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章 光伏产业发展背景

    第一节 宏观背景

    太阳的特点:其一,太阳拥有足够的氦来为地球提供超过 50 亿年的能量,而且太阳在 1/816,000 秒内发射的能量就够人类使用一整年!其二,地球只接收到太阳辐射二十亿分之一的能量,不过只需短短几天,这些能量产生的光和热就等同于燃烧地球所有的石油、煤和木材所释放出的能量。其三,全世界范围内,大约仍有 20 亿人没有使用电。

    对于生活在无电地区的人们,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比延伸扩建公共电网更经济可行。由于光伏产业制造工艺的高效化,光伏系统的成本将继续下降。如今,光伏系统的价格已经是 20 年前的 1/25

    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后于印度。但是,我国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6年底国内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已达450MW以上。在国家各部委立项支持下,目前我国实验室光伏电池的效率已达21%,但是商业化光伏组件效率达14-15%,一般商业化电池效率10-13%。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已大幅下降,太阳能电池的价格逐渐从2000年的40/瓦降到2003年的33/瓦,2004年已经降到27/瓦。这对国内太阳能市场走向壮大与成熟起到了决定作用,对实现与国际光伏市场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太阳能产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得太阳能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

    第二节 行业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光伏产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成本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目前光电转化效率仍不够高,成本依然是制约太阳能发电装置普及的一大障碍,太阳能仍不具备与煤电水电竞争的价格优势,对政策和国家补贴的依赖十分严重。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光伏产业是一个盈利极高的行业,尤其是上游行业,由于多晶硅的供不应求,硅价曾一路攀升一度达到500美元/千克。

    金融危机导致主要光伏市场西班牙德国等国的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国际光伏市场急剧萎缩,同时由于上游企业在高利润刺激下扩大产业规模和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涌入,多晶硅产能出现过剩,硅价大幅下跌,使得很多上游产业倒闭,很多和上游企业签订原料供应合同以及之前为应对原料供不应求而囤积原料的企业损失惨重。

    第二章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原料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其中又以多晶硅的应用最为广泛。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多晶硅可作拉制单晶硅的原料,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例如,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方面,远不如单晶硅明显;在电学性质方面,多晶硅晶体的导电性也远不如单晶硅显著,甚至于几乎没有导电性。在化学活性方面,两者的差异极小。多晶硅和单晶硅可从外观上加以区别,但真正的鉴别须通过分析测定晶体的晶面方向、导电类型和电阻率等。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企业有日本的Tokuyama、三菱、住友公司、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等,其年产能绝大部分在1000吨以上,其中TokuyamaHemlockWacker三个公司生产规模最大,年生产能力均在30005000吨。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也同样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厂商手中,中国很多多晶硅企业只是赚取了其中的加工费而已。而且中国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也非常高,国内企业生产1公斤多晶硅的平均成本约为80美元,而国外厂商的成本只有25美元。这给很多企业带来生存压力。

    曾经多晶硅国际价格居高不下,但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国家纷纷取消太阳能补贴,国外的多晶硅订单锐减,对多晶硅的需求明显减少导致价格的大幅下滑。据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介绍,今年光伏企业的订单寥寥,浙江60家光伏企业中,目前正常生产的仅30家左右,其余一半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是正在建设过程中。多晶硅从2008年最高的500美元/公斤,降到目前的每公斤六七十美元,使得中国国内多晶硅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今后伴随着中国国内蜂拥而上的多晶硅项目产能逐步释放,多晶硅价格还会继续下降,竞争也会更惨烈。估计只有几家具有规模优势的大企业才能存活下来。中国多晶硅企业迎来的将是尸骨累累的大洗牌。

    第二节 产业链

    整个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行业,其中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是重中之重。

    目前世界上生产多晶硅的方法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床法三种方法。据记者对目前国内已经有产出的5家企业调查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德仁教授表示,西门子法是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于1954年发明的,又称三氯氢硅氢还原法,是广泛采用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国际上生产高纯多晶硅的主要大公司都采用该技术。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CVD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

    近年来,为降低高纯硅的生产成本,HemlockTokyamaWacker等企业都在研发新型反应器、汽沉积法、流态化床法等新设备和新工艺, 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国内的高纯硅生产基本上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采用俄罗斯技术,且尚未突破还原炉加压还原等核心技术,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处长周篁指出,目前,美国Hemlock、日本三菱公司的还原炉为50对棒,加压操作,单炉产量可达到5t。中国最大的还原炉是洛阳中硅的12对棒还原炉,常压操作,单炉产量1.3t,每生产1kg高纯硅所消耗工业硅为1.8kg、氢气消耗约1.8m3、电耗约300度,成本约40美元以上,与国外一般水平相比,分别高出约50%、80%、70%和60%。高纯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四氯化硅、盐酸、氢气等,这些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决定着高纯硅材料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国外公司都建有先进的副产物回收系统,可实现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并依托化工厂综合利用四氯化硅,生产白炭黑、高纯石英和光纤预制棒等。 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中产生量最大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对安全和环境危害很大。按目前国内最好控制水平,生产1000吨多晶硅将产生四氯化硅8000吨。国内高纯硅材料生产企业均是单独建厂,必须依靠四氯化硅氢化技术回收副产物,加之还原炉系统设备、氢化系统设备、大型特殊气体压缩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满足不了连续稳定生产的工艺要求,副产物难以全部得到回收利用,不仅制造成本高于依托化工厂建设的高纯硅材料生产企业,三废问题也相当严重。

    第三章 市场

    第一节 整体市场
   
    MIC
日前发表预测称,200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将达到4,718百万瓦(MW),比2008年减少15.5%。但自2010年起,太阳能光伏市场将明显复苏,未来五年都将呈现增长趋势,预计201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6,032百万瓦,增长率为27.9%,至2013年时,市场规模将达12,080百万瓦,增长率为28%

    MIC预测,未来五年的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至2013年的市场分布,仍以欧洲市场为主流,占整体比例58.8%,其次为亚洲的24.3%和美国的12.4%。就区域市场方面,2010年德国、西班牙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较大,但增长性低,而美国、日本、意大利及法国市场规模,虽低于德国、西班牙,但增长性较高,而中国大陆的规模最小,但却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MIC产业分析师表示,虽然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由于硅材价格大幅滑落,导致第一代硅晶技术持续稳坐主流地位,但是在效率提升、稳定发电、应用拓展等需求考虑下,薄膜、聚光型、染料敏化等技术,仍将有机会与硅晶一较长短,未来发展值得观察。

    MIC指出,目前太阳能光伏厂的努力方向,仍是以持续提升转化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使发电成本等于市电价格(grid parity)为目标。而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持续进展、能源价格也渐攀升,厂商已乐观地提出2013年的目标。MIC预估,当企业完成“grid parity”的目标,产业主导因素将逐步由政府的价格补贴,转变为市场决定,而产品性质、产业特性、竞争关键也都将随之产生质变。虽然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面板占2008年总体出货量的40%左右,但该国的消耗量却几乎等于零。他预期,中国将在未来两年超越德国、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消费国。

    2009年伊始,德国政府将上网保护电价调低了近10%。然而,该市场仍会稳步增长。过去的几个月里,世界市场上模块价格下降幅度已经超过20%。德国将在2009年超过西班牙,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市场。他们稳定的太阳能政策得到了回报。

    布什总统任内通过的八年减税法案,可以为太阳能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个完美的起点。奥巴马当选之前,专家就预测了约50%的市场增长。但即便在2009年,加州和整个美国市场都增长100%,美国市场也只能与西班牙(约500 MWp)相当。

    美国的数家能源公司已经发现,PV是电力供应中一个切实可行的选项。很多大规模PV项目,例如PG&E在加州的800 MWp项目,正在准备和开发中。对再生能源和太阳能的推动,加上经济形势的复苏,会使美国从2010年开始成为世界上主要的PV市场之一。

    随着经济的复苏,受供应的限制,油价将会再次提高。更多的国家开始实施二氧化碳减排计划,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支持项目。西方国家以及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亚洲新兴国家中,随着经济的增长,对电能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太阳能模块的价格持续降低,在越来越多的市场分支使得太阳能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可靠能源。对电动交通(汽车工业倾向于电动轿车)工具日益增长的兴趣,将会激发对非集中发电产品的需求。短期来看,最大的问题则是在2009年,甚至持续到2010年需求降低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哪些太阳能PV制造商仍可以维持生存。

    第二节 中国太阳能市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构成中,煤炭依然占了69%的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共占了91%的比重;除水电所占比重达7.4%外,风电、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所占份额不足2%。因此在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中国新能源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据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W,占全球总量的26%。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98%以上的光伏电池产品出口国外。

    据统计,中国大约有3.5亿个家庭,若每户每日供应10060度热水的话,全年需要6643亿度电,这几乎是全国全年发电量的一半,折合人民币4000亿元。如果这些家庭全部用上太阳能的话,每年相当于节省4.7个三峡总电站的总负荷。

    根据财政部公告,中央财政将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在大中城市推进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补助。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瓦,具体标准将根据与建筑结合程度、光电产品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以后年度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适当调整。

    目前,光伏产业与建筑结合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支架型。大楼盖完了,在顶层支起硅板,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拆了对建筑本身没有影响。这一方式目前运用较为广泛,技术也很容易达到。

    第二种,构建型。这比支架型进步了一些,在建筑外立面再加一层铺设光伏系统的玻璃幕墙,拆了可能会影响建筑美观,但不会影响使用。无锡尚德、天威保变等企业已经在做。

    第三种,建材性。建材本身就具备太阳能发电功能,光伏系统与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建筑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窗户本身就是一个光伏组件,可以发电。

    形象一点说,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理想状态是,每座建筑就是一座发电站,发出的电首先满足建筑自身需求,多余的电进入电网传输出去。

    目前,前两种方式已经有一定的运用,第三种国外也已经有试点,并不存在技术壁垒。

    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太阳能路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路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白天电池板接收太阳辐射能并转化为电能输出。

    第三节 世界发达国家太阳能市场

    一、欧洲

    受金融危机影响,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下降与融资不易,使得西班牙和德国两国都打算削减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科技市调机构iSuppli 2009810曾指出,受此影响2009年全球太阳能面板生产量将由2008年的6.5GW(十亿瓦)攀升14.3%7.5GW,估计2009年的太阳能系统安装量仅将达3.9GW,这意味着2009年有近1/2的太阳能面板产量将成为库存。

    据报道,今后10年间的太阳能发电投资总额预估达160亿欧元,到2020年时太阳能发电将供应欧盟地区约15%的电力.

    市场调查公司iSuppli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新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将达到4吉瓦(GW)左右,大多数都在德国。德国将安装1.5GW,意大利为580MW,还有300MW400MW将来自西班牙、加州和日本。

    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太阳能新装容量达到了5.5GW以上,其中80%以上的新增导入量位于欧洲。代表性的国家就是德国和西班牙,这两国2008年新增太阳能电池导入量分别达到2511MW1500MW,占欧洲总量的84%

    随着意大利国政府近期推出极具吸引力的光伏补贴政策,以及光伏模块价格的不断下跌,使得众多投资者发现了商机,从而推动了意大利市场的迅速扩大。最新的消息是,中国的光伏厂商天合光能已经向意大利的ErgyCapital提供了4.7MW的光伏发电设施。随着众多光伏发电计划正处于规划与执行之中,意大利极有可能在2010年时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

    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最新预测显示,到2013年捷克的太阳能系统装机容量可能达到500MW,而2008年时只有50MW,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66.5%。从营业收入角度来看,2013年该国光伏产业将从2008年时的3亿美元增长到17亿美元。而保加利亚到2013年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也将达到600MW,而2008年是1MW,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9%。另外,到2013年希腊安装的光伏系统将达到1.2GW,而2008年只有40MW,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8.5%

    产业研究机构 iSuppli Corp. 认为,即使各国相继达到屋顶采光式太阳能面板(PV)发电费用与传统电价一致(grid parity)的目标,太阳能屋顶 PV 需求仍会呈现缓慢增长。iSuppli 认为,由于安装预支成本以及付出长期投资费用高昂,因此,当太阳能电费标准下降到与传统电价一样时,市场需求不会立刻急遽增加。

    随着 2009 年市场需求呈现意外跳水下降,电力单位以 MW(兆瓦)计算的太阳能电板安装在 2010 2013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将提高到 72.4% 2010 2020 年间,当太阳能电费在全球各地陆续达到与家用电费一致的目标,并且开始普及后,太阳能电板安装的复合增长率则会放慢到 20%

    有关太阳能电费形同传统家用电费的这个目标,它的定义有非常多种。iSuppli 将之定义为,屋顶采光面板系统在 5 年内获致 100% 的投资报酬。此外,投资当中相关衍生的负债或负向现金结余不可超过安装整体成本的 25%

    iSuppli 报告指出,太阳能产业达到革命性目标的过程,市场的转变将是缓慢渐进式,并在需求上呈现温和增长。消费者仍然必须事先进行投资,并且花费一段较长的时间等待报酬的来到。市场还要经过许多心理调整的阶段。安装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后,必须持续投注高昂的资金,这使得太阳能产业目标的实现,预计要经过 30 年才会完成。

    因此,即便太阳能电费成本在部分国家已经达到平民化的目标,全球太阳能面板市场预计将会温和缓慢增长。主导太阳能接收面板安装增长率的因素将取决于市场供需平衡面。而市场供需平衡面亦将主导电费价格。

    全球太阳能面板安装预计在 2009 年呈现 32.3% 的下降率至总发电量 3546 MW2008 年则为 5235 MW 2009 年总发电量的下降,主因在于西班牙太阳能发电市场意外地呈现衰退。

    补贴政策使得西班牙在 2008 年全球太阳能面板安装市占率高居五成规模。但当 2009 年起补助限缩至 500 MW,对太阳能市场造成的缺口反映出今年的安装率呈现下降趋势。

    全球太阳能面板安装率将在 2010 年的增长率将反弹至 42.5%2012 年则到了 73.6%2013 年则为 68.6%

    由于日照程度的不同以及电力设备成本的差异,好几个国家预测其国内太阳能发电成本将达到平民化的时间点各有不同。

    意大利可能是最快达到平民化电费标准的国家。 但即便是意大利这个国家,也需以 14 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现金损益两平点。此外,现阶段安装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导致的负债成本将占发电费用的 35%

    iSuppli预计意大利太阳能电费在 2012 年将达到平民化标准。下一个达到目标的国家则是德国。德国家庭的电费成本较各国为高,且其国内拥有较多已安装完毕、马上就可使用的低成本太阳能系统。但根据 iSuppli 的定义,德国最快也要到 2018 年。

    假设消费者愿意额外支付每度 35 美分,美国加州的太阳能电费现在已经达到与家用电费一致的标准。但加州仅为美国的一州而已,因此,美国尚未拿到该产业的理想目标。

    太阳能电价平民化的特点在于,一个国家在 4-5 年内实现大多数的家户可以每度 22 美分的电费标准,取得太阳能电力的供应。

    2008年,西班牙光伏市场的新装机容量超过2.66GW。受此影响,全球PV市场增长了约5.6 GW。相对2007年来说增长了10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08年太阳能组件的供货不足和模块价格上扬。但2009年只有500 MW可以持续,这也意味着今年西班牙市场将降低至少80%(超过2.1 GW)。

    对全球PV产业来说,整个供应链的价格都会降低至少20-40%。太阳能模块比以往更加便宜。可能会实现创纪录的增长。

    西班牙PV市场的数据是由一家西班牙杂志《Energias Renovables》发布的,消息来源是CNEComisión Nacional de la Energía)。CNE向能源公司付钱,得到消费者安装PV设备之后的上网电价。与2007年相比,PV市场份额的增幅达到300%,甚至更高。CNE估计,2008年的市场可能会超过3.5 GW。这可能意味着2008年仅西班牙市场就比2007年全球的市场份额还要大。

    二、美国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及企业的赞助,2008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占有额居全球第三。2006年至2007年间,美国对这一领域的投入超过了20亿美元,全美范围内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增加了40%达到了264兆瓦,这为社会新提供了6000个就业机会。显然,太阳能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推动力,随着美国政府绿色新政的推行及未来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美国太阳能的发展将迎来巨大的空间。

    在美国各州中,加州在太阳能市场上占重要地位。20061月,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确立了加州太阳能计划(CaliforniaSolarInitiative),该计划将之前由加州能源委员会(EnergyCommission)负责的针对现有住宅的消费性可再生能源购回计划,转移到了CPUC旗下的公共事业公司手中。这项激励性计划于20071月启动,主要针对产能在1兆瓦以下的可再生能源系统,预计该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创造33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从2007年开始,加州能源委员会便启动了一项高达4亿美元的预算,目标是推进住宅用户安装太阳能设备。十年前,加州只有500座屋顶安装了太阳能面板;而现如今,全州已有将近5万座太阳能装置,使得长期处于美国太阳能发展领导地位的加州太阳能电力超过500兆瓦。随着美国新能源法案的实施,该国将驻足太阳能光伏领域的长远发展。

    20061月,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设立了加州太阳能计划(California Solar Initiative),该计划将原先由加州能源委员会(Energy Commission)负责、针对现有住宅的消费性可再生能源买回计划,转移到了CPUC旗下的公共事业公司手中。这项激励性的能源买回计划于20071月启动,主要瞄准产能在1MW以下的可再生能源系统,预计未来10年内将可创造出33亿美元的市场。

    2007年开始,加州能源委员便启动了一项金额达4亿美元的预算,目标是装设太阳能设备的新住宅。这项来自于加州能源委员会的资金将投入在2007~2011年的可再生能源专案。该项目又称为新太阳能住宅伙伴计划’(New Solar Homes Partnership),将着重于新一代的太阳能住宅建筑。

    自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加州太阳能装机量达68兆瓦,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2.6倍,较2008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00%

    其中,日本夏普占加州光伏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12%上升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16%。而作为加州第一大太阳能电池供应商SunPower公司在加州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21%上升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24%SolarWorld则是市场份额增长最多的公司,其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约2%上升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12%。这三家巨头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和达到52%

    进入2009年以后,美国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此前美国政府已经从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4.67亿美元,用于促进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和使用。而为帮助太阳能产业有关企业渡过难关,20093月份美国能源部为其提供5.3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而这些新举措将推动全美越来越多城市投入太阳能发电计划,包括加州、亚利桑那、佛罗里达、夏威夷等州,预计兴建十多个太阳能电厂。而龙头公司在加州太阳能市场的份额逐步加大,也说明在欧洲市场极度萎缩的状况之下,美国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市场争夺的焦点。
   
   
三、日本

    2009年日本不出意料地成为全球太阳能市场新的增长点。20091月起日本已经恢复了面向家庭用途的补助制度,每千瓦补助7万日元。日本太阳能发电协会(JPEA)的统计结果显示,20091-3月日本国内太阳能内需出货量年增18%73.268MW20094月~6月同比更是大增83%,达到了83.3MW。日本正在萌发的太阳能市场吸引了具有新技术的新参与者,这有助于降低成本并进一步刺激增长。将要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一展身手的两个主要新参与者目前正在设备和材料的创新上进行积累以获得成功。

    日本国内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日本政府积极促进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普及,加上材料费下滑、量产效果也将加速太阳能发电系统价格下滑,2009年日本国内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会出现大幅成长,由2008年的1761亿日元成长82%3199亿日元。

    日本国内对于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大幅成长的信心,主要来源于一季度日本太阳能电池的内需出货量逆市增长,创2006 年同期来新高纪录。

    根据日本太阳光发电协会63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1-3月日本太阳能电池全球出货量为244.281MW,同比下降11%。出口量则因景气恶化导致欧洲市场需求低迷而年减19%171.013MW,当中欧洲地区年减21.0%、北美地区也年减2.7%。但在日本国内,因日本家庭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导入补助金制度于20091月上路,带动日本内需出货量年增18%73.268MW

    日本经济产业省拟将电力公司自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家庭买回用剩的太阳能电力的制度提早于2009年内实施,较原先计划的2010年提早了1年的时间。这也给太阳能产业以巨大的信心支持。

    今后薄膜型等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比重将逐步增加,预估日本今年度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较上年度105亿日元成长90%200亿日元。

    市场调查公司富士经济发表了能源相关系统的日本市场调查结果。依调查的结果预测,今后日本国内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市场将缩小。2007年度(20074月~20083),日本太阳能电池系统相关销售额为1487亿日元,而2016年度预计将减至1143亿日元。

    第四节 世界发展中国家市场

    一、中东           

    虽然海湾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30%和8%,但海湾国家目前的能源和水利建设相对其经济发展速度来说仍然滞后,因此寻找替代能源是海湾各国目前努力的方向。

    世界能源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海湾阿拉伯国家未来10年需要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电力等能源需求。

    受石油美元的影响,海湾各国都面临着现有能源无法满足其快速经济增长的问题。

    最近一期《中东经济文摘》报道,卡塔尔计划兴建一座大型太阳能发电厂,以满足其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计划中的这座发电厂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之一,建成后可以缓解卡塔尔能源短缺的现状。

    塔尔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但仍面临现有能源无法满足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问题,这是它要建太阳能发电厂的原因。其实,海湾国家乃至所有阿拉伯国家,都碰到了同样的难题,即经济不断发展与能源入不敷出之间的矛盾。

    为了打破经济发展中的这一瓶颈,阿拉伯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替代能源。今年1月下旬,阿联酋阿布扎比的未来能源公司决定斥资45亿美元,在扎伊德城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这项计划只是阿联酋庞大的源泉计划,即太阳能发展计划的一小部分。20064月,阿联酋启动了源泉计划,决定用10年的时间,斥资200多亿美元,建造一系列太阳能设施,全面推进替代能源的商业化开发。未来能源公司的太阳能发电站,预计2010年正式运营。

    与此同时,阿联酋还出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拟用数年在沿海地区建造一个特殊的太阳能发电站,取名太阳岛。

    伊朗政府对光伏发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计划在旅游城市亚兹德建立中东最大的光伏电站。 伊朗国家电力公司常务董事穆罕默德·阿里·瓦哈达提表示,伊朗目前发电总功率为45G瓦,每年还需要增加4-5G瓦的发电站才能满足整个国家发展需要。瓦哈达提先生还说到,国家将放手私有公司完成光伏电站建设这一任务。

    20095月底阿联酋阿布扎布马斯达城的中东首个10兆瓦太阳能公园已经与阿布扎比的电网连接到了一起,并利用太阳能电来结束该城内的零废物、零碳量的剩余工程期的建设。

    另外,太阳能服务供应商Sunday Energy已经和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发电解决方案公司之一的Ormat签署了一项协议,在以色列的Yavne地区安装一个1MWp光伏太阳能屋顶。该项目1.6万平方米的安装面积也将成为中东最大的太阳能屋顶,在未来20年内还会产生超过6000万新谢克尔的太阳能销售,该项目将耗资约2000万新谢克尔建造,预计将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

    二、非洲

    非洲地处热带,95℅以上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长,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北非是未来太阳能争夺主战场。据德国媒体6月中旬报道,20家德国企业和银行正策划投资4000亿欧元巨资在北非建造一座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这座建在沙漠之中的太阳能电站建成后将能满足全欧洲15%的电力需求,将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

    北非沙漠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根据欧盟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只要能够利用撒哈拉沙漠和非洲中东部沙漠的太阳能的0.3%,就足以满足整个欧洲的能源需求。这一地区也会成为未来太阳能争夺战的焦点。

    非洲虽然有十几个比较富裕的国家,比如摩洛哥、纳米比亚、毛里求斯、塞舌尔、津巴布韦等。但大多数国家处于贫困中,照明主要依靠煤油灯,取暖和炊事主要用薪柴和木炭,环境污染严重。同时,能源相对短缺,然而太阳能资源却十分丰富,太阳能产品市场尚未开发,潜力巨大。

    跨地中海再生能源合作TREC)组织的发言人Gerhard Knies表示,太阳是北非与中东地区尚未被开发的天然资产。

    根据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报导,为解决欧洲电力不足的问题,TREC这几年正准备进行一项横跨欧、非、亚3大洲的太阳能发电计划,称为“Desertec计划,期盼能透过1种特殊的沙漠镜子,获取沙漠中的太阳能,产生丰富又负担的起的洁净电能。

    北非与中东的沙漠地区每年接收的阳光足以转换成630,000 terawatt(每小时兆瓦)的电力,但却没被重视过,全都白白浪费了。相较之下,整个欧洲每年的电力消耗量才4,000 terawatt,只有上述数字的0.6%不到。

    第四章 各国对相关企业现状的态度

    随着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生产应用成本显著降低,光伏产业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诺将使美国替代能源产量在未来3年里翻一番,美国能源部日前宣布为光伏工艺制造的六个光伏模组孵化计划提供1760万美元的奖励津贴。此外,日本也计划重启太阳能补贴政策,法国宣布大幅提高对大型商业屋顶系统所生成的太阳能进行补偿,加快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安装。从这些国家的产业政策分析,世界各国对光伏产业扶持的政策没有改变,完全有理由对全球光伏市场存在新的预期。

    第五章 美国

    第一节 美国太阳能的发展史

    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

    美国太阳能的历史也和这七个阶段有关:

    第一阶段(1900-1920年)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73.64kW,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这个时期,美国建造了一个典型装置::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7.36kW1902 ~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
   
   
第二阶段(1920-1945年)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美国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年)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美国的太阳能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第三阶段(1945-1965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 在这一阶段,美国在太阳能研究方面的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在这一阶段里,美国同世界的其他国家一样也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阶段(1965-1973年)

    这一阶段,美国在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第五阶段(1973-1980年)

    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太阳能研究经费大幅度增长,并且成立太阳能开发银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商业化。原因主要在于:自从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担当主角之后,石油就成了左右经济和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发展和衰退的关键因素,197310月爆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石油减产、提价等办法,支持中东人民的斗争,维护本国的利益。其结果是使那些依靠从中东地区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的国家,在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于是,西方一些人惊呼:世界发生了能源危机(有的称石油危机)。这次危机在客观上使人们认识到:现有的能源结构必须彻底改变,应加速向未来能源结构过渡。从而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重新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

    第六阶段(1980-1992年)

    70年代兴起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进入80年代后不久开始落潮,逐渐进入低谷。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大幅度削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没有实现,以致动摇了一些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心;核电发展较快,对太阳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七阶段(1992-至今)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与环境保护结合在 一起,使太阳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渐得到加强。1996年,联合国在津巴布韦召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会后发表了《哈拉雷太阳能与持续发展宣言 》,会上讨论了《世界太阳能10年行动计划》(1996 ~ 2005年),《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这次会议进一步表明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对开发太阳能的坚定决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动,广泛利用太阳能。1992年以后,世界太阳能利用又进入一个发展期,其特点是:太阳能利用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全球共同行动,为实现世界太阳能发展战略而努力;太阳能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有利于克服以往忽冷忽热、过热过急的弊端,保证太阳能事业的长期发展;在加大太阳能研究开发力度的同时,注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加速商业化进程,扩大太阳能利用领域和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提高;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空前活跃,规模扩大,效果明显。通过以上回顾可知,在本世纪100年间太阳能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一般每次高潮期后都会出现低潮期,处于低潮的时间大约有45年。太阳能利用的发展历程与煤、石油、核能完全不同,人们对其认识差别大,反复多,发展时间长。这一方面说明太阳能开发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利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太阳能利用还受矿物能源供应,政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道路比较曲折。尽管如此,从总体来看,20世纪取得的太阳能科技进步仍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大。美国也在这种世界环境下 发展自己的太阳能产业。

    第二节 美国太阳能产业的现状

    目前,从整个世界来看,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德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西班牙位居第三。在新科技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仅位居第四。

    一、美国各州政府对太阳能产业的态度

    夏威夷州州长已经签署了一项将太阳能热水系统法定义务化的方案。根据该项方案201011之后,针对未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建建筑,将不予核发建筑许可。与此同时,根据美联邦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减少用电,新能源利用退税奖励计划,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每年还将获得1700美元~2600美元不等的太阳能消费补贴。另外,美国北卡罗纳州、华盛顿州等地方政府,则不同程度的出台了鼓励限制电热、燃热使用,推动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的地方法案或补助政策。至于太阳能热水系统会否在美联邦中央政府及联邦各州法定义务化强制性安装,则尤为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二、美国史上最大的太阳能项目

    此次选择克拉克-阿希奥纳联合财团作为开发商的决定是由美国陆军工程部、巴尔的摩区、美国军方与欧文堡基地部、巴尔的摩区、美国军方与欧文堡基地陆军部共同作出的。克拉克能源集团总经理弗朗西斯·科恩说:我们与军方此次的合作将利用丰富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来改变欧文堡基地的能源安全现状。开发欧文堡太阳能EUL项目是富有远见的,这一举措表明了军方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我们十分赞同这一理念,并对军方选中克拉克能源集团参与这一重要项目感到自豪。

    欧文堡太阳能EUL试点项目是由美国军队高级能源理事会秘书长倡议发起的。该理事会的任务是为军方协调和促进能源安全与政策制定,通过采取措施保护并合理利用能源,同时鼓励企业在美国军方所有的土地上生产替代能源。

    军方高级能源执行干事杰里·汉森说:军方一直在积极寻找机会,比如这次的项目,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同时,我们也在改善我们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态度,密切与其他政府机构及相关私营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三、美国民众对太阳能的态度

    太阳能光伏产业与太阳能热相比,有的部分民众更倾向于太阳热能。主要原因是后者比前者虽然科学技术上要求不高,但很实用。太阳能热能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所提供的都是日常居家过日子所需要的方便。所以就日常生活而言,美国民众更喜欢太阳能热能。

    第三节 美国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果人类能够合理加以利用,不断能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还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在太阳能使用技术及实际应用上还面临种种困难,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太阳能作为人类未来可再生能源,其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美国在太阳能技术使用和实际应用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美国内华达太阳一号发电厂位于内华达州莫哈韦沙漠。该发电厂占地250英亩,拥有18.2万块凹面镜。凹面镜组成的太阳能槽式设备将太阳的能量聚焦在位于镜子焦点线上的不锈钢接收器管,而钢管内装有可流动的油等传热液体,在高温作用下油的温度升高至750华氏度,巨型的散热器吸收其中的热量给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带动高压驱动涡轮机和发电机运转,从而产生电能。这座发电厂每年可产生6400万瓦特,足够供1.4万户家庭或者几家拉斯维加斯赌场使用。

    内华达太阳一号太阳能发电厂于2007年投产,是美国17年来第一座大型太阳能电厂。从那以后,太阳能电厂在美国遍地开花。内华达太阳一号发电厂属于西班牙Acciona公司,生产的电能又销售给内华达能源公司,而凹面镜则由德国生产。凹面镜坚硬无比,但易受灰尘的影响,需工作人员经常用水冲洗。钢管就安装在镜子焦点线上,上面涂有黑色的陶瓷以便更好地吸收阳光,而黑色陶瓷外面包裹着真空玻璃管实现绝缘。在晴朗的夏天,太阳直射的情况下,该发电厂能将21%的阳光转化成电能。每隔30秒钟,凹面镜就会随太阳的移动改变朝向,直至正午完全朝上。760列凹面镜,每一列镜子能够生产8.4万瓦特的电力。虽然天然气发电厂效率更高,但是太阳能的优势在于来源免费,而且不会产生温室气体。而且,与其它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相比如风能,太阳能是来源最为丰富且最稳定的能源。

    巴马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承诺要发展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石油能源,并且在2010年的财政预算中提出,要计划3年内将可再生能源总量翻一番。

    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主任韦伯(Eicke Weber)表示:人类目前大约需要16兆兆瓦的电能,到2020年预计这一数字会达到20兆兆瓦,而地球陆地上所产生的太阳能是12万兆兆瓦。从这点来看,太阳能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的。据悉,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利用太阳能,一是像内华达太阳能电厂那样,使用凹面镜或者由电脑控制的平面日光反射镜将阳光集中到接收器上,然后产生蒸汽;二是利用半导体制成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蒸汽管道聚光发电比光伏电池板效果好,但它要求有广阔的场地以及较长的能源传输线,而光伏电池板可以直接置放在屋顶上。利用太阳能的缺点是容易受多云天气和夜间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科学家开始致力于提高太阳能光伏板的效率。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的半导体能吸收不同的太阳光束。2008年,有科学家在镜面上涂上一层磷化铟镓和砷化铟镓的化合物,制造出一种新型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该种太阳能板将太阳能利用率提高到40.8%,创造了历史记录。但由于该技术工艺复杂,难以投入大规模生产。而太阳能凹面镜的价格也是非常高,每平方厘米达到1万美元。另一种方法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必须牺牲效率。美国First Solar Nanosolar公司研发的薄膜太阳能面板所需原材料更少,这样能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从而使太阳能电力价格降低至1美元每瓦。这一价格几乎接近火力发电的成本相接近。

    卡特时期,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是美国政府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研究机构。奥巴马政府对该实验室的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该实验室副主任罗伯特(Robert Hawsey)称: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只占全国总电量的0.1%,但是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0%20%。为了降低成本,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轻巧的聚合物制成凹面镜来代

    2008年,世界上第一座可存储式的太阳能电站在西班牙Guadix投入商业运营。白天,凹面镜吸收的太阳能给熔盐加热,晚上利用高温熔盐冷却下来的热量给水加热产生蒸汽。亚利桑那州的索拉纳发电站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存储热量。到2012年,该电站将为凤凰城和图森提供280兆瓦的电能。上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罗兰德(Roland Hulstrom)的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如果光伏太阳能电池能铺满美国0.3%国土,即100*100平方英里,那么就可以为整个国家供足够的电能。在加州、内华达州以及其它阳光充足、税收优惠的地区,太阳能光伏板的使用就如同空调一样普及 ,可见其前景之美好令人向往。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美国政府将为37个绿色研究项目资助1.51亿美元,其中包括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进行不间断发电等。

    第四节 未来发展计划

    美国在未来的太阳能发展方向主要转向公共事业方面。

    住宅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刺激计划――这项新的方案将会为那些在家里安装了新的太阳能光伏设备的住宅客户提供太阳能系统买价高达25%的刺激资金。加上联邦和潜在州刺激资金和退款的话,客户能抵消高达75%的安装成本。

    商业用太阳能光伏刺激计划,鼓励商业安装新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商业客户安装太阳能光伏将支付能源生产每千瓦小时的费用。

    碳足迹刺激计划,抵消碳排放的影响,帮助那些低收入地区的客户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并最大化他们的能源效率。

    学校用太阳能,学校用SolarWise,将允许学生们和学生家长们参加部分的学校里通过以学校为基础的资金募集活动,帮助获得学校用太阳能。

    第五节 美国First Solar公司

    一、业务介绍

    First Solar公司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太阳能发电模块,采用了专有的薄膜半导体技术。该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聘用碲化镉半导体材料薄层转换成电能。其产品主要销售到项目开发,系统集成,以及在美国和欧洲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经营者。第一太阳能公司还着重于设计和部署在美国公用事业的商业太阳能项目。它与法国电力公司能源新军SA合资建立一个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该公司前身是已知的第一太阳能控股公司和更名为第一太阳能,2006年公司。第一太阳能公司成立于1999年,在亚利桑那州坦佩总部。

    技术介绍:

    First Solar光伏组件代表薄膜的最新进展太阳能模块技术。

    First Solar FS Series 2PV Module

    二、市场介绍

    第一太阳能组件用于商业天台和住宅屋顶太阳能发电厂,比较吸引房主和小型企业业主。主要竞争对手有无锡尚德。

第六章 日本

    第一节 日本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况

    一、日本光伏产业的发展

    日本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通产省于1974年制订了以发展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代油的技术研究开发中长期规划,即阳光计划。在光伏电池方面的目标即把用于宇航的技术移植到地面来应用。初期进展不快,仅把技术成熟的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用在家用计算器、灯标和弧岛柴油发电的补充电源等处。接着发生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加强了其开发的紧迫感,于是成立了NEDO(原名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现改名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机构)负责光电产业化的一条龙管理,在政府加大开发资金的条件下,加速了光伏电池产业化的技术开发:(a)继续开发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新材料、新工艺以为长远服务;(b)大力进行降低造价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为加速产业化创造基本条件;(c)积极开发配套用的蓄电池、整流器和电网连接的技术;(d)在上述条件基本过关后,通过大量多种示范实用化验证工程,以在长期运行中发现问题并据以改进,如重点的电源工程,十大电力公司均参与,最大的一户达300kWH

    在上述方针措施的推动下,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均有很大进步。如1998年以京陶、夏普和三洋电机为主的光伏电池行业产量达到12.8MWP,超过美国的1.7MWP而居世界第一。每WP的售价亦由1979年的2-3万日元下降到800日元。光电转换效率均有提高,如多晶硅铸造基板由1984年的12.7%提高到1998年的15.7%,非晶硅亦由1985年的8.25%提高到1998年的10.1%。

    第二阶段

    1988年-1994年,要求售价再降20%以便广泛用于通讯、路灯和屋外钟等小型电源。同时由于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要求早日用上清洁的光电,在电力公司独立电源用示范项目成功的基础上,除扩大到公园、学校、医院、展览馆等公用设施的示范工程试验外,还及时开展了市场庞大的民用住宅屋顶光电的应用示范工程,并于1993年结束,证明技术上已基本过关,关键是经济问题。在品种技术的开发上亦有很大进步,基本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大量的独立电源示范工程亦于1993年验收,新的订货不多,故1994年的产量反比1992年下降并被美国超过而退居第二。

    第三阶段

    1993年制定的新日光计划仍把光电作为重点项目。初步分析光电技术已达应用水平,但售价过高成为影响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为此,开发重点应放在降低光电成本的低价高效材料和技术,同时认为扩大生产规模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条件。鉴于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后,民众对降低CO2等问题的重视,通产省决定从1994年开始,实施住宅用光电系统的优惠政策,即对每户居民住宅用光电系统的优惠政策,即对每户居民住宅用光电系统(含整流器、蓄电池和电网连接系统)的采用(含施工费)补助总造价的1/2,对住宅建设商亦采取同样补助,从而大大促进了住宅用光电的推广。尽管这一段日本处于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不景气时期,居民申请上光电的仍十分踊跃,如从1994-1999年的6年间累计实施3.3万件共121MWP。由于1997年京都会议后各地方自治体对降低CO2中光电的作用重大有了进一步认识,1998年后政府又增加了地方自治体代为申请的渠道,至2000年申请达2.6万件,合计共96MWP,成为前5年合计水平。加上由名古屋市带头资助市层公共设施新设光电系统(2000年共补助68件,合计298MWP),推广后大大扩大了光电系统的生产量,2000年达129MWP的水平,又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

    第二节 日本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日本的太阳能电力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链比较完整,市场已具相当规模。

    一、日本太阳能电力产业规模概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阳能电力产业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预计2012年全球需求量增至084倍,每年达1500万千瓦,其中欧洲占半数以上。

    日本从1994年至2005年期间通过发放政府补助金推动太阳能民用普及。由于自2006年开始,政府取消补贴政策,日本光伏产业的发展势头被遏制,全球第一的位置也逐渐被德国、西班牙等国取代。2007年日本光伏装机容量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20074-6月日本光伏业总产出190MW(百万瓦),仅为2006年同期的86%,其中,日本内需为43MW,为2006年同期的62%。截至2007年底日本的太阳能电池累积采用量为1.92GW,而德国约为这一数值的两倍,达到了3.86GW2008年日本光伏系统安装量仅为23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4.18%而传统光伏大国德国2008年的光伏系统安装量150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达到27.27%;欧洲另一光伏大国西班牙的安装量则达到2511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则高达45.65%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日本光伏生产厂商国际地位的下降。2008年日本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厂商夏普的产能仅为473MW,不仅远远落后于德国Q-cell570.4MW和美国First Solar504MW,甚至还落后于中国无锡尚德的497.5 MW

    2009年日本经产省出台强化太阳能产业综合对策,目标是2020年太阳能发电能力提高至现在的20倍,占全世界三分之一。2030年提高至现在的40倍。目前日本国内太阳能市场规模1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2000人。2020年市场规模10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1万人。

    二、金融危机下的日本光伏产业

    由于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球多晶硅现货、太阳能硅片、光伏组件的价格在2008年四季度的基础上继续下滑。其中,多晶硅现货价格更是从2008480美元/公斤的峰值跌至20094月的80美元/公斤。而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给制造厂商的业绩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其中,Q-CellsWackerSunPowerMEMC等国际巨头销售额纷纷出现下滑。

    20091-3月日本太阳能电池全球出货量为244.281MW,同比下降11%。出口量则因景气恶化导致欧洲市场需求低迷而年减19%171.013MW,当中欧洲地区年减21.0%、北美地区也年减2.7%。但在日本国内太阳能内需出货量年增18%73.268MW

    日本电子零件厂商京瓷的一位发言人透露,截止到20094月份,京瓷的太阳能组件订单总量已增长了50%。日本京瓷为全球五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2008年产能达290MW

    2009623,日本太阳能电池大厂三洋电机宣布,为了应对后续太阳能发电系统旺盛的需求,该公司决议将投下78.72亿日元于旗下岛根三洋电机(岛根县云南市)3工厂增设新生产线,扩充太阳能电池产能。

    2009625日经BP新闻报道,三菱电机计划于2010年度在美国及欧洲兴建太阳能发电系统组装工厂。三菱电机的策略是利用日本境内的饭田厂房生产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电池运到欧美的组装厂加工成为太阳能发电板。该策略预计能节省运输费用,并能更为快速的反应欧美在地市场的需求。

    日本太阳能发电协会事务局长冈林义一在200962426日举行的第四届新能源国际展会“PV JAPAN 2009”上表示,200913月日本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的业绩为每栋房屋3.7kW,此前的平均值为3.43.5kW,因此用户趋向于尽量设置太阳能发电系统。预计今后会出现稳定的需求,09年度系统导入量会达到89万套。

    日本国内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日本政府积极促进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普及,加上材料费下滑、量产效果也将加速太阳能发电系统价格下滑,2009年日本国内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会出现大幅成长,由2008年的1761亿日元成长82%3199亿日元。 今后薄膜型等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比重将逐步增加,预估日本今年度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较上年度105亿日元成长90%200亿日元。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提出,日本将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20倍,达到世界第一。要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将太阳能发电设备价格降到目前价格的一半;要在公立中小学里集中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要加速建造节能型建筑,争取到2019年有50%的房屋达到节能要求。

    日本太阳能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片向好与20091月日本政府的太阳能补助政策的重启密切相关。日本自2009年一月开始恢复面向家庭用途的补助制度,每千瓦补助7万日元。

    三、日本地区太阳能产业现状

    日本太阳能电力产业重心主要集中在九州地区。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九州分行制订了九州太阳电池产业生产规划。如果昭和壳牌石油等各公司大幅增产规划进展顺利,2012年年产能预计将扩大10倍,占世界总产量1成。如果再进一步嫁接到地产等相关产业,太阳能电力产业有望继半导体、汽车产业之后,成为九州地区核心产业之一。

    (一)九州地区发展太阳能电力产业优势明显。

    九州地区日照时间较长独栋建筑较多,具备普及太阳能的自然条件。生产领域与太阳电池技术相通的半导体产业较多,有利于太阳电池产业聚集。九州家用光发电普及率为2.1%,在各地区中最高,远超全国1.2%的平均水平。

    为普及太阳电池,九州电力公司统一了电力购买定价。政策投资银行分析指出,由于生产基地设立在需求地附近,九州产业集聚的可能性较高

    (二)九州地区太阳电池产能现状。

    据政策投资银行统计,2012年底,九州4家大型太阳电池生产企业年产能合计将达约1375.5兆瓦特(1兆瓦=1百万瓦),相当于08年产能(约127.5兆瓦特)的10倍。

    07年全世界太阳电池产量约3700兆瓦特,九州占3.7%。据预测世界太阳电池生产能力每年将增长3成,2012年将达12000兆瓦以上,而九州的增产速度将超过这一增速。

    (三)九州地区主要太阳电池企业及发展规划。

    昭得壳牌石油宫崎日光工厂。生产基地位于宫崎县,昭和壳牌石油投入约1千亿日元,计划2011年前生产规格1千兆瓦化合物型太阳光发电面板。并正就收购日立制作所超薄电视等离子面板工厂(宫崎县国富町)进行交涉,宫崎县将成为太阳电池生产主要基地。

    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谏早工厂。09年度正式开工兴建新工厂,产能将由目前68兆瓦增加到118兆瓦。为了实现批量生产,同时设立研发基地。

    富士电机系统熊本工厂。09年将产能提高到40兆瓦,正在增设生产线。2012年前增设两家工厂,总产能将达150兆瓦。

    除夏普、京瓷、三洋等太阳电池生产企业之外,日本许多大型企业纷纷看好太阳能电力行业,并将其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大投入,使该行业资金及技术密度更大。

    化工企业太阳日酸与德国化工企业共同投资200亿日元,在日本设立太阳电池材料工厂,生产太阳电池、液晶面板及半导体等所用的绝缘材料——单硅烷,年产能1千吨,仅次于世界首位的挪威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公司(REC)。

    三井化学与株式会社TOKUYAMA共同开发单硅烷,用于生产薄膜型太阳电池、半导体、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尤其是用于制造硅化膜、硅酸盐膜。

    日本ULVAC公司主要供应薄膜型太阳电池生产线,占全世界市场的3成。现更加大相关投入,通过材料供应及售后服务,实现事业模式的顺利转换。

    第七章 欧洲

    第一节 欧洲在光伏产业终端市场优势依然明显

    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导入量达到了5.5GW以上,其中80%以上的新增导入量位于欧洲。德国和西班牙2008年新增太阳能电池导入量占欧洲总量的84%。欧洲国家在光伏产业终端市场优势依然明显。2008太阳能电池导入量国家排名榜上,欧洲国家在前五位中占据三席。分别为西班牙的2511MW、德国的1500MW、意大利的258MW

    欧洲在光伏产业终端市场所取得领先地位,与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该地区国家采用"高价收购"形式,允许向电网供电的企业享受高价,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装机方面的投资回报更加诱人。以德国为例,虽然德国位居高纬度,日照时间并不多,很难如地中海沿岸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政府政策奖励奏效,制定《再生能源法案》,让德国几乎囊括全球近1/3的太阳能市场。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洲可再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太阳能在该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到2020年,太阳能将占欧盟电力需求的15%,其中包括12%来自太阳能电池发电,3%来自太阳热发电系统

    第二节 西班牙引领全球光伏市场

    一、基本介绍

    西班牙已经成为太阳能安装系统的第二大市场,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提供了众多工作岗位。2007年的512MW以及今年预计的1000MW,西班牙在近两年内引起了各国光伏产业的注意。如此巨大的增速,使得国内从事光伏产业的人数超过26.800。当西班牙的建筑业日趋滑落的时候,光伏产业展现了其巨大的魔力!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西班牙已经引领了欧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成长迅速,使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伴随着光伏产品成本的下降,以及能源价格的上升,西班牙有望在2015年达到目前的关平价网(grid parity)的目标。而在这之前,无论小型还是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安装系统的必需的。小型的安装系统能够更贴近消费者,而大型的发电厂则有助于降低发电成本来推进太阳能发展。

    二、西班牙ISOFOTON有限公司

    (一)成交量

    1997年以来,营业额稳步增长。

    Isofoton销售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 ,在阳光下工作的人,一个目标是超越国界的服务。 Por eso, cuenta con filiales en América, áfrica, Asia y Europa que trabajan de forma local, siendo fieles a las se?as de identidad que caracterizan a la empresa: innovación, flexibilidad, capacidad de adaptación, especialización, compromiso con el Medio Ambiente, responsabilidad y, por supuesto, progreso.因此,在美洲,非洲,亚洲和欧洲分支机构忠实地工作成为企业文化标志,该公司的特点:创新性,灵活性,适应性,专业化,对环境的承诺,责任而事实上公司也在不断进步。

    在较发达地区,Isofoton提供能源的问题,出现在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网络,特别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éste es el caso de los proyectos de Electrificación Rural.这是农村电气化项目的情况。 En los países desarrollados, busca soluciones para inyectar energía eléctrica de origen solar a la red convencional, y para que miles de edificios se beneficien de todas las ventajas de la Energía Solar Térmica.在发达国家,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太阳能发电与传统网络,成千上万的建筑物受益于所有太阳热能的优势。

    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和实施其产品,Isofoton有助于各国在其开展业务,并继续其对环境的尊重工作的全面发展。更何况特殊的意义是获得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和用户准备的任务,也有助于本地服务公司的创建。

    西班牙光伏公司Isofoton"Conto Energía"的价目框架下,将公司首个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纳入电网。这个功率为1兆瓦的光伏发电站"Solevivo"位于意大利Puglia地区。这是一个朝南架构的地面装置,具有最佳的倾斜角30度。它由5382个型号为ISF-190/18的太阳能模版组成,由Isofoton研究和生产中心制作完成。

    该发电站由功率分别为506.1千瓦和492.48千瓦的两个装置组成。"Conto Energia"是一项太阳能领域促进法,用以加强意大利光伏行业的迅速扩建。电价主要取决于建筑成本和设备本身,价格区间在0.392/千瓦时-0.672/千瓦时之间。Isofoton表示,这只是该公司在意大利南部计划的10兆瓦大型项目的开端,该地区的对最高功率达1兆瓦的太阳能设备安装很有利。 ——Isofoton自诩为西班牙顶尖太阳能设备生产商,业务范围包括:光伏,大规模热能以及太阳能设备的组装。该公司在海外共有9个分支,其中包括意大利,美国,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塞内加尔和中国。

    第三节 德国光伏产业

    一、基本介绍

    德国是最早通过光伏发电支持政策的国家之一。德国立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以数倍于通常电费的价格购买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因此用户导入太阳能电池较为合算。截至2007年底德国的太阳能电池累积采用量为3.86GW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高居全球首位。

  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德国太阳能产业催生了一大批公司的成长,Q-CELLSGoldbeckodersunConergy都是太阳能光伏领域的佼佼者。虽然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德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2.1%。创下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大降幅,汽车、钢铁等行业损失惨重,但德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艳阳高照。

  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德国光伏发电量的累积电力已达530亿瓦峰值,新建成光伏电站的光伏发电量达1500兆瓦峰值。

    最近的估测结果表明,德国光伏发电量的累积电力为5.3十亿瓦峰值 (GWp),新建成光伏电站的光伏发电量达1500兆瓦峰值 (MWp)。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弗赖堡的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简称“Fraunhofer ISE”)最近创下了新的能量存留记录。这些太阳能电池公布的能量存留效率为41.1%,从而为整个产业开辟了新的可能。与目前市场上的标准太阳能电池相比,这一效率将使得更多的阳光可以转换为能量。

    劳恩霍夫协会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最近开设了德累斯顿有机材料与电子设备中心”(COMEDD),旨在开发有机半导体设备的经济可行性进展,如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同时,Fraunhofer ISE 还在弗赖堡成立了其新的硅材料研究实验室“Silicon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Center”(硅材料技术与评估中心,简称 SIMTEC)。该研究所致力于改善硅结晶和晶圆技术以及结晶硅薄膜技术。

    二、德国Q-cells公司

    德国Q - Cells公司成立于1999年,在短短几年内他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现在,他们又变成了业务遍布全球的光伏产业公司。 Q - Cells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开发,生产和对所作的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进行强大的市场营销。超过2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目前正在Q - Cells公司进行研发,实现Q - Cells公司最重要的目标:降低成本从而使光伏产业得到迅速和永久的发展。毕竟,这是唯一的使太阳能发电价格降低和增强竞争力的方法。 Q - Cells公司的第二支柱产业是以薄膜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技术制造。

    此外,Q - Cells公司已建立了通过其子公司发展其项目业务的国际目标。在工程规划中,将进行对建筑、大型公园和屋顶太阳能设备的专门维修。短短三年,QCI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开发商之一。 Q - Cells公司组合完成了Q - Cells公司清洁采购,这是通过提供绿色能源产业的客户提供新的业务领域。

    总而言之,我们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对环境无害的技术,使用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提供的商业机会看好。

    1999年,Q - Cells公司成立之初只有19名员工在HY12001年硅太阳能电池。现在员工人数已超过2000人。总部设在比特.沃尔芬。

    2008年,除了在马来西亚的主要投资项目,公司同时还在塔尔海姆启动六线。

    第四节 意大利光伏产业

    近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与意大利光伏系统集成商ESPE Srl达成一项协议,双方将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共同发展意大利Apulia地区的光伏电站项目。项目总规模将达5兆瓦。根据协议,赛维LDK太阳能将供应晶片,而ESPE将会提供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及系统集成服务。

    第五节 新兴市场不断崛起

    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最新预测显示,到2013年捷克的太阳能系统装机容量可能达到500MW,而2008年时只有50MW,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66.5%。从营业收入角度来看,2013年该国光伏产业将从2008年时的3亿美元增长到17亿美元。而保加利亚到2013年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也将达到600MW,而2008年是1MW,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9%。另外,到2013年希腊安装的光伏系统将达到1.2GW,而2008年只有40MW,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8.5%

    第六节 关于德国光伏企业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美国轮胎特保案还未解决,德国人又上门了。近日,德国太阳能生产商Conergy公司欲联合其他同行,向德国政府和欧委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两周前,德国光伏企业ConergySolarWorld联合多家组件厂商,游说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德方表示,中国生产商没有国家支持则不可能盈利。

    德国SolarWorld首席执行官FrankAsbeck,中国财政部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是对光伏企业的直接补贴。

    德方所谓的直接补贴是指今年财政部出台的相关对太阳能产业的扶持措施。

    我国3月出台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此后,财政部在7月份再次出台金太阳工程”(《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政策规定,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国家将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

    第八章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太阳能发展现状

    中国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其太阳辐射资源区划分为四个资源带:一类为资源丰富地区(H ≥6700 MJ/m 2 );二类为资源较丰富地区(H =5400 -6700 MJ/m 2 );三类为资源一 般地区(H =4000 -5400 MJ/m 2 )和四类为贫乏地区(H<4200 MJ/m 2 )。年太阳能总辐射量 超过5 MJ/m 2 ,年太阳辐照时数超过2200 小时的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占国土的2/3 故开发太阳能利用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 经初步预测,到2010 太阳能利用可达4.67 Mtce 。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太阳能热利用已为农村能源的开发做出 了贡献。

    第二节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光伏产业:上游由国外厂商垄断,国内企业处于中下游位置

    当前光伏企业竞争日益加剧,进入规模、成本、质量、技术竞争时期。

    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产能急剧扩张,而且还在继续扩张,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原材料的短缺及高价格已经对一些企业构成了威胁,但随之而来、更为严峻的考验还有市场。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市场主要取决于发电成本,成本能降下来,则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一味地依赖政府的补贴和补助,无法实现市场化,只是解一时之需。要降低发电成本,大规模、新技术、高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内光伏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位置,在原料短缺的状况下,赢利能力以及经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产能的投入并不能表现到业务增长以及利润增长。

    光伏产业链主要有五个环节: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系统应用。

    1、多晶硅制造:国内企业技术落后、规模小,国外企业处于垄断地位

    2005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1818MW,需多晶体硅约2.18万吨。中国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133兆瓦,需硅材料1596吨,集成电路产业总共需要2688吨,但只生产了80吨(5%),缺额的2608吨(95%)依靠进口。

    多晶体硅原材料的生产属敏感的先进生产技术,基本上垄断在国外8家主要生产商中。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多晶体硅原材料的生产远远落后于光伏产业的需求,导致自2004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多晶体硅原材料持续紧缺,而且将持续到2008-2010年。原材料紧缺还造成我国厂商竞相高价向国外寻求供应。2005年世界市场多晶体硅原材料约为50-60美元/公斤,我国厂商的进口价有的高出4-5倍。

    我国多晶体硅原材料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落后,企业规模过小,能耗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由于国外技术垄断,我国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以实现多晶体硅生产技术的国产化。

    2、晶体硅锭制造: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国际市场多晶硅原材料紧缺和涨价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工不足;技术比较成熟,产品质量不逊于国外;发展迅速,近几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70%;单晶硅材料的生产占主导,世界2005年单晶硅与多晶硅的比例是11.8,而我国2005年的比例是6.71。主要原因是国内单晶硅拉制技术比较成熟,设备已经国产化,价格低廉(数十万人民币一台)。而多晶体硅浇铸炉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3、太阳电池生产:技术接近国际水平

    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刺激下,发展迅速。2005年新建的生产能力超过以往历年的总和,2006年底形成1400兆瓦的生产能力,相当于2005年实际生产量的10倍,世界生产量的70%以上;生产能力受原材料的严重制约,2006年多晶硅国内产量300吨,缺额达3980吨;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太阳电池的生产技术接近国际水平,但因发展过快,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4、组件封装:中国发展迅速

    在太阳电池产业链中,组件封装是资金和技术门槛低、低廉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环节。因此我国太阳电池封装发展最为迅速。

    5、光伏系统相关部件制造:主要在分散电源

    目前我国光伏系统主要是独立式的分散电源,相关部件主要有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直流灯具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因此,我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竞争中,只在最简单的环节发展迅速,其它方面都受制于发达国家,整个产业的竞争能力还有待大力提高。

    据统计,目前我国光伏企业猛增到400家左右,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为12家。 

    第三节 政府支持及政策法规

    一、政策支持推动市场扩大
   
    2009323,中国财政部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在这项计划的刺激下,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低迷的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有望实现复苏,重新踏上发展的道路。

  根据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内容,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中央财政资金将为扩大太阳能发电在城市及农村建筑物中的应用提供补助。

  2009721日出台的金太阳工程将为500MW规模项目提供支持。而且,除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外,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也将出台。这项规划中加入了扩大风力发电规模、加快国内太阳能发电普及速度的内容。可以预测,在规划的推动下,新能源产业投资到2020年将达到3万亿元。

    另外,在作为太阳能屋顶计划实施细则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的实施意见中,中央政府明确表明了扩大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的态度,并且对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财政补贴政策提出了要求。

    “太阳能屋顶计划323,财政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连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宣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对太阳能建筑进行补贴,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Wp

  金太阳工程:2009521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财政部将联合科技部出台并实施金太阳工程。该项工程的重点内容将是以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计划在近2-3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建立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不同于此前专门针对太阳能一体建筑的屋顶计划,这次金太阳工程的重点将放在光伏发电项目,对于并网发电项目的初装补贴可能将达到50%,而对于离网项目,由于其所需的平衡系统提高了初装成本,补贴将相应提高到70%

  《规划》的中长期目标中,光伏产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将上调至2000兆瓦,是目前目标的10倍。由于建设部和科技部的补贴政策多为初装补贴,在项目对于相关光伏技术的运用支持就给予补贴,而能源局的《规划》则倾向于在并网之时通过优惠的上网电价给予补贴。

    二、地方政府更加积极
 
   
中央政府明确态度后,各地方政府也随即颁布了地方政策。太阳能发电相关企业集中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四川省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青海省更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

  江苏省预定首先推动产业规模扩大计划,建立多个旨在扩大应用的项目。并且发布了实施地方首个上网电价政策的决定。
   
   
青海省的太阳能资源丰富,此次发颁布的地方政策中,大型电厂建设计划的数量最多。当地企业也表现出了积极态度,除太阳能发电产业的知名企业外,与国家电力事业有关的企业也向太阳能发电伸出了触角。计划中的太阳能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8GW。虽然尚未实际实施,但通过数字不难看出中国潜在市场的巨大。

    地方政府将在各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力量。在此之前,尚德在和赛维LDKLDK Solar

    第四节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进入2009年之后,国家的一系列光伏政策相继发布,在此鼓励下一些传统企业开始纷纷进入太阳能发电领域。

  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产业为例,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在建项目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在20094月多晶硅现货价格已跌至80美元/公斤的情况下,仍有很多大型项目陆续开工。

    2009年国际多晶硅远期合同加权平均价格比2008年下跌30%107美元/公斤,现货价格则在20095月已跌至60美元/公斤以下。而国内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高达每公斤1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的状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巨头如日本德山、美国Hemlock挪威REC等七大厂商生产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15美元 -20美元。

  据了解,中国目前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大概在4元/度左右,相比不到0.4元/度的火电上网电价,高出十余倍。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

    第五节 LDK与尚德集团

    无锡尚德是20015月由留学澳大利亚回国创业的施正荣博士在无锡市所创立,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20029月,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投产,20051214,无锡尚德直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6,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300兆瓦,产量160兆瓦;2007,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500兆瓦,产量350兆瓦,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跻身全球光伏产业前三强,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尚德规划到2010年,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将达到2600兆瓦,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工厂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专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公司注册资金11095万美元,总投资近3亿美元。20064月份投产,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8月份入选“RED HERRING亚洲百强企业10月份产能达到200兆瓦,被国际专业人士称为“LDK速度奇迹。荣获“2006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称号。

  200761日,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赛维LDK是江西省企业有史以来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江西塞维IPO融资额高达4.69亿美元,成为继无锡尚德之后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又一巨头。20078月,赛维完成销售收入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多亿元。同时,江西塞维于20078月向外界宣布将在未来两年中斥资120亿元上马1.5万吨多晶硅项目,项目建成后,其多晶硅年产能将达到1600兆瓦。公司发展很快,公司目前有7000多人。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工厂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专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公司注册资金11095万美元,总投资近3亿美元。20064月份投产,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8月份入选“RED HERRING亚洲百强企业10月份产能达到200兆瓦,被国际专业人士称为“LDK速度奇迹。荣获“2006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称号。目前公司正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光伏企业

链条对链条的竞争

    塞维:

    多晶硅工艺及原料利用(优势):

    从多晶硅切片工艺来看,技术的努力方向主要是降低硅片厚度和减少切片过程中对多晶硅的浪费。硅片的厚度已经从2002年的330微米降低到目前主流的220200微米,每公斤多晶硅的切片数量也从33.8片增加到了51.3片。

  1)在切片厚度方面,江西赛维在2006年即已切割出200微米厚度的超薄晶片,其切割技术目前是全球领先水平。2)江西赛维通过两种手段降低多晶硅浪费。其一,继续改进切片工艺减少硅片厚度。其二,江西赛维独特的废料回收技术使其比竞争对手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原材料。

    江西赛维通过三种渠道确保其多晶硅供应:1)江西赛维原料主要为废弃晶圆、芯片等。在传统硅片生产过程中,约有99%的多晶硅被浪费掉。江西赛维回收多样化的废弃硅料,利用其独特技术与配方处理竞争对手无法处理的硅原料。为此,江西赛维有3000名员工负责分类、筛选料源,为其提供了稳定了硅原料供给。2)本地多晶硅供应商。3)从顾客获得原材料。

    尚德:

    无锡尚德通过三种渠道确保其硅片供应:

  1)与一些光伏签订生产合同,这些企业向无锡尚德供应硅片,并将生产出来的大部分或全部光伏电池与模块组件回购。通过签订这样的合同,无锡尚德不仅确保了硅片供应,还将由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到的硅片价格波动转嫁给提供硅片的用户。

  2)通过预付费方式,与国内外主要硅片供应商签订固定价格、固定数量的长期供货合同。例如在20067月,无锡尚德与世界十大硅材料供应商之一的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10年总额达60亿美元的硅材料供货合同,尚德则向MEMC公司提供资金资助,以保证其稳定的供应能力。20076月,与美国HoKu公司签订6.78亿美元的十年多晶硅供货合同。

  20088月,无锡尚德以9890万美元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和伟俊投资所持有的顺大控股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顺大控股2003年成立,专注于单晶硅棒和切片制造。目前顺大正在扬州市建立一家多晶硅工厂,该建设项目已经进入后期,第一阶段的产能将达1500吨。

  3)无锡尚德在中国大陆形成了各种策略联盟以降低供应短缺风险。为制衡国外公司,无锡尚德投资了一个硅锭公司,并通过自己在产业内的影响力为三家中国硅锭生产企业寻找硅材料。作为回报,这些生产企业向无锡尚德长期稳定供应硅锭。目前,无锡尚德与国内外25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联盟内企业或以无锡尚德为下游核心市场,以此来消除产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

    全球合作/合资

  无锡尚德

  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有助于降低光伏系统成本,是市场较为欢迎的一种产品技术与销售模式。20068月,无锡尚德全资收购日本专业太阳能光伏企业MSK公司,切入BIPV业务领域。MSK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拥有20多年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实施经验,拥有一支设计、制造了数千个高效光伏发电系统的多学科工程师队伍。

  通过MSK公司,无锡尚德在欧洲市场业务拓展更加通畅。2007年,无锡尚德子公司MSK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作为Kingspan Off-Site公司零排放灯塔房屋设计的一部分,成功安装到首座满足英国政府可持续性住宅法规六级标准的顶级房屋。此项目使用了57块尚德子公司MSK Just Roof光伏组件,替代了传统屋顶。

  20085月,无锡尚德与法国Hanau EnergiesSAS签署协议,将供应4.5MW大楼BIPV系统给法国Alsace一处农庄,这项工程将为BIPV历来最大安装工程之一。计划于200810月完工的无锡尚德在光伏研发中心是中国最大依靠太阳能供电的光伏大厦。

  江西赛维

  200710月,江西赛维与Canadian Solar签订3年共计40亿元人民币硅片供货合同;12月,与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德国Q-Cells签订10年期必付(Take or Pay)合约。江西赛维将向Q-Cells公司提供6千兆瓦多晶硅硅片及多晶硅锭,后者则预付10%货款支持江西赛维扩充产能。

  目前,全球前20大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有14家为江西赛维客户,其中包括日本夏普、德国Q-Cells、无锡尚德、BP Solar等行业领先企业。

    管理与研发全球化

  无锡尚德

  2004年,无锡尚德在聘请德国人Graham Artes出任公司首席运营官,负责市场营销。2004年,无锡尚德销售收入较上一年增长300%,其中72%销售收入来自德国,17%收入来自欧洲其他国家,8%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目前,无锡尚德85%的收入来自于德国、西班牙、美国等海外市场。

  在研发管理方面,施正荣本人是一位在光伏产业研究领域内卓有成就的科学家。20057月,无锡尚德任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光伏技术和光子学卓越科学研究中心主任Stuart Wenham为首席技术官。目前,尚德研发中心有6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为来自国内外的光伏专家。

  在提高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率方面,无锡尚德有着许多核心技术。1)无锡尚德致力于开发新型硅净化技术,从实质上降低硅与硅片的制造成本。无锡尚德向2家中国硅片生产商提供这种技术,而这些公司独家向无锡尚德提供硅片。2)无锡尚德Pluto技术通过改进电池结构提升转换效率,平均转换效率在18%-20%之间,这种技术将在2008年中期开始量产。

  江西赛维

  江西赛维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有来自美国的生产厂长、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来自意大利的总工程师,来自日本的工艺研发主任,来自马来西亚的采购总监,以及来自富士康、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一大批从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回来的专业人才。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于20071月加盟,拥有10多年光伏企业公司运营管理经验。曾担任过美国太阳能设备厂商GT-SOLAR公司亚太地区商业总经理、CSI(阿特斯)商业执行总裁、保定天威英利副总经理等职务。

  首席财务官兼董秘赖坤森于20068月加入。在加盟公司之前,他曾担任SST(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公司首席财务官、副总裁,美国加洲圣何塞Aplus Flash Technology公司财务行政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俄勒冈州波特兰Wirex Corporation Inc首席财务官、总经理。

  生产高级副总裁兼生产厂长Nicola Sarno20064月加入,他有20多年的硅料的生产经验,担任生产、工艺工程、战略原料供应等多重职位。1985-2002年,他担任MEMC公司单晶晶体生长生产董事、工程经理、战略原料供应经理。1981-1985年,他担任S.E.H(美国)生产部经理。

  首席技术官万跃鹏于20072月加入,他有15年以上的硅及材料工程研究及开发方面的经验。万跃鹏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并取得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Aach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510-20071月,万跃鹏担任美国新罕布什尔州GT Solar研发经理一职,负责DSS炉的研究与开发。之前,从20051-200510月他与位于马萨诸塞州的Saint-Gobain Northboro研发中心共同研究关于材料晶体偏析的课题。

  总工程师Pietro Rossetto20066月加入。1976-2002年,他在MEMC担任多重职位,包括单晶晶体生长技术经理及高级经理,各种不同项目的项目经理。

    第六节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TSL 是一家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的制造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高品质的光伏组件给世界各地的并网和离网状态下的民用、商用、工用以及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带来洁净、可靠的太阳能。凭借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的当地的销售和营销网络以及安装商合作伙伴,天合光能以提升太阳能行业的竞争力和能源的效率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伏产业。

    2008 4 22 日,天合光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 800 多名嘉宾共同庆祝了公司成立 10 周年纪念日。

    二、业务范围

    天合光能大量生产多种类型的单晶和多晶光伏组件,产品输出功率从 165W 230W 不等。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调整着产品。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硅锭、硅片、电池和太阳能组件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的基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该工厂占地面积为 152,526 平方米。天合光能一直在扩大生产规模,目前正在建设另一个占地面积 161,475 平方米的厂房,以提高公司产能。

    天合光能的产品远销欧洲多个国家(如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法国和比利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实行的激励措施大大地加快了太阳能发电产品的应用。与此同时,天合光能还将目光投向法国、美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和蒙古共和国等新兴光伏市场。天合光能销售渠道多样,包括全球的经销商、批发商和光伏系统集成商等等

    天合光能在全球的业务逐渐扩大,在中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都设有办事处,在欧洲和亚洲一些主要的国家还设有本土化的销售经理团队,以便为客户提供及时、专业的服务。此外,天合光能还为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客户提供周到的售后技术服务。

    天合光能与瑞士、意大利、德国和美国的一流设备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他们为天合光能的工厂提供最先进的技术。

    天合光能已获得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包括麦顿基金(Milestone Capital)、好能源(Good Energies)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这些投资给天合光能公司的全球化进程开了一个好头,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 12 月,天合光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NYSE 上市,并于 2007 6 月增发股票,这就为公司顺利落实扩展计划创造了条件,为产能的快速提高和原材料的采购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借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及国际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公司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众多人才。如今,天合光能拥有一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构成的团队,他们拥有丰富的光伏行业经验,时刻都在为公司的成功辛勤工作。

    近年来,天合光能的销售额实现了快速增长。2006 年,天合光能的销售额为 1.145亿美元,而2007 年的销售额增长到3.018 亿美元,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产品的持续需求,提高了销售额和产能。此外,2007 年,天合光能持续运营的净收益达3540 万美元,相比2006年的1320万美元大幅度提升。

    三、运营模式

    以垂直一体化业务模式为基础,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全部自行生产。

    2006 年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实现持续盈利。2007 年,销售额为 3.018 亿美元,而2006 年还只有 1.145 亿美元。

    四、销售策略

    目前,公司大部分太阳能组件产品销往欧洲。同行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商都充分利用了许多管辖区实行的旨在推广太阳能发展的各种政府出台的政策。尽管德国仍然是公司的主要市场之一,但公司加大了其他几个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组件销售,其中包括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和希腊。2007 年,公司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知名公司签署了多个协议。

    第七节 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

    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8月,是一家集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BIPV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061221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续新浪、搜狐、百度等之后第33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5亿美元,总资产20多亿元人民币,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人民币,预计2007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人民币。

    林洋的总部位于江苏省启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洋工业园内,占地面积420多亩,到上海只有2小时车程。随着苏通大桥、沪崇启大通道的建设,公司将融入沪苏锡一小时经济圈。

    公司通过与世界光伏机构ISC Konstanz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不断的技术创新,快速的提高转换效率,林洋产品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公司的第一条电池生产线在200510月份投产。到2007531为止,已有六条电池生产线,每条的生产能力是每年30兆瓦。有望到2007年底前,达到年生产能力240兆瓦,2008年底前达到360兆瓦。林洋的单晶硅电池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6,000片,平均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6.8%,单晶的厚度低至180微米,碎片率低于2.7%。

    在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面,已形成了80W100W120W160W180W190W260W的序列产品。在200610月以前,年生产能力为60兆瓦; 2007年初,年产能增长到80兆瓦; 2007年底, 年产能达到180兆瓦;到2008年底达到300兆瓦。另外,我们在20064月,筹建了四川乐山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到2006年六月,四川佳洋已达到10兆瓦的组装能力,2007年底达20兆瓦,2008年底达60兆瓦。

    公司产品通过了IEC61215TüVUL国际认证和国内金太阳认证。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中东等地。

    林洋也在国内提供系统集成服务。2006年初成立上海林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竞标1MW的光伏并网发电项目;2006年底公司投资五千万元组建BIPV生产线,开辟国内光伏应用新渠道,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光伏应用系统工程中心全面负责BIPV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项目的设计、施工。

    “创世界名牌,树百年林洋是林洋人不懈的追求,公司力争在两年内发展成为年销售超100亿元的国内大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玻璃幕墙的生产企业。

    第八节 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地处保定国家高新区,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全套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生产线,其中硅片年生产能力70MW,电池线年生产能力分别为50MW;组件年生产能力为100MW,规模居全球同行业前十位。

    其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从多晶硅铸锭、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到系统安装的整个光伏行业产业链。为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比利时、法国、中国和美国等世界多个市场的光伏系统集成安装商和经销商提供高品质的光伏组件产品。

    二、发展历程

    1998年,公司由苗连生先生创立;

    2003年,公司开始制造并销售组件;

    2004年,硅锭,硅片和电池产能达到6兆瓦,组件产能达到50兆瓦。同年,获得ULIECTUV等质量认证证书。产品进入德国市场;

    20063月,硅锭和硅片产能增至95兆瓦,电池增至60兆瓦,组件增至100兆瓦;

    200612月,完成了重组和一系列私募,引入了高质量的机构投资者,共募集资金2.2亿美元;

    20076月,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20077月,硅锭,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均达到200兆瓦;

    20089月,硅锭,硅片,电池,组件产能达到400兆瓦;

    2009年底,硅锭,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600兆瓦。

    第九章 案例分析:尚德集团

    第一节 尚德简介

    尚德电力是拥有领先光伏技术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工程以及光伏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分支机构遍及华盛顿、旧金山、伦敦、慕尼黑、马德里、沙夫豪森、首尔、悉尼、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

    尚德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之一,并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NYSE:STP).尚德拥有 5 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无锡、洛阳、青海、日本长野及上海(正在建设中)。

    第二节 业务介绍

    这是光伏行业供应链示意图,其中突出了尚德的业务范畴。

    第三节 发展历程

    历史及大事记

    2009 8

    冥王星技术投入规模化生产,其多晶硅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5.6%
 
    2008
12

    尚德电力产能达到1GW,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晶硅组件制造商。
 
    2008
4
 
   
尚德电力荣获Frost and Sulivan 2008年度太阳能开拓企业奖。
 
    2008
2
 
   
尚德向 Hoku Scientific 融资两千万美元,以强化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并支持 Hoku 公司多晶硅产业的发展。
 
    2008
2
 
   
尚德电力分别在德国和西班牙设立销售办事处,旨在提高服务当地能力及与客户建立更牢固的关系。
 
    2008
2
 
   
尚德电力在韩国设立销售办事处。
 
    2007
12
 
   
尚德电力产品获国家免验资格,尚德成为国内唯一出口免验光伏企业。
 
    2007
11
 
   
尚德电力宣布与 Nitol Solar Ltd.达成第一阶段的多晶硅供应协议,尚德将从2009 年开始向其采购多晶硅。
 
    2007
10
 
   
尚德电力与亚洲硅业有限公司 (Asia Silicon Co.) 签订多晶硅原材料供应合同,该合同的总价高达15亿美元,为期 7 年。
 
    2007
10
 
   
尚德电力在旧金山设立美国区域总部,以增强在北美地区服务客户能力并推进市场业务。
 
    2007
10
 
   
尚德电力与 Renesola 签署为期四年、总量510兆的硅材料供应协议。
 
    2007
9
 
   
尚德电力美国分公司和 Lumeta 签定制造 Lumeta 屋顶集成光伏系统的意向书。
 
    2007
9
 
   
尚德电力将全黑色太阳能电池组件引入美国太阳能市场。
 
    2007
6
 
   
尚德电力与 Hoku 公司签订了 6.78 亿美元的多晶硅原材料供应合同,该合同将于 2009 年年中生效,为期 10 年。
 
    2007
5
 
   
尚德电力上海薄膜电池研发及制造基地奠基。
 
    2007
1

    尚德电力宣布成立欧洲尚德分公司,开始在欧洲、中东及非洲等地拓展市场。
 
    2006
12
 
   
尚德电力年产能力达到 300 兆瓦,成为全球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前三强。
 
    2006
10
 
   
深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标志着尚德公司正式进军珠三角。
 
    2006
8
 
   
尚德电力美国分公司及尚德电力上海分公司先后成立。
 
    2006
8
 
   
尚德电力全资收购日本专业太阳能光伏企业 MSK 公司。
 
    2006
7
 
   
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总价高达 60 亿美元、长达 10 年硅料供应合同,保证公司生产扩展所需的硅料供给。
 
    2006
4
 
   
尚德电力与国家体育中心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主场观唯一指定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供应商。
 
    2005
12
 
   
尚德电力生产能力达到 150 兆瓦,排名世界第八。
 
    2005
12
 
   
尚德电力第一座 30 兆瓦太阳能电池基地于中国洛阳正式投产。
 
    2005
12
 
   
尚德电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4亿美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国际主流资本市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2005
9
 
   
尚德电力产能达到 120 兆瓦,成为中国首家百兆瓦级光伏制造企业。
 
    2004
8
 
   
尚德电力 25 兆瓦电池线投入生产,至此尚德产能达到50 兆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硅太阳电池制造商之一。
 
    2003
12
 
   
尚德电力15兆瓦太阳电池线投入生产,该生产线是中国第一条单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
 
    2002
9
 
   
尚德电力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十五年。
 
    2001
9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
 
   
第四节 产品研发

    一、研究与开发

    1.尚德的创新研发计划正在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努力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并提供一个完善的晶体技术路线图。

    明确的路线图提高效率高达 20%

    一致的输出功率。

    开发薄膜硅太阳能电池技术。

    改进封装技术,延长组件的寿命。

    提高组件输出功率。

    2. 冥王星技术 (Pluto Technology): 尚德的突破性技术——冥王星技术正处于商业化的第一阶段,并且单晶光伏 (PV) 电池已经实现 18 以上的转换效率,大规模生产的多晶光伏电池亦接近 17% 的转换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丝网印刷晶体光伏电池。尚德预计冥王星技术将持续改进,并期望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单晶光伏 (PV) 电池 20 转换效率、多晶光伏电池 18% 转换效率的目标。

    冥王星技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效率和输出功率。强大的冥王星面板改善了空间的利用,减少了系统的安装成本和其他成本。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低反射纹理技术,即使没有直接的太阳辐射,亦能确保吸收到更多的太阳光辐射。尚德电力正在申请专利的冥王星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等级的硅,以适合各种不同的应用和产品种类。冥王星产品将以尚德的出货标准,提供 25 年的功率输出保证。
   
   
尚德借此推动平价电网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太阳能解决方案。尚德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博士评论道:对于客户而言,冥王星技术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输出功率、更好的空间利用以及更低的安装成本。

    3.生产过程创新:预计在未来 12 18 个月内,尚德能过渡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线中去。

    4.新产品开发:尚德目前正与 DRI Companies/Lumeta Akeena 这两家企业合作。尚德已与 Akeena 公司共同开发和制造太阳能组件,这些组件在框架中集成了台架和布线。全黑色组件具有光滑及高度美观的外观,集成台架则明显减少了安装时间及成本,并且尚德已从 Akeena 得到该产品的授权。

    5.新材料:尚德研发部门的另一个重点是测试和评估新材料和改良材料,将其用于生产电池和组件。材料科学团队一直在研究替代材料,例如升级冶金硅、EVA、玻璃和组件后板,这些材料的改进和替代,都有可能提高太阳能产品的产品质量并降低其成本。

    6.薄膜:施正荣博士个人拥有 11 项有关太阳能技术的薄膜专利。研发团队的一些成员,在成立尚德以前就与他共同进行薄膜技术商业化的探讨。尚德计划利用这一内部知识产权,开发一系列拥有一流转换效率的独特的薄膜产品。

    二、产品质量

    1.行业的晶片平均破损率为 2 - 3% ,而公司的晶片破损率小于 1%

    2.质量控制体系: 太阳能产品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以分层、多步的方式实施了质量控制。每一位质量控制人员都负责单独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人员会根据快速反应行动迅速识别并解决有问题的环节,所有质量/生产问题都会通报总监级管理层。在每一级的质量控制中,会由多位合格的质控专业人员进行额外的系列检测,以确保每个产品均符合质量标准。

    3.质量团队:尚德拥有一支由 700 多位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4.认证:尚德的产品通过了包括 ULCETüVIEC 61215:1993 ISO19001:2000在内的质量检测标准及认证机构的检验及质量认证。生产过程都符合 ISO 14001 环境管理标准。尚德同时为其所有的太阳能组件提供 25 年的保修服务。

    第五节 财务状况

    第十章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战略分析
   
   
众多的发展案例表明,由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较市价高,所以它的发展目前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在市场方面,要考虑到国家相关政策。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德国、意大利两大传统光伏大国的政策发生了改变,或许将给欧洲甚至全球光伏产业带来打击,但是意大利推出极具吸引力的光伏补贴政策,成为一个亮点,使其市场迅速扩大。相关分析表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消费国,美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太阳能消费国,所以中国和美国的市场都不容忽视。虽然现在尚德的主要市场是国外,但是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市场将会是不可轻视的一部分,公司要在这方面做好准备,抢先抓住国内商机。

    在人才方面,尚德公司要继续广纳贤才,为公司的更好发展打好基础。

    在技术方面,尚德公司的优势是拥有十几项薄膜技术专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方面的研究觉得不能放松,加快达到平民化电费标准的进程,这是扩大市场的关键一环。

 经过网络资料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