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潮意味着产业格局的嬗变


    不缺少车型、居于行业前四的东风日产杀进合资自主阵营,其意味着合资自主运动,终将成为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潮流。

    而这股潮流的兴起,恰恰是在我国成为第一大汽车,由大而强的升级转型成为汽车产业的最终诉求。这既顺应了合资企业进一步开拓中西部广大市场的需求,也迎合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

    而合资自主运动的兴起,打破了之前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在合资企业之下又衍生出了合资自主品牌,预示着产业格局的嬗变。

   

合资自主潮

    其实,经过接近30年的合资道路,虽然已经证明合资并不能换来技术,但是合资公司之前单纯制造基地的定位正在逐渐的打破。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膨胀,为适应本土化需求而进行产品改款换型,合资公司逐渐建立了合资公司,这为其向产业链高端挺进、建立合资自主品牌奠定了条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加快产业的升级转型,成为汽车强国,目前国家主管部门正在推动合资企业建立自主品牌。

    在2007年,广汽本田就成立了国内合资车企的第一家自主品牌“理念”,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而其首款量产车型也将在2010年年底时正式亮相。

    在此之后,国内合资车企陆续开始打造自主品牌的努力。201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新乘用车品牌“宝骏”,其首款产品将在11月下线,明年上市。包括东风本田等在内的其他合资车企也在筹备发布全新自主品牌。

    而快速崛起的东风日产,因为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其发布自主品牌更具有轰动性。这也意味着合资自主将成为一种潮流。

    按照东风日产的规划,从2010年底开始,“启辰”将陆续推出概念车和量产车型,2012年上半年,首款量产车型将正式上市。同时,东风日产为“启辰”品牌制定了远期战略目标,即实现年产销100万辆。另外,东风日产将为“启辰”建立单独的营销体系。

 

为规模而来

    对于合资企业,尤其是外资方来说,合资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是一回事,而做不做则是另一回事。之所以会做这个事情,完全出于扩大规模的目的。

    2007年,广本推出自主品牌“理念”是为了解决产品线不足制约其扩大规模的问题。而车型众多的东风日产推出自主品牌,更是瞄准了规模。

    2003年成立的东风日产,从最初的行业新军,发展到了现在的行业前4。7年来,其始终以行业3倍的速度在发展,年均复合增速高达60%。今年前8个月,其销量达到了43万辆,居行业前4。

    现在,东风日产将目标对准了年产销100万辆,谋求冲击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长期把持的行业前3。而自主品牌将是其重要的砝码。

    之所以发布自主品牌,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说的很明白。他认为,现在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在品质上存在着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品质上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却又有很高的价格门槛。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

    未来的十年之内,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将来自中西部。而中西部市场往往品牌让位于价格和品质。目前,我国各省份地区汽车保有量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征,东部地区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千人保有量已超过100辆,而四川、河南、湖北等内陆省份千人保有量还低于30辆,潜在市场容量巨大。 

    而且去年,我国以1360万的销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我国汽车市场未来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谁也无法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外资方导入车型,可能跟不上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合资车型之外,自己开发车型去和合资车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共同扩大生产份额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战略。

    合资公司打造自主品牌,其实使用的还是同样的管理团队,同样的企业机制,甚至是同样的技术来源。只是因为合资自主品牌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不再需要支付外资方的品牌授权,这样,就能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具备合资品牌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自主品牌以后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其往高端挺进的道路也将会更加漫长。

(独家供稿SINA汽车,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