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道”的词义答博友问
博客友人“二愣子”发纸条提问:
五代郑朴有《七夕》诗云:“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不道”是不是“不知道”的省称呢?我知道北京人和东北人喜欢把“不知道”说成“不道”,但郑是宋时河南人,所以有些迷糊,特请问先生。
谭汝为回答:
“不道”这个词语在古代诗词作品中并不少见,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地理解。例如:
(1)不觉。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不料。杨万里《戊戌正月二日雪》:“只愁雪虐梅无奈,不道梅花领雪来。”王昌龄“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3)岂不知。邓林《桂树》:“客衫犹恨吴棉薄,不道边人尽铁衣!”
在近代汉语的小说、戏曲中“不道”常用为“不道得”或“不道的”,意思无变化。例如:
(4)岂不是。《水浒传》第十六回:“便卖些与我们,打什么不紧?看你不道得捨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5)不至于。元代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一折:“嫂嫂,当初依关羽呵今日不道的有失也。”
(6)不见得。《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你空手去説亲,只道你去取笑他;我教你把这件物事将去为定,他不道得不肯。”
现代汉语也这么用。例如鲁迅《“友邦惊诧”论》“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这里的“不道”就是“不料”的意思。
阁下所引郑朴《七夕》:“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其中的“不道”可作“不知”解。至于您所说“北京人和东北人喜欢把‘不知道’说成‘不道’,但郑是宋时河南人”云云,其实不是问题。因为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不道”的词义一脉相承,变化不大,也不会引起歧义。另外,汉民族共同语在历史上先后称为“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但“北京话”“东北话”“河南话”都属于北方大方言片范畴,彼此相通是顺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