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中所癌物苯并芘含量超标6倍,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企业却表现得理直气壮:已经报告过质监主管部门,并且曾经两次“秘密召回”。既然明知自己的产品不合格,为什么还要一再地投放市场坑害消费者?厂家如此鬼鬼祟祟,无非就是为一个“利”字,暴露的是唯利是图的本性。
而据报道,质量监督部门似乎也没有不作为,曾经组织获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检验人员,各市州局食品科科长及检测人员、相关专家等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讨论解决植物油产品苯并(a)芘超标问题。可既然明知“不少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超标”,为啥不及时责令下架封存,并且告知公众,而只是偷偷摸摸地履行监管职能?不公开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湖南省质监局一位高层所作的这一回应显然太荒唐。
粮油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问题茶油却在质监部门眼皮底下大行其道,甚至于帮着企业隐瞒质量隐患,一边承认“事实上,只要是通过浸出法从压榨后的‘油饼’中提炼油品,不管是茶油,还是花生油或橄榄油等植物油类,都可能或多或少导致苯并(a)芘超标。”另一边通过当地官方媒体公告茶籽油生产加工企业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所附的23家企业33种茶油产品抽检结果均为合格。明眼人不难从这一“猫鼠游戏” 中看出某些端倪。
正因为有了偷偷摸摸的放纵式监管,猫、鼠达成某种一致和默契,商家胆子也就格外大了起来,从鬼鬼祟祟变成公开兜售问题油品,其所谓的“秘密召回”其实也只是子虚乌有,财新记者在北京、广州、长沙等几家大型连锁超市查询时,超市销售人员均称,从未得知金浩茶油有质量问题,也从未收到召回金浩茶油的通知,就很清楚地说明了问题。
当然,不公开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说法看似不无道理,一旦公开,会造成公众恐慌,引发市场动荡,然而,由此听任问题食用油肆无忌惮地坑害民众,这维稳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也不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应有态度;既然上升到维稳的高度,那无疑表明问题茶油在湖南不是个别的、偶然的、小范围的现象,而是普遍地、大面积存在,其不公开的目的,更像是为了维护企业经营状况和实现利润的稳定。
湖南质量监督部门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不公开履行监管、执法职能,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作为局外人不可妄加猜测,如今既然已经被从“地下”逼到了“地上”,有待官方给出一个能够让人信服的说法。只是,作为由纳税人供养的“猫”,不去替纳税人逮“老鼠”,相反替“老鼠”打掩护,帮着瞒天过海,坑蒙纳税人,俨然成了猫鼠一家亲,将来叫人如何再信赖你,这样的质量监管机构要它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