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车销量逆势上扬为哪般?


       在销量环比连续下滑三个月之后,中国新车销量终于在8月份划出了一道漂亮的转折线,根据中汽研9月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8月份全国新车销量达到121.55万辆,环比7月份增长15.09%,同比2009年八月,增长了55.72%。无论是同比数据还是环比数据,今年8月都有一种“淡季不淡”的感觉,整车厂在8月份的周产量也逐渐提升,显示了厂商对的乐观心态正在恢复。

         从今年8月第一周起,主流合资品牌终端市场的销量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触底反弹”之势。厂商也敏锐地嗅到了终端市场的信息,和7月下旬、8月初不少厂商的主动减产相比,从8月第二周期,整车厂的周产量便出现了快速的回升,从第二周的23.76万辆提升至第四周的32.94万辆,短短两周内,增幅超过了38%。这一现象值得业内关注,从整车厂的产量情况看,8月份国内新车产量比7月份有所下降,环比大约下滑2.74%,这主要是由于5-7终端市场销量的环比下滑,部分厂商从7月下旬起调低了实际产量,这也对8月初的新车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预计今年9月份的新车产量会比8月有较大幅度的环比增长。而在销量方面,由于去年9月新车销量基数较高,预计今年9月份的国内新车销量同比增幅将会比8月份回落很多。

          和去年相比,今年新车市场呈现出了几个不同的增长特征。在2009年,新车销量的增长是全面的增长,无论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无论欧美系还是日韩系,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较为低廉的紧凑型轿车、小型车和经济型轿车尤其好卖;而今年车市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市场分化”,一些车企的热门车型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一些在去年取得超常增长的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和小型车却在今年遭遇了增长瓶颈,甚至个别产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销量下滑或后劲不足。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厂商的关注。

           在热销车型的分布上,除了热门的1.6L紧凑型轿车、SUV车型增长较快之外,今年一些细分市场的小众车型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甚至出现了“越贵的车、越有个性的新车反而越好卖”的情况。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新车消费群体的变化所导致。和以往相比,今年的购车人群中,二次购车消费者、改善置换消费者和购买家庭第二辆车的消费者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和其它首次购车消费人群相比,这些二次/多次购车者对汽车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产品的残值率、产品定位、产品特质和产品质量更加关注,同时对产品、品牌口碑也变得更加敏感。开过车的人,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这也是今年许多细分市场小众车型热销的原因所在。

            针对这一市场变化,今年厂商在引入新车型方面,也加大了对一些竞争车型较少的细分市场的渗透:比如今年一汽大众的CC、广本的歌诗图、奥迪的A3等等。这些细分市场的小众车型既扮演着市场开拓者的角色,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品牌形象,或者进行产品线的渗透,为将来更多细分市场车型的国产做铺垫。

        今年新车市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征便是合资品牌加大了对8万元以下新车市场的渗透力度。合资车企通过新车行引入、本土化车型的推广,强大的品牌优势或溢价能力,已经逐渐开始蚕食原本属于自主品牌的低端市场。比如今年上市的新赛欧系列、瑞纳和玛驰等车型,都具有较强的市场针对性,而一些本就比较价廉物美的合资品牌车型如雨燕等也在今年对车型、配置和价格作了优化,以便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的整体价格区间被进一步打压,主力车型的售价区间已经下探至6-9万元,两年前还属于经济型轿车范畴。如今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区间普遍在4-7万元之间,定价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6月底开始实施的“节能补贴”3000元方案对车市的影响也从8月份开始变得愈发明显。正如笔者前一篇博文所述,部分车型在节能补贴优惠的帮助下,整体销量大约环比增长了20%以上,这一政策也带动了1.6L紧凑型轿车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这一政策将在今年“金九银十”期间起到一定的消费引导作用,拥有补贴车型产品的厂商,也应在近两个月内抓住机会,将补贴和终端优惠落实到位,以便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自动档车型在中低端车型市场所占比例的提升值得关注!目前自动档车型占整个轿车销量的比例约为47.27%,且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近年来随着CVT、DCT、AMT(EMT)等自动档技术在紧凑型轿车、小型车市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自动档车型售价区间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那些较为省油、驾驶方便的自动档车型。大众等主流汽车制造商也从今年起加快了DCT(双离合)变速器在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推广步伐,一些欧美厂商也在加快推出搭载DCT变速箱的紧凑型轿车,而上海通用等厂商也开始全面用6AT替代原有的4AT自动变速箱,这也使得消费者对自动档车型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

        如今城市道路拥堵日趋严重,手动挡车型开起来也较为费劲,以及女性购车者的增多等,都是中低价位自动档车型销量提升的重要原因。自动档车型销量所占比例的提升,也应引起厂商的重视。在新车引入或上市前,是否合理地安排自动档车型所占的比例、是否给自动档车型制定合理的售价区间,这些都将会影响到未来新车的销量和盈利能力。              

        和乘用车市场相比,今年的SUV市场依旧火热,8月份国内SUV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达到了117%,环比增幅也高达13.75%,即便如此,一些热门的紧凑型SUV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国内SUV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细分市场:低端紧凑型SUV市场,售价区间在10万元左右,以自主品牌为主;合资品牌中档紧凑型SUV市场,售价在15-25万元之间,以CR-V、RAV4和途观等车型为主;售价在25-35万元之间的进口紧凑型SUV市场,主要有森林人、科帕奇、欧蓝德等;中档国产型SUV市场,主要为丰田的汉兰达和普拉多;中高端进口中型SUV市场,如奥迪Q5、宝马X3等;最后还有国产和进口的大型SUV市场。无论是哪一个细分市场,其销量都非常可观。这也足见国内消费者对SUV产品的偏爱程度。

        预计在今后两年内,国内SUV市场的增长前景依旧看好。除了部分CROSS车型外,国内并没有培育和和壮大旅行车市场的土壤,对于绝大多数改善型(家用第二辆车)需求而言,首选车型依旧是SUV车型,这也是未来两年SUV市场需求依旧旺盛的保障。

         和SUV车型相比,一些在欧洲市场较受欢迎的家用MPV车型、Cross车型以及轿车衍生的旅行版车型在中国市场的短期前景并不乐观。尽管上海世博会期间绝大多数市民和游客对途安出租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途安的销量却并未因此而得到改善。Cross车型的前景可能会比旅行版和MPV车型更好一些,随着着宝马5系GT、歌诗图等一些中高档Cross车型的陆续上市,具备Coupe、SUV和轿车混搭风格的车型可能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一个新增长点,在紧凑型轿车市场和小型车市场上,预计也将会有一些厂商推出类似的产品。

        今年9月底和10月初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很多潜在消费者也会选择在此期间选车购车,8月新车市场销量的增长无疑给今年四季度的新车市场开了个好头。除此之外,厂商在终端市场的促销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降价和送保险、送装潢上。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采用汽车金融手段去取悦消费者,比如分期付款、汽车信贷、先付一半、一年后再付一半等一些列灵活的支付方式,在利息和手续费方面,对于绝大多数一年内偿还的分期付款或灵活付款策略,都采取了免息免手续费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这些优惠政策也在8月份起到了较好的市场人气聚集作用。

         随着央行的货币政策逐渐从宽松回归中性,各银行都陆续提高了车贷利率。于是,以各汽车厂商为坚实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大举涉足车贷市场,纷纷自立融资平台,大举拓展购车贷款业务。在广汽和比亚迪高调宣布涉足汽车贷款业务之后,包括江淮、华晨、长安在内的诸多国内厂商也终于坐不住了,纷纷计划在近期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也将成为未来消费者信贷购车的一个主要供资渠道,如果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逐渐成熟,汽车金融公司也将会为车企带来可观的盈利。

        随着国内新车消费人群的逐渐年轻化,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未来的潜力不容小视。目前国外品牌厂商在我国建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已逾十家,包括大众、通用、丰田、东风日产等早已运作成熟。实际上,我国的车贷市场前景广阔。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位居全球之首,达到1364.48万辆,然而在显赫的销售数据背后,汽车购买利用信贷渠道融资的却仅有15%。而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格劳-希尔集团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有85%的汽车是利用贷款购买,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泰国的贷款购车比例分别高达80%90%                                 

           济仁小评:在2010年前八个月车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国内新车市场也在发生着一些列趋势性的变化,无论是从热销产品的分布,还是汽车信贷、金融等服务,2010年8月份的国内新车市场已经和一年前有了天壤之别。在市场需求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人群、购车偏好和购买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在消费者构成方面,30岁以下年轻购车者和二次购车人群所占比例的快速提升不容忽视,他们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年的车市格局,值得所有厂商用心关注和认真对待。

作者:童济仁

童济仁希望倾听您的声音,如任何建议和想法,可以致信:georgeren123#gmail.com(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