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人才特区”提速 5年增才50万


 随着沪宁高铁的正式运营,长三角终于迈入“高铁时代”。而无锡对它的期望已远远超过了出行便利,更多地着眼于人才融合、区域转型,并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锡市人才市场副总白江认为,沪宁高铁的开通减少了人才流通的时间成本,每天从无锡来回上海,满打满算只要2个小时,等于是在同一个城市圈。同样,空间距离的减少,更多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物色到急需的人才。而由于时间成本的降低,这些企业不再需要安排住宿,减少了企业成本。

  “沪宁高铁的站点布局充分考虑了促进区域产业联动的因素,它将提高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分工布局。高端人才与研发资源能更方便地‘柔性流动’,共建共享,以前无锡籍的上海大学生回锡就业的并不多,不过相信高铁的开通能带动一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回流。”白江说。

  5年人才总量要增加50万

  目前,无锡市人才总量已突破100万人,拥有两院院士5人、国家级专家33人、省级专家198人、市级专家 23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633人、入选省“双创”计划73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79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超过6000人,16名海归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的迅速集聚,有力推动了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无锡正在积极建设的“人才特区”也将因高铁时代的到来而提速。7月29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无锡市建设“人才特区”的目标:以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目的,以特区建设为运作模式,以无锡“四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无锡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加快把无锡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大规模聚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紧密衔接、人才政策环境更加优越、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环境充分满足高层次人才发展需要的高科技产业城和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到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50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6.6%以上;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16%以上;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7%。

  对此,无锡市将举全市之力,鼓励企业引进人才,高校培养人才,以人性化的配套服务吸引人才,加快推进“人才特区”的建设。

  以企业为主体引进人才

  作为一座工商城市,无锡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数量众多,拥有江苏最多的全国500强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六。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些企业大多具有雄厚的资本优势。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引进人才,是无锡人才工作的一大显著特点,也是无锡与其他城市相比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一大潜在优势。
  过去,我们无锡人曾经顶住“以不正之风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职责,用老乡的真诚和政府的倚重,请来大批“星期天工程师”,开创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招才引智”的模式。近年来,无锡市一些企业通过“嫁接式”引进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各级政府将为企业引进和用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给予引才企业在技术改造、融资贷款、人才招聘等方面政策优惠。将组织实施国有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和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引进研究生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分别引进不少于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1万名研究生。同时,对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将积极地帮助和支持他们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推动科技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规划、环保、开发区等事业单位要结合各自发展需求,3年内引进不少于1000名能够推动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提升、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扩张提升在锡本科高校

  目前无锡人才发展最为奇缺的资源,就是“研究型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无锡目前仅有一所研究型大学——江南大学,独立本科高校数量在全省位列第8位,与无锡的城市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为此,无锡市将以超常规的举措突破政策瓶颈,全力推动无锡高等教育事业在规模、结构、质量上实现大的跃升。一是加快扩张提升在锡本科高校。全力支持江南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55位。全力支持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加快发展,支持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支持江南大学太湖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积极筹建无锡大学。二是加快引进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加快推进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建设。加快做大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教育基地,吸引更多国内外名校来锡兴办研究生院或研究生教育基地。吸引世界名校到无锡开办教育机构,推进江南大学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办学,加快筹建欧洲工商学院无锡基地,扩大埃卡内基梅隆和印度信息学院培训规模。

  确保“房子、本子、孩子”无忧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人才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过去“孔雀东南飞”,现在“人才外流”,都是因为“人往高处走”——人才渴望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流动。因此,无锡市将在积极提升、打造适宜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环境的同时,花更大的精力,落实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努力解决高层次人才面对的各类现实问题,营造适宜高层次人才的生活环境,使高层次人才进入无锡后能够安心创业、放手发展。无锡市将突出针对高层次人才在“房子、本子、孩子”三个方面的实际需求,提供超常服务。

  如切实加快人才公寓建设。采取建购并举等途径,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100万平方米、10000套左右人才住房的建设和筹集任务,建立起“梯度分明、配置合理、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高层次人才公寓供应和保障体系。今年将启动建设一个人才安居工程小区,将其打造成为无锡人才引进的一个“亮点”。特别要明确的是,人才公寓重点解决高层次引进人才、来锡创新创业的柔性人才以及他们的团队成员来锡后的临时住房需求,以租为主,尽量缩短人才入住公寓周期,帮助他们节省时间精力,尽快投入创新创业。

  突破海外人才户籍管理和出入境管理难题。借鉴国际惯例,尽快制定实施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发放居住证,保证他们在无锡能够享受社会保险、税收、信用贷款、求职、政府项目申请、职业资格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私有权保护、住房购置等基本国民待遇,还将根据海外人才的特点和人才引进的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积极创新海外人才来锡签证制度,提高服务水平,让海外人才进出境更加方便快捷。

  破除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障碍。针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操作办法,保证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入学方面享受优质服务,让高层次人才更加安心地扎根无锡。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在锡接受义务教育的,享受本市户籍人口同等待遇,免试免费入公办学校就学;进入国际学校就读的,由当地政府按公办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给予补贴;直接由国外来锡就读高中阶段学校的,在转学、申请方面予以优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