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物种,你说是福还是祸?


  

      转基因物种,你说是福还是祸? 

  不久前,国家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获得者高调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5年内走上中国人的餐桌”;而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各种担忧却在持续发酵,并逐渐蔓延形成一种恐慌:“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的生死试验场”“民族的噩梦”……

  举国上下就“转基因”争议纷纷,其实本身是件好事。在现代社会里,大凡与公众的利益攸关的事情,必须进行争论,服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适当进行争论,让人民评头论足,本身并非坏事,不但可以让真理越辩越明,而且可以修正少数人施政决策错误,同时,让公共政策更贴近民生,服务百姓。真理的正确与权威的树立,不是只允许让赞成拥护者发音,而禁止不同意见或反对声音;不是一味只沉溺于坐而论道,实际上却是裹步不前;不是以不争论或简单禁止来代替民主集中制,打压正确的事物发展。凡上述种种所为,绝对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政府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权力机关的总称。政府代表着行使社会的公共权力,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公平、公正。因此,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必须受到人民大众的监督,政府的公共信息必须透明公开。这是现代政府,防止官员以权谋私、扼制腐败、防止公权力滥用的最好办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原本一切公权力就是来自于人民授予,更没有任何理由不愿意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要求政府政务信息透明化,这原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号文件提出,转基因农作物要加快产业化,引起太强烈的争论。建议对于转基因主粮的大米,应该研究,可以先行,但是,商业化一定要慎行!

  社会上对“转基因”的争议,目标就是围绕追求人类更好的生活,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老百姓不反对转基因研究,但是,希望一定要高度警惕和严格控制,对推广“转基因”物种正确的态度,应当认真听取广大反对者和民众的意见,再做出引进的决定,特别是商业化,要慎之又慎。



  一、公众就“转基因”进行争议,是件大好事

  公众争论本身并非坏事,“真理越辩越明”。适当的争论,可以修正错误,接近真理。但是,如果一味沉溺“争论”,而裹步不前;或用争论,去压制事物的发展。则对“争论”就算不上好事,比如转基因技术。

  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的那天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科学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争议而停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化步伐日益加快,尤其在粮食安全领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在育种方面,突破抗病虫害、抗灾害、抗盐碱、抗干旱等技术,传统的育种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要求,而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

  转基因技术是战略高技术,正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基本共识和现实选择。谁放弃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谁就将错过难得的历史机遇,谁就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被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了转基因作物研究。90年代中期,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成功,我国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第二个自主研发并拥有抗虫转基因技术专利的国家。如今,国产抗虫棉已经占抗虫棉面积的90%以上。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去年11月出台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将转基因技术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并以国家意志的形式旗帜鲜明地加以大力推进,这体现出中国政府发展转基因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任何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接受。对于公众最为关心的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安全性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问题,政府有义务完整地向公众公开信息。如果说,现在科技不能完全保证转基因技术没有风险,希望政府也一定要做到真实的信息公开化。让公众能够充分认识其风险,做到自由选择,从科学和商业层面上趋利避害,才是科学管理的真正态度。

  今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正在面临着接受公众的认识和挑战。要让公众接受,首先要做到政府转基因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需要相关转基因科学知识的普及。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科技教育界和新闻界,要承担起责任,让转基因信息和技术知识传播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在我们周围有哪几大类“转基因”食品?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2)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

  (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4)转基因特殊食品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三、国家批准进口的“转基因”物种,与其相关的产品

  2009年11月27日,国家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Bt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BVLA430101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

  国家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国家批准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转基因的;猪、牛、鸡饲料,是转基因的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油,是用6号轻汽油浸出的。

  转基因的食用油和调味品:太太乐、辣得劲、迎春楼、四季宝、金象牌、粤皇、味好美牌、美味鲜牌、贵夫人、家乐、老蔡、阿香婆、元宝牌、百味佳牌、老才臣牌、鹰唛、好乐门、红宝牌、福临门、红灯牌、狮头唛、大满贯、鸿禧牌、金龙鱼、花旗、刀唛。

  转基因的饼干:乐之、趣多多、鬼脸嘟嘟、奥利奥、天伦、美嘉思、丹麦蓝罐曲奇。

  转基因的即溶饮品及冲调食品:雀巢、美禄、雀巢巧伴伴、麦斯威尔、果珍、伊利、南方、金味、南国、百草堂、荔八江。

  转基因的饮料及奶制饮品:康师傅、伊利、杨协成 、非常可乐、京华、娃哈哈、新奇士。

  转基因的婴儿食品及奶粉:雀巢、伊利、安怡、安满、亨氏。

  转基因的膨化食品及零食:可比客、卡乐B、品客、明治、卡露芙、旺旺。

  转基因的糖果及果冻:雀巢、雀巢奇巧、瑞士糖、喜之郎。

  转基因的雪糕:雀巢、五羊、和路雪、伊利。

  按联合国要求,转基因成份必须标签上标注。

  四、转基因食品至少存在着6大隐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说,“昆虫都无法下口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人体就没有害处吗?”转基因作物对人体的影响,老鼠吃了没事,也不能说明,人吃了没事。实验动物,也不是没问题。1998年,匈牙利籍英国科学家阿派特普斯陶伊教授在电视节目上宣称,用转基因马铃薯喂养大鼠,导致大鼠体重及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被损坏。实验结果公布后,普斯陶伊教授受到排挤离开英国罗威特研究所,论文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专家调研,没能推翻实验结论。

  当前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转基因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现在带头将Bt基因转入13亿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转基因生物一旦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所转移的基因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很多,归纳起来存在6大隐患:

  (1)毒性。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累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2)过敏。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核桃、小麦中,那么蛋白质随基因加了进去,这样,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食品过敏。

  (3)营养。部分科学家们担心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抗药性。科学家把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这基因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食用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5)环境。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从杆菌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一次实验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后,产生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忧,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他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6)潜伏期长。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损害可能有一个逐渐积累和显现的过程,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年,所有问题才能暴露出来,到那时岂不是晚了。

  五、世界各国就转基因的态度与措施

  世界上对转基因食物分为两大阵营:欧盟日本韩国强烈反对,美国提倡。如,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欧盟国家,至今禁止在本土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规定,转基因物质含量0.9%以上,就需清晰标明“本产品为转基因产品”。日本与韩国,禁止在本土种植转基因粮食,禁止进口转基因粮食。

  联合国:联合国生物安全专家海勒曼认为,针对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并无定论。在2007年到2009年末,由法国科学家吉利-艾瑞克·索拉里尼带领的科研团队在转基因作物的动物实验中,发现了相当确凿的对动物有害的证据,他们的发现在国际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之前,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第23条规定,对转基因生物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公约指出,各国公众都有权利知道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情况,并可以自愿进行选择。

  国际消费者联合会:向联合国食品委员会建议,转基因食品应有标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知道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选择这类食品。

  世卫、联农: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已经制定了评估转基因食品是否符合健康标准的首批原则。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4届食品法典委员会大会决定,转基因食品在推向市场前,必须经过政府的检验和批准。

  欧盟:通过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严格审批及管理机制等,从法律和制度上避免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一些欧洲国家特别增加本国的法律条款或政策措施,以禁止转基因。欧盟消费者,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对于转基因食品强烈反对,主要担忧对人体健康潜在威胁,及对环境的破坏。欧洲所有知名食品企业,均对消费者做出“拒绝转基因”承诺,包括零售行业的沃尔玛、家乐福、欧尚、麦德龙、乐购、玛莎百货等,生产行业的可口可乐、卡夫、雀巢、玛氏、亨氏、吉百利、联合利华、费列罗等。品牌公司如亨氏做出完全拒绝转基因承诺,还承诺不给动物喂食转基因作物。

  欧盟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省份和地区公开宣布为“无转基因区域GMO-Free Zone”。欧盟委员会今年夏天要求中国对出口的大米产品(如婴儿食品)加强监管。因为担心中国大米,可能含有转基因Bt-63的成分。

  德国:德国联邦政府制定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新法规,(1)间距,出于安全考虑,将在转基因植物和传统植物种植地之间规定一个最小距离为150米;与生态农业种植地的间距计划为300米。最小距离阻止转基因植物对无基因技术的农业形成污染(2)标志,为了标志无基因技术的动物肉类产品,政府贴上正面标志“无基因技术”,与欧共体生态法规相一致。要使用此种标志,必须能证明动物的饲料是非基因技术的饲料;(3)责任,坚持目前的责任法,即种植基因技术改性植物的农民,当邻近田地发生污染,并且超过9%的范围时,无论有无过错,都将承担责任;(4)信息,公开关于转基因种植地的信息登记薄,如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等,可以公开不受限制的从互联网上获得,避免官僚主义的繁琐审查;(5)研究,为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将提供方便。《法兰克福评论报》在题为“中国端上转基因大米”的报道中讲,中国出口转基因大米,将在很多国家遭到最严格的审查。

  法国:政府宣布,启动一项欧盟例外条款,暂停种植MON810型转基因玉米,理由是怀疑它的安全性。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这意味着转基因作物种植在法国被永久废除。这一决定引发了极大争议,围绕转基因食品的是是非非再度沸沸扬扬。在欧盟成员国农业部长会议上,法国就与德国、奥地利、希腊、卢森堡和波兰等国一道主张欧盟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食品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分秘密报告。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中出现异常。引起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又一次关注,食用油行业首当其冲成为焦点。自从英国发现疯牛病以来,欧盟区域内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在随后的“二恶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一连串事件的冲击下,欧洲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变得谨慎许多。

  挪威:生物安全法律框架下,目前没有批准转基因作物在本国种植,禁止进口转基因作物,特别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作物。

  瑞士:2005年11月27日,全民投票通过一项 5年内禁止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和商业化使用转基因动物的禁令。2008年5月,瑞士联邦执行委员会向瑞士议会提出延长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禁令到2013年11月27日,提案于今年3月9日由瑞士议会批准。

  意大利:全国境内至今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  

  俄罗斯: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提案,对转基因食品生产、运输及储存执行禁令。特别提及婴幼儿食品,强调医院等场所需要特别严格执行。禁止俄罗斯国家军队购买转基因产品。

  日本:公众的选择直接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由于日本民众的反对,日本对于国外进口的农产品,特别是有可能为转基因作物的农产品特别谨慎。在日本,非转基因食品标识需要严格的IP认证,并施行分别生产流通管理。日本针对美国、加拿大制定非转基因进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分别生产流通管理手册,将认证过程分为农民生产、收购商运输、驳船运输、出口商运输、港口仓储、批发运输、产品粗加工、食品加工8个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向下一阶段出具管理记录和非转基因证明。

  印度:印度基因工程审查委员会GEAC(相当于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隶属于印度环境与林业部)在去年10月份宣布批准转基因茄子时,一大批印度的消费者组织、医疗工作者、环境NGO组织、农民及州政府等组织起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波及到全国。环保组织认为这些转基因茄子如果种植,在开花时,其花粉会随风漂散,从而对其他作物产生基因污染。印度政府经过权衡之后,宣布无限延取消转基因茄子在印度的种植,直至独立的第三方研究确实证明转基因茄子对人的健康、周围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没有问题为止。

  美国:2008年,美国科学家证实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一群科学家发给美国环境保护署一份声明说:“在转基因很多关键问题上我们都无法进行真正独立的研究。生物技术公司阻挠对转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科研,科学家们可以自由购买杀虫剂或者一般种子,却买不到转基因种子,公司坚持先审查科研结果,再决定能否公诸于世。科学家们决定公开申诉,已经忍无可忍。美国一些环保组织一直指责缺乏对转基因作物的深入研究,这些作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

  作为基因技术发达的美国,主粮的小麦,至今不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生产。虽有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但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剩下的主要用于制作动物饲料和生物燃料。美国食品,的确有部分属于转基因食品,偶尔吃吃的转基因西红柿或土豆,跟每天都要吃的主食全换成转基因食品,完全不同,否则美国消费者也会反对。

  阿根廷:整个国家严重依赖生产美国孟山都公司的专利转基因大豆用于出口,国民经济和食品安全因而岌岌可危。虽然阿根廷并不认可种子专利,孟山都公司已经从销售转基因大豆种子中获利丰厚后,通过法律手段要求阿根廷大豆的欧洲进口商支付专利赔偿金。转基因专利协议禁止农民保留当年种子,只能在每个播种季节重新购买。孟山都公司等一些大型生物技术公司,明确拒绝向未能履行转基因种子专利条款的发展中国家出售种子。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将利润凌驾于食品安全之上。

  非洲:非洲反对转基因食品最坚决的国家如赞比亚、委内瑞拉等国,赞比亚2003年回绝了联合国的食品援助;2004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全面禁止播种基因改造植物。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有最新证据证明:日本的伊藤洋华堂超市和吉之岛(永旺)超市以及法国的欧尚超市对中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诉求实行双重标准。

  中国:我国生物安全研究项目已经启动,国家制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已经出台。2004年5月1日颁布《国家食用油新标准》,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在标签上标注,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要求标注。第一批标识管理的转基因的食品有:大豆、大豆粕、大豆油、玉米、玉米油、菜籽,菜籽油等。

  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它的安全性备受人们的质疑。转基因食品“贴标签”,就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作出选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给予欧洲消费者拒绝转基因承诺的公司,相当部分在中国也执行同样拒绝政策,却有如雀巢、沃尔玛等公司,却在中国执行“双重标准”,拒绝给予中国消费者任何承诺。

  六、关系民生大事,怎样决策,由谁来决策?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Bt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BVLA430101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但是,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消息,引来了各方人士的种种担忧,也引发了全国绝大多数网民的强烈反对。

  转基因的争论,并不因是国家批准就此终结。摆在现代社会面前的问题是:一件非“专家”,谁也搞不懂的事;一件关系着每个民众的健康、生命及子孙后代的事,应怎样决策,由谁来决策?

  中国在2000年8月8日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务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了该议定书,中国正式成为缔约方。

  联合国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他国试图入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采取严格的限制与禁入措施。

  联合国公约的第23条规定,对转基因生物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

  中国作为缔约国,关乎13亿民众主粮的水稻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生产,国家农业部根本就没有向全国公众征求一下意见。建设法治的现代社会,需要建立一种现代机制,让全体公众能参与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国家重大决策,而不是由个别有权官员或机构来“被代表”。

  “以人为本”, 是十七大提出新执政理念的“核心”,是当代中国新设定价值观。因此,看重人的健康、生命,看重食品、药品等“入口”东西,配套绝对谨慎的制度,假如没有充足绝对无可置疑的证据,来证明无害于人的健康,就坚决不能投入市场。

  历史一再警告:世上万事往往是始料不及,即使当初是出自好意,由决策的失误酿造恶果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

  现在“转基因”引进者,所持是“地少人多,转基因是唯一可取技术”理论,经不起事实推敲的:

  想想,1958年的中国,当时 6亿人口、人均耕地2 . 43亩,竟发生饿死以千万人事;现在人口增至13亿多,人均耕地亩却减至1.37亩,吃饭早不成问题。

  看看,以色列,人口密度是我国2倍,人均耕地仅有我国45%,人均水资源仅有我国12%;荷兰,人口密度是我国3.5倍,人均耕地仅有我国55%;两国民众的生存质量,却高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我国。以色列盛产粮食、棉花、鲜花、水果、蔬菜,是喷灌、滴灌、无土栽培技术的使用国;荷兰是世界排名在前的农产品输出国。

  可见,正确的决策、良好的政策、良好的体制,才是提升国民生存质量的根本。同时,也是在整体上科学发达,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

  世界绿色和平和众多网友揭露,迫不及待要让中国老百姓把转基因食品当主食的“精英”学者,都跟全球最大的转基因技术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有着极其密切的利益关系。

  绿色和平组织经过调查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不是农民,而是科学家和生物公司。转基因技术具有专利权,科学家和转基因种子公司掌握着专利,将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

  偏偏这些打着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旗号,力推美国转基因主粮的“精英“,却不看2007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突破1万亿斤,根本不存在所谓粮食紧缺问题。正如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指出,我国现在的水稻、玉米、土豆等主粮在目前的技术下,至少10-20年内根本不会短缺,而且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甚至是净出口国。因此,没有必要急于大规模推广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生产。

  现代中国社会非常值得警惕的是:在科学的名义下迷信技术,在市场的名义下迷信金钱;各种以利益分化为各不相同的人群,科学家、专家也会成为各利益集团代言人。因此,表面上的“科学家说”、“专家说”,实质上要看是代表何方利益集团代言说。特别是当用权力压制或屏蔽了不同意见的科学家、专家时,让公众误以为只有一种主张声音。

  事关人民健康、生命及子孙后代,事关绝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决策者必须学会充分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再由公众作出选择;务必让公众对相关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最广泛的参与。那种关起门来,由极少数人决策的时代,应成为过去的历史,像转基因食品,事关全民健康的决策,需要事先公布“全面、准确、真实”的信息(参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展现各种不同意见和观点,只有让最广大的民众充分参与的情况下,通过长时间的辩驳论争后,再由全国人大投票作出决定。

  凡事关民生大事,应该明确记载和公布批准每项事关民生大事的官员姓名,及为政府决策作证或签署意见的专家姓名,以便让人民事后评价,造成危害必须问责处罚,唯一这样才能让参与决策官员和专家,做到排除私利,秉承公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真正尽心尽职,对国民、对人类负起责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