新增“龙虾门”病例,根据医疗机构的报告,仍然是19例。尽管南京的各部门已经开始对龙虾从源头、洗虾粉、致病元凶逐一调查,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进展。 昨天,卫生部有关人士抵达南京,对近日发生的龙虾门事件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非常关心,详细询问了患者目前的情况。南京方面的专家组也向卫生部相关人士汇报了患者诊断标准等相关情况,提出目前肌酸激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诊断无误。

    这表明,中央和卫生部高度重视南京小龙虾病的问题,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人民健康的关注,我坚决支持这个行动。我国毒理学专家郝凤桐先生亦指出,小龙虾病近期不仅见于南京,亦见于北京和福州等地,均有食小龙虾的诱因,而湖南也报道多例小龙虾病。所以,我认为,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的近期病例有明确的关联,应该立即进行调查,发出食用警报。可以说,南京有关部门否认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有关的说法,没有得到卫生部的认可。

    同时,国外的热心华人专家也提供线索,认为,这个小龙虾病与国外的“泄湖病”相似,还有路易斯安娜州曾经有过9例类似的小龙虾病病例。而泄湖病至今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病因解释。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有关路易斯安娜小龙虾病的记录,也没有找到病因是海葵毒素的文献。不过,从美国CDC网站上,还是找到了有关泄湖病的一篇文献http://www.cdc.gov/ncidod/eid/vol6no2/buchholtz.htm。不过,该文献中记载的与华人专家提供的线索有一点点出入,那就是CDC认为,美国出现的泄湖病的患者都有吃过一种叫做Balf fish(水牛鱼)的淡水鱼,而不是专家提出的大马哈鱼。这个很重要,因为大马哈鱼在我国也叫三文鱼。如果,真的是吃大马哈鱼(三文鱼)能导致泄湖病的话,那么又有多少餐馆要关门了。还有就是泄湖病的症状,好像比我们的小龙虾病的症状重些,尤其是神经肌肉方面的。我国的病例中,肌痛比较明显(我也是看新闻,而没有看病人,可能不客观),但美国人不仅肌痛,而且肌肉强直,甚至有麻木和震颤。而且,还有两例患者有呕吐的现象,而且呕吐后,症状减轻。

    不管,怎么说,南京的小龙虾病,给了我们一次好的机会,来研究横纹肌溶解症,这对于我国的医疗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很多的说法,都是推测,而如果可以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揭开这个谜团。因为即使在美国,CDC也未解释水牛鱼导致肌肉溶解的确切原因,而且否认了通常我们认为的死鱼和烹调不当与中毒有关,这提示我们只有不吃小龙虾可能才可以不发生小龙虾病,而任何选择活虾或者清洗及加热,都是徒劳的;同时,美国的研究亦表明,无论是乌克兰裔的白人,还是非洲裔的黑人都可能发病,提示患者的遗传背景可能对于发病影响不大。但这些都是猜测。

    我们可以揭开这些秘密,至少现在有这个机会。1)遗传学分析,应排除个人体质差别,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我认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对这19个人的各种相关的基因进行分析,比如磷酸果糖激酶、细胞色素P450等,看是否有共同的变异;2)血清学分析,可以采集19个人的血清,通过给小龙虾的基因(亦包括其病原的)进行建库,再通过SEREX的方法,进行筛选出共同的抗原,看是否可以引发人体类似相关抗原的交叉反应;3)病原学分析,找到致病的小龙虾,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分析,例如,美国CDC亦通报过小龙虾引发585例土拉菌感染的报道,当然,这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抗体分析,得到答案;4)毒理学分析,对龙虾样品,进行药物、毒物等分析,查明原因;5)对于目前小龙虾本身的遗传物质是否稳定进行分析,观察其是否变异,或与本地物种杂交,产生了新的可以导致人体发病的物种。

    这些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回答,有人说,欧洲和美国等地以前发病都没有得到答案,我们是否现在有这个能力。我相信,我们一定有这个能力,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至少在设备和试剂的供应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当时的科研能力。如果,我们做不成,只能说明,我们的人才能力不行。这也是一次,检验我国科研队伍素质的好机会。

    因此,非常希望国家能够设立专门的项目,支持大家进行小龙虾病的研究工作,从而给公众一个答案,让大家放心吃小龙虾。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