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操盘手记》之二:中小城市操盘有“八怕”


 

 

《中小城市操盘手记》之二:

 

中小城市操盘有“八怕”

 

 

作者:郭海臣(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接上回,话说我的策划助理孙小姐走后,公司开始通过各种形式为营销部招聘营销策划高手……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预想在短时间内找到既适合本企业,又有中小城市的房地产经验的营销专业人才,不是抽支烟功夫就可实现的。

 

我曾经对公司行政部人员说,在这个房地产红火的年代,有谁愿意来中小城市工作呢?我当然很想找几个策划高手,做梦都想,省得再手把手的教了,但现实情况绝对不会像我们想的那样,我太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了。

 

这些年,我一头扎在中小城市操盘,纯粹是为完善和丰富我的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运营策略体系。没有亲身经验就没有绝对发言权,写出的东西就没有实用价值!但是,又有几个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呢?又有几个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抛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到中小城市里来冒险呢?

 

同时,中小城市本地的优秀人才也是凤毛麟角。我经常和同事开玩笑的说,中小城市的房地产营销人才,就像中小城市的女孩子一样:一流美女漂洋过海;二流美女深圳珠海;三流美女省会徘徊……剩下的只有四流美女了。

 

事实胜于雄辩,自孙小姐辞职后,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半个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当很多人听说需要到G市操盘,连跑来面试的打算也没有了。有的策划人虽没有多少经验,但工资要求却很高,就觉得更不合适了。

 

那么,为何营销高手不愿意在中小城市操盘呢?总结起来,高级的房地产营销人才之所以不愿意来或不愿意在中小城市发展的原因有八方面:

 

一怕丢工作。

 

大城市里的机会多,中小城市则相反,万一被企业炒掉了,在大城市可以迅速找到工作,在中小城市,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和企业不是很容易。

 

二怕oute了。

 

在中小城市操盘久了,观念逐渐会落伍,思维逐渐会落后。而对于策划人才来说,没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时间久了,就失去创意的原动力,市场的敏感度会降低。从这个角度讲,策划人才必须是一些喜新厌旧的家伙。我在中小城市工作一段时间,会经常利用回广州休假的机会,到广州疯狂踩盘,或找广州三五知己聊天,及时学习新知识,补充新养分,寻找新灵感。

 

三怕难成功。

 

星河湾营销副总裁梁上燕,因操盘星河湾一举成名,身价高涨,个人品牌步步飞升。但在中小城市很难成就像“星河湾”的这样的品牌项目,主要是因为区域性所致。在小城市里,即便成名也是区域性品牌,对房地产人才自身的职业生涯没有多少帮助。同时,在中小城市工作,会丢掉所有的一线城市的关系资源,需要重新开始。

 

四怕难做事。

 

中小城市的开发商多数层次比较低(一线城市的品牌开发商到中小城市进行开发的除外)。多数老板属于财大气粗而又不讲信誉的家伙,比如,广告费用不能及时兑现,许多媒体和广告公司又不敢拿开发商怎么样,导致营销工作难以开展,想做出些成绩其实很难。

 

五怕不给钱。

 

策划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就业保障性的专业,有些策划人就那么几招,咋一听,觉得还行。但时间一长肚子里就没有墨水了,思维枯竭,模式化严重。而有些开发商的用人理念很有问题,鹿死狗烹,鸟尽弓藏,就那么几个月的蜜月期,一旦发现策划人穷途末路了,没有好策略与好注意了,没有利用价值了,也就到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候了。甚至有的流氓开发商连工资都不发,更别说佣金了(营销人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佣金收入哈)。我每次回广州与朋友酒喝到情浓,经常醉醺醺地念叨一句话:你兄弟我这些年在中小城市操盘,纯粹是与狼共舞,时刻都做好了被狼吃掉的准备。

 

六怕不习惯。

 

中小城市,各有各的地域特色,各有各的风俗习惯。这些年我到过很多地方操盘,虽然吃遍了地方特色美食,喝过很多地方美酒,见过许多美女风情……可是,美食吃多了也腻,美酒喝多了也烦。由于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导致染病上身,得不偿失。

 

七怕难适应。

 

在一线城市做惯了的策划人形成一定的固有模式,很多策划人到了中小城市,由于不能结合地方城市文化与消费特色展开策略设计,拿着大创意、大手笔到中小城市忽悠,咋一听,感觉还行,其实执行不了,这些年这样营销人我见多了。我刚开始时也遭遇过这样的瓶颈。

 

八怕难融合。

 

每个地方的都有不同的性格,按着我的理解,广州人很务实;湖南人很凶悍;四川人很安逸;山东人很豪爽;河北人很土气;东北人很生猛……外地人异地操盘,性格不同,思维不同,融合很难,拉帮结伙,内耗难免,自己身处异地,呼天不应,叫地不灵。记得我以前公司一位副总裁兼区域公司董事长,在广州人和江苏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说了一句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经典之语:我建议我们今后开会,既不要讲粤语,也不讲吴语,而要讲普通话!大家会心一笑,心领神会,这是管理高管的至高境界!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中小城市房地产营销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找到适合当然很好。多很多时候,仍然需要招聘一些品质好、悟性高、有潜质人来慢慢自己培养,慢慢沉淀,形成团队。

 

那么,怎样识别适合中小城市操盘的人才呢?记得2010年5月份,我接受过《生活新报》记者刘立小姐一次采访,刘立小姐是看了我博客上的文章之后,我们成了网友,经常在QQ上探讨房地产的开发与营销的问题。

 

但这一次是电话采访,她从昆明打长途电话问我,郭老师,这次我想跟你探讨中小城市房地产人才引进的问题,可以吗?我说,行啊。于是,就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如何引进房地产营销人才问题,我在电话里和她讲了大约半个小时。不久之后,我的一些零星观点被这位美女记者写进《昆明地产的人才之争》的一篇新闻报道,刘立在该篇新闻的最后写到:

 

……这样的观念与著名房地产营销实战专家郭海臣不谋而合,在采访过程中,郭海臣表示,操盘手在异地操盘,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个磨合期,但是,从一线城市吸取的经验和超前的理念,总的来说会对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如何与当地的本土理念进行良性磨合从而良性发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郭海臣说,在一线城市中操盘习惯了的人,可能会不适应二三线城市的一些思维模式,不是实际情况害人,而是思维理念上的巨大差距。因此,一些在一线城市做过,也有二三线城市经验的操盘手,到二三线城市操盘就会显得轻车熟路一些……

 

在以上的文字中,刘立小姐言简意赅的表达出了我的核心观点,但中小城市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绝没这么简单。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到中小城市操盘呢?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应该怎样引进房地产人才呢?有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留住与培养人才呢?敬请诸位看官耐心等待……(未完待续)

 

 ——————————————————————————————————————————

 

项目策划、顾问咨询、约稿采访、演讲授课

联系方式:QQ(425522735)、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的网络平台

 

博客平台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ohaichen

网易博客http://guohaichen1972.blog.163.com/

搜房博客http://blog.soufun.com/guohaichen

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345779.html

搜狐博客http://guohaichen88.blog.sohu.com/

经济博客http://guohaichen.blog.ce.cn

华人房地产圈http://q.blog.sina.com.cn/zxcsfdc

 

交流平台:

QQ:425522735

华人房地产QQ群(1):62269359(已满)

华人房地产QQ群(2):106281385

华人房地产QQ群(3):81633540

华人房地产QQ群(4):11853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