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依然密不透风。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面前,上市公司“房事”该何去何从?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对于调控的应对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选择了放弃,一类选择了坚守,第三类“弃房”改换其他方案。
海泰发展上周称,近日收到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通知书,终止对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自6月份以来,证监会相继批复同意了招商地产、苏宁环球、华业地产等公司撤回非公开发行行政许可申请以及ST兴业(600603)撤回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渝开发向证监会提出了申请撤回公司债券发行申请,其直言是“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审慎分析论证、权衡获批可能性”之后做出的。
与上述主动撤回申请的公司不同,大龙地产、ST昌鱼选择了“体面”的退出方式。截至8月21日,大龙地产2009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一年有效期已过,方案自动失效。ST昌鱼则因向证监会申报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审计报告已过期,因此申请撤回有关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文件。
滨江集团、天保基建、华发股份、广宇集团、中润投资、莱茵置业、ST东源等拟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房地产公司则选择了坚守,延长公司决议有效期(一年)、调整发行底价是它们坚守的“武器”。
在坚守队伍中,万泽股份显得有些“无奈”。该公司有关房地产的资产重组事项于去年12月7日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有条件审核通过,但截至目前未取得重组核准文件。无奈之下,万泽股份“不得不”将决议有效期延长一年。
*ST张股堪称是朵“奇葩”,强烈的重组需要与意愿使其选择了第三条路。*ST张股称,鉴于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业务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撤回已提交的重组相关材料,讨论新的重组方案重新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