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大荒的大气魄》,请点击 http://woaichadianer.blog.163.com/blog/static/163066612201072711559956/
此次重访北大荒,全名叫“知青作家龙江行”,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主办。一行作家是郑万隆、王梓夫、李龙云、刘进元、陈爱民、王中忱、王增如和我。除我是供职国企的业余作者外,其他几位都是界内响当当的人物。8月15日至8月22日期间,我们走马观花地经过了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原三师师部)及下属的友谊农场(18团)、597农场(19团)、852农场(20团)、853农场(21团)、红旗岭农场(58团)和饶河农场(22团),以登上珍宝岛为结束。媒体这样报道:他们深入垦区,与当地作家、文学青年召开座谈会、见面会,了解当地文学创作与维权状况,介绍数字网络环境下文学作品创作、传播和版权保护的情况,宣讲著作权法。
一路我以业余作者的视角观察他们,对他们的文学成就很景仰很服气,因为当他们在北大荒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时,我只把写写画画的兴趣放在连队的黑板报上。
陈爱民,央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我从网上找到了他最年轻的照片,也是中年模样了。
下图是如今的陈爱民,他在友谊农场老俱乐部的舞台上来回走着,往事一定扑面吧?灯光很暗,我在远处拍下了他的身影,很模糊,因而很沧桑。他激动地说:“当时只有我一个创作员,每年要写两台节目,什么小话剧、小歌剧、表演唱、二人转,连舞蹈都要写!”

陈爱民,1970年下乡到友谊农场的温州知青,1968届高中生,理想是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可是文革来了,美梦成为泡影。1970年5月16日清早,温州市民在人民广场为陈爱民们赴北大荒举行了欢送会,场面隆重而热烈,有数万人聚集。简短的仪式结束后就要上车走人,许多家长争先恐后
地往前拥挤,发生了踩踏,伤亡严重,事后统计的数字是死16人伤60余人。如果没有几个解放军战士把陈爱民像拔萝卜一样拽出来,后来的故事就没了。这个温州小学究心情黯淡甚至绝望地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爱学习的天性终究为他开拓了希望之路。在单位的一个仓库里他发现了
大量图书,得空他就钻进仓库,在尘土中扒拉他没看过的书。所有的积累都会结果。陈爱民在渺
茫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照猫画虎写了一部反映知青的七场现代京剧《完达山下》,那时
他可连京剧都没看过。因此被调到了团部战士演出队,总算扔掉了锄把子。“因为只有我一个创
作员,每年要写两台节目,什么小话剧、小歌剧、表演唱、二人转,连舞蹈都要写。后来来了一
个老话剧演员当队长,督着我,把我引上了话剧创作。1973年,我写出了处女作独幕话剧《风云卡》,代表兵团参加全省汇演。
一年侯宝林到兵团演出,主管文艺工作的朋友把他的作品向中央广播文工团推荐,1976年陈调到广播电视剧团。陈创作的影视戏剧作品已有47部,曾11次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
剧作家李龙云坐在友谊农场老俱乐部五合板椅子上,对台上的陈爱民说:“1972年,我从6师来观摩,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看你的节目的。”
李龙云,北京汇文中学1966届高中生。1968年7月下乡到北大荒,先后赶过马车,开过拖拉机和康拜因,干过各种苦力活。“1970年春,在郁郁寡欢的心境下我开始涂鸦,初学写诗。”1972年隆冬,李被调入6师业余演出队当创作员,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在十年北大荒生活期间,他曾写过十余部剧本:独幕剧、多幕剧、童话剧、相声剧……连同那些报废的诗歌、小说、散文手稿,积累起来的文字量竟有近百万字之多,成为他日后艺术腾飞的基石。
1978年3月,李龙云被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录取为本科生。就在那年冬天,李龙云创作了多幕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1979年3月《小院》在北京正式公演。意想不到的是,戏从彩排开始就引起了激烈争论。一时间里棍棒交加。就在他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一位与他素昧平生的老人,南京大学的陈白尘教授向他伸出了救援之手。白尘先生先是给黑龙江省的一位老作家巴波先生写了封信,请他帮忙“从侧面了解一下,如果《小院》这个作者确实是个很有追求的年轻人,我就破例录取他为研究生;如果是个名利之徒,就算了”。当时的巴波也已年过花甲,但它与陈老在1939年时有过师生之谊,巴波真的找到龙云的几位同学作了调查,几天之后他给白尘先生回了封电报:“无可非议”。白尘先生通过南京大学中文系党总支找到校长匡亚明,鉴于研究生报考时间已过,希望请示教育部,允许南大破例为龙云补办招生手续。此事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为了求得黑龙江大学的合作,陈老进一步提出,希望南京大学派人亲自到黑龙江去一趟,公出人员往返的差旅费由陈白尘私人负担。7月上旬,南京大学中文系贾平年老师来到黑大。他给李龙云带来了陈老的口信:“万一这次破例录取失败,你不能来南大,我仍愿收留你为学生,愿意对你函授……”
李龙云入南京大学深造的第一项成果,就是话剧《小井胡同》的创作。随后,他陆续写了著名话剧《荒原与人》、《正红旗下》、《万家灯火》、《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瑞雪飘飘》等,先后搬上京城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京味戏剧大家。
如今的李龙云。穿着价格不菲的千层底布鞋,操一口纯正的北京话,俨然一北京大爷。他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让我哑然失笑。北京人的幽默总是深藏不露,他撂下一句话,人已经走远,你才突然被逗笑了。
站在老俱乐部外,陈爱民仍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