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统计数据真伪的话题继年初国家统计局“09房价上涨1。5%”引争议之后,近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此一轮“数据争吵”的导火索至少有三个:一是“全国有6540万套空置房”;二是北京二手房统计数据打架,统计局发布数据与中介机构发布数据房屋成交均价相差多达六千元;第三个就是国土部自降2010住房供地指标被指自摆乌龙;
实话说,刚看到“全国有6540万套空置房”的媒体报道,我第一个反映就是备不准又是一些无知的人在乱编数字搏人眼球。果不其然,这一断定上周五晚CCTV-2“今日观察”节目评论员张鸿嘴中得到证实,此数字出自“著名房地产评论人”牛刀的一篇博客。
这些年房地产乱象接连不断发生,其中主要表现和内在根源都与数据混乱密不可分。比如保障性住房上逆到最早的经济适用房,所有建经济适用房的城市都根本不知城市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并且具备资格享受经适房待遇,便一窝蜂投入建设。之后又怕卖不掉,所以马路上逮个人就卖。近两年来再提保障房建设,仍然是在没有投入做任何房屋普查工作前提下,大量建房、售房。目前,大城市里急需解决住房困难的多是外来打工和毕业后城市就业的新移民人群。这些人住房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到底什么样资格的人可以享受政策性住房补贴?这些工作之前的不做,建保障房某种意义上讲,只能只到满足地方政府拉动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保障”尚是一纸空谈。
从民众最关心的房价问题去讲更是如此。谁都知道房价在中国早已上升为政治问题,而非简单的市场数据和概念。所以各级官方公布有关房价数据,应该说都或多或少加进了政治权重。年初国家统计局“09年房价上涨1。5%”即是如此。从一开始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其本质上也是此目的。一些较早积极投入开发经济适用房的城市,每年经适房供给量多少,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年均房价指标需要标注到什么程度,而非最大程度解决住房困难户家庭困难。
房地产数据不够真实准确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造成数据失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是体制缺失。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手段管理市场。体制格局决定了管理方式是逐层由上级向下级布置各种任务指标方式,下级政府据此向上级政府呈报经济管理运行各项指标。地方政府和各部委之间由于利益和行政管辖权的非一致性,导致数据大部分时候都是只为本部门、本地政府利益需求说话。
在研究主体机构设置上,之前计划体制时期的科研单位现在基本都改为事业单位。“自己养活自己”使得原先的研究部门大多已改成经营主导的机构,挣钱为主,科研为辅。即便是主管上级需要数据依据,也不得不去市场里面去要。
其次,数据发布利益主导。现在包括一些政府采样调查的数据,也都和经济效益挂钩,被采样企业或项目或以赞助,或以公开明码标价方式与统计调查单位“合作”,数据失真也就在所难免。至于一些中介机构发布或提供的数据,就更多是采取商业手段进行运作。交费则树为样板、样本,不交费则与指数毫无干系。
欧美国家研究机构一般隶属于某基金会,或者有政府及民间的资助。即便商业化运作的也不是靠数据采样时收取费用来维系运营甚至谋利。这样,数据采集相对就保证了一定的独立公正性。研究机构体制架构不合理或者不健康,所调研的数据是绝不可能公正客观。而总是把不真实的数据呈报给高层决策,再大力度的调控也只能解决表象,却治不了根本。
再次,数据提供者不是以科学态度和方式进行房产数据的采集分析,造成数据失之客观。 以房价去年上涨1。5%个案为例,按照统计局给出的解释,其商品房待售情况指标是由所有符合填报要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在统计制度规定时间内上报所在区(县)统计局,然后逐级汇总,统计频率为月报。由下一级政府甚至企业自行上报汇总,而每个主体在其间都有各自利益,企业为保住自身利益,下一级政府为了政绩数字好看,势必要对真实数据进行修正。这种数据采集路径渠道,在政府统计部门工作中补普遍采用,数据结果准确性可想而知。
下面链接的文章是介绍美国房地产NPI指数的统计方式分析,其数据采集方式和所涉及的调查数据事项范围,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http://www.jianshe99.com/new/66_88/2010_3_9_li99601047131930102440.shtml。
第四项根源,就是谣言满天飞,媒体不辩真伪。当下互联网发展“我媒体”时代的到来,客观上给一些无知无畏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些非专业又精于炒作的人,深知广众喜爱的热点和博人喜爱的房产观点都是哪些,扛着“房子降价”为大旗招引网民点击率,并进而引起媒体的关注。而一些媒体也是为了收视率或阅读率,不加过滤就将这些无依无据的数据观点引用在自己的报道中,使得错相加速被放大,以讹传讹,最终好象成为正确的观点结论。
房价涨幅、CPI、GDP等等,中国的这些数据或许在数学计算上无懈可击,但统计方法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选择何种统计方法不应“唯上”,也不应为了一时的和谐,更不应为了部门和机构利益,而是应该“唯实”。
房地产于中国经济整体的影响举足轻重,对于国计民生影响巨大。也正基于此,中央政府才会密切关注其发展,并高密度出台政策对其进行调控。但每次调控的结果大部分是事与愿违,房地产市场和房价象是一匹野马,总是能摆脱掉政策的捆绑束缚。究其原因,决策者的数据来源不实,统计和分析结果都失之客观,进而导致决策不准,政策缺乏精准度。
注:本文将发表于八月《今日楼市》杂志卷首语中。楼市传媒已推出iPad阅读版,我们的《今日楼市》和《T3秀》杂志用iPad在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13523可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