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交椅是农民意识?


    争交椅是农民意识?
  梁发芾
  写历史随笔的李国文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话说交椅》的文章,从水泊梁山开始分析交椅。
  李国文比较了梁山好汉对交椅的态度,说,柴进,卢俊义,林冲等出身贵族或军官,见过世面的对于交椅没有什么兴趣,而李逵三阮这些农民出身的泥腿子则对交椅十分在意。“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交椅情结,具有农民意识的人更热衷些,当不会错”。 “交椅这东西如此深入人心,阴魂不散。一定要排出座次的行为,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农民最乐意干的事情”。
  李国文的文章我确实看到不少,写历史随笔,有的也值得一看。但是这篇却完全是胡扯了。严重的胡扯,胡说八道。
  水浒传中,柴进之类当然是见过世面的贵族,军官,与一帮泥腿子出身的农民争夺小小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有什么意思?他们是不屑于争夺的。当年韩信由王贬为侯,后来更加不受重用 ,与杀狗的樊哙,以及一般的武夫如降侯和灌婴之类为伍,他一次就直接牢骚说,“而今乃与哙等为伍”,就是说,他以与樊哙为伍是很耻辱的。历史也说他“羞与绛灌为伍”。樊哙,绛,灌,都是大将级的了,而与他们为伍,韩信仍然为耻。韩信不屑于与樊哙的交椅(那时候椅子未发明,这里借用一下)弄到一起,是因为他更好的交椅被剥夺,比如曾经的楚王交椅。他要是不在乎楚王的交椅,那么,与樊哙混在一起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水浒传》上,柴进是被优待的先朝皇族,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与李逵之类争夺什么交椅的先后,有什么意思?他们被逼上梁山,在中上流社会无法立足,但也未必就对于梁山泊里土匪盗贼的破交椅有什么兴趣。对于梁山泊的破交椅没有兴趣,也不代表他曾经立足期间的那个阶层中的交椅没有兴趣。让你李国文去农村竞选村长,我估计你也没有什么兴趣,不会与参选的农民打个头破血流。但如果说给你一个作协的什么头头,你还不屁颠屁颠?
  李国文所写的不过是梁山那个特定环境中的人情世态。由这么一部小说中片段情节,推而广之,认为争夺交椅的权力斗争是农民意识使然,李国文的逻辑思维水平也太差了一些。这种以极片面大事例得出极宏达的结论的作做法,大概是杂文家的突出毛病。
  自从椅子出现后,就是特权的工具,坐第一把交椅当然就是当老大的意思。皇帝的交椅叫做龙椅,当然是天下第一把交椅。争夺龙椅这个第一交椅的事,历史上极多,极血腥。历史上皇帝政治两千多年,对帝位的血腥争夺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避免。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为了帝位,几乎杀绝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汉朝刘邦农民出身,刘邦的后代为第一把交椅也是血腥争夺,不惜发动战争,但总的来说,争夺皇位的血腥程度倒不如有几百年贵族血统的嬴政的后代。但是,汉朝的帝位最终被有数代高级贵族背景的王莽篡夺。三国时期的曹操家族,为了确保皇帝地位巩固,几乎剥夺了皇帝兄弟的一切权力,但是,帝位又被大贵族司马氏夺走。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八王之乱,根本的原因还是争夺第一把交椅。到了南朝的几个政权,作为高级贵族的皇帝兄弟子侄间的杀戮从来没有停止过。隋朝的杨坚,先是把女儿嫁给皇帝,当外孙当了皇帝后,作皇帝的外公还不过瘾,干脆自己夺了来做。但他也怕他人模仿,就几乎禁锢了自己兄弟,但是却免不了儿子杀死自己夺了皇位;而隋炀帝的第一把交椅,又被那么多人争相夺取,最后被李渊夺得,但是李世民又不甘心第一把交椅迟早被老哥坐定,就发动政变杀了兄弟,逼迫父亲让出宝座。至于宋朝,宋太祖也在一个神秘的晚上被自己的弟弟干掉,第一把交椅轮到兄弟赵光义,从此皇帝交椅只在赵光义的后代中传承。明朝朱元璋也想着不让第一把交椅被人觊觎,连宰相也不放心,干脆撤销宰相了,可是谁知朱元璋的儿子就发动战争从朱元璋的孙子手中夺走了第一把交椅。后来,明朝还有几次皇族叛乱,要的就是这个交椅。
  你看看,每个朝代,最高级的贵族们,是怎么热衷于第一把交椅,怎么不顾性命地争夺第一把交椅的。
  当然,历史上确实有不少的农民起义,最后也问鼎皇权,而且有朱元璋这样的成功者。但是,农民起义,问鼎皇权,往往是在上流社会已经为争夺皇权而弄得农民民不聊生的时候发生的。在那些政治清明稳定的时候,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的时候,哪有什么农民揭竿而起争帝位的事情?农民起义争夺皇权的次数,远远比不上包括皇帝的兄弟子侄岳父外公这些高级贵族以及其他高级官僚和超级武夫争夺帝位的次数多。简单的统计数字,简单的常识,就可以证明,历史上对于最高权力身怀觊觎之情的,不是农民。高级贵族,高级官僚,高级武夫,他们离第一把交椅最近,对于第一把交椅的兴趣,也万千倍于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中,面朝黄土背朝天艰苦觅食的农民。从常识 也可以知道,高级贵族和大臣问鼎皇权而走向叛乱的人数占这个阶层人数的比例 ,一定万倍于农民问鼎皇权而走上造反的人数在农民总人口中的比例。这是一个无需进行大量的统计,根据简单的判断就可以得出的结论。可惜,写杂文的李国文,和许多舞文弄墨的文人一样,缺少这样的理性思维能力。
  对于中国最有吸引力的皇位如此,次于皇位的各种有含金量的交椅,其争夺的激烈程度,也非常人能够想象。你无论看历史资料,还是看现实,对于这个交椅的争夺,其实仍然是非常血腥的。就是现在,副局长杀死局长,副市长杀死市长,副书记罗织书记罪名整翻书记取而代之的,还少吗?这些奋不顾身去争夺交椅,争夺交椅的超前座次的人,有多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历史上残酷竞争争夺地位座次的,更多是各类贵族官僚,因为出身农民的人很少能够进入到官场的。今天,争夺权力你死我活的,不少人不但自己不是农民,其祖上也不是农民。真正的农民,哪有什么交椅可以争夺?除了种好自己的庄稼 ,交足皇粮国税,他们哪有闲情逸致梦想出争交椅的意识?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地 争夺交椅?
  实际上,根本的原因是, 交椅的含金量太多了。中国社会很早就是一个“皇权和政治支配整个社会”的社会,权力宰制一切,权力通吃,是这个社会最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传统。管子给统治者献计说,只要国家管住一切,“利出一孔”,老百姓就会像对待上天一样感恩戴德不尽。当官,当大官,就是国家给人们开放的一个“利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最丰厚的利益,都是从这个单一的管道中流淌出来的。不接近和控制这个管道,你就一无所有, 只有当农民承担无尽的皇粮国税。而流淌利益、名誉、体面等等好处的那个管道中,流出来的利益等等的多少,取决于你的座次的前后,也就是金字塔 一样层次分明的等级秩序的体系。官大一级压死人,也可以说座次排前一点也会压死人。座次排在前面的吃肉玩女人,排在后面的喝汤,自己的女人也被前面的人玩。利益差别如此,谁能不拼死一搏。这就是权力通吃的逻辑。在中国,再也找不出任何一种传统,比权力通吃这个传统再强大无比的传统了。前两年有报道说,大学招聘处长,结果数十个教授争夺一个处长的位置;几年前,湖南省招聘什么处级干部的时候,有些大学的教授们倾巢出动去报名;而我知道的是,科研机构,大学中,科长的津贴奖金比研究员和教授的多。原因很明白,无论科长还是处长,都占着交椅,教授算什么?科长这个交椅,还可以通向处长,局长,运气好,也许还可以到中南海坐交椅去呢。
  那么,中国社会,为什么会形成权力宰制一切的格局呢?
  这一点,研究的人多了,说法也很多。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的官本位本来是官僚制的产物,而官僚制又是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物。那么,中国社会为什么几千年中最有影响的是专制主义,是专制集权?对于权力的分散,平衡,制约,为什么不能从中国社会产生?难道这也是农民意识的造成的吗?
  什么是农民意识?如果说农民意识是一种胆小怕事,求稳怕乱,小富即安,钟情乡土,缺少冒险和进取精神,单干的农民也缺少合作的精神,散漫无纪律,与日月变化、四季交替相关的循环守旧,这些确实是农民意识,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适应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意识。那么,把专制主义,官本位,权力通吃,等级秩序等等归结为农民意识,有什么道理?我不信,历史上那些垄断皇权几百年的家族的人,坐到龙椅上的时候,其意识仍然是农民意识,其行为仍然被农民意识左右。在中国,那一切丑陋的问题归结为农民意识,既高明又安全,但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妖魔化污名化,除了证明自己不是农民的高明外,屁事也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