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民间智库的生存之道


    很多人说只有西方式的体制下才有所谓独立智库,根据我的观察,在那种体制下智库基本上不是靠左的(如布鲁金斯学会),就是靠右的(比如传统基金会),而在中间的则很少是大个的。而在中国的体制下,民间智库则不能极端,因为太靠官方就用不着你了,有的是官方智慧与政策研究室,太靠那边就不可能存在了,而最合适的存在是客观同时以自己的实践证明是靠这边的——话不一定好听,但是显然是希望体制好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了解政府的语言体系、思维逻辑、中心考虑与表达分寸,但是又要在知识体系与解决问题角度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谨小慎微与尺寸太宽都无法生存与发展,而把握好分寸则可以积极争取发展的空间,实际上,很多智库人员在与公共政策机构交往的时候存在心理障碍,不是过于逆反,就是过于谗媚,而恰恰这两种态度都不合适。零点从18年前社会领域处处禁区,到今天可以宽广地行动,关键就在于被认可为诚恳而又建设性的知识服务机构。

 

    智库的本质是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公共政策技术本身是面对着复杂问题并且已经有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经验与教训可以吸取,有大量的理论与最佳实践可以参照的领域。当一个公共政策机构需要得到民间智库服务的时候,通常意味着体制内的思路与做法基本接近穷尽,而需要另谋良策,因此“找到民间智库的问题没有容易的答案”,如果没宽广的见识、灵敏的观察力与相对成熟的技能,就很难令人信服地参与到这类问题的解决之中。公共领域的问题面对千家万户、涉及三教九流、类型五花八门、利益勾心斗角,刻板机械的解决经验与过于狭隘的知识已经过气了。当代政策分析、利益集团分析、民意测验、公共谈判、组织技术、公共辩论、社会动员、代表机制等等都是在其中很实用的技术,今天有人奢言大变革,有人则无动于衷,而我们主张要在公共管理与政策技术充分展开的情况下,推动体制的转变与优化,这个时候技术活比套话更有用。

 

    非常高兴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公共政策领域中来,但是大家到这里面来不能只靠学校里的那点课程,要大大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学习一些实用的工作技能,要有社会上的人脉关系,要把自己的构想放到更多的社会活动中去检验,那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公共性与公共资源,才能胜任与真正吻合公共管理领域对于大家的要求。          

                                        (在北师大全国大学生公共政策夏令营上的演讲)

 

昨日场景:出席深圳【社会创新与发现之旅论坛】,与深圳关爱办领导餐叙,下午拜会大学生运动会各部门领导,晚上与对黑苹果项目感兴趣的合作伙伴见面。黑苹果一日助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王静同学。

 


今日链接: 请各位博友关注左侧链接中的本人新书《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

 

今日小诗:

愚类

 

志穷不争心性猥,

事窘认命身世悲。

一门愚昧情无恕,

空有忠良耗心肺。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排骨汤鱼

猪肋排两斤,头道水煮沸洗净后再另加水,并放姜块并食盐酌量,中火炖之一小时。一斤重的黑鱼两条,剖净后整条放入排骨汤中,大火炖至十五分,加寸长香菜二两左右,装碗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