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芝麻开门”走来一个人


   


    连日的闷热后,昨天的北京下起了大雨,至傍晚才渐渐止住。
    晚上,赴祁智先生的约。在大厅的休息区坐下,祁先生用他一贯的金属嗓音说:“今天,我还约了我的好朋友,原来新闻出版报的——”
    “孙卫卫!”我脱口而出。
    跟卫卫还是2004年见的面,随后邮件、短信不断,算是不见面的老熟人。不对,严格说来,是他见不着我,我却是几乎天天都要去他安在新浪的“书房”偷偷瞄一眼的,间或“睬下几个脚印”。对他的行踪、心态不说了如指掌,也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有时见他“书房”几天没动静,心里就知道肯定又在忙着了。因为知道他的忙,尽管“手上”一直说到北京就骚扰,实质往往是坐在了离京的火车或者机场,才短信告知俺已胜利吻别首都。他到南京估计心思也差不多,这种“我的心里总想着你”的两个人,见得了面才怪。
    这回,祁先生真是念了“芝麻开门”了。不过这关子卖得够严密,下午还说没别的人。想想也是,卫卫哪能算“别的人”。祁先生说我跟卫卫挺像,是气质的像。上回跟徐鲁先生在一起,他竟然也没来由地大谈卫卫。弄得自己都有点儿飘飘然,敢情咱也有卫卫那样的才情与韧劲!
    不过有一点我没说出口,其实接到祁先生约请的时候,就想着是否提出邀请卫卫一块参加。后来想想,北京那么大,卫卫住得远,就别折腾人家了。及至见了卫卫的面,没来得及多寒暄,我就没出息地忙着询问他家有多远。他说了个地点,见我没概念的模样,补充说,打车的话大概50多元钱。这下我彻底明白了。怪不得人家小王子断言,“大人们就爱数目字”。当然,这儿的“大人”不包括卫卫。
    书归正传,一边聊着天,我一边瞅着大门。嘿,来了,还是一副大学生的模样,肩上背个包,手里提个包。我站起来冲他傻笑,就看他镜片后的细眼睛瞪得溜圆,估计受到了严重惊吓。好在这个过程瞬间而过,他一下认出了俺,于是握手复握手。后来,三人一起往里走的时候,俺们又掰手腕似的狠握了一回。
    再接下来,自然书里书外地聊了一大通,不过,俺记住了最重要的一条,趁在北京,卫卫正式地、热情地、持久地邀请俺去他的真正的书房参观一通,据说,有多本跟俺投缘的书已翘盼多时,准备弃暗投明。

 

    (周益民,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生于江滨小城海门,工作在六朝古都南京,得到很多人的关心,也正把那关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