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从战败后,外交上基本只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枚棋子,美国人向东她就不敢向西,这个从尼克松破冰中国到中日建交,从日俄北方四岛主权争议到日韩独岛主权争议,都如出一撤,当然,从所有的国际事务中,谴责、制裁、出兵、支持、反对,更容易看出这种主从的关系。当下钓鱼岛“冲突”发生的时机,的确让美国非常为难,这边厢刚刚享受“降格”的特殊礼遇,那边厢就“蹭”了一下,这一蹭,对于美国来说的确来得不是时候,日本在没有“主子”的授意下,自然就只能像台机器一样,继续运行那“预先设置好”的程序。
实际上,日本国内长期怀有摆脱美国影响的情绪,无论是在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对修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迫使艾森豪威尔取消了访日计划;到70年代,日本利用其作为美国反共桥头堡的有利地位,使美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宣布钓鱼岛主权归日本所有。只要一有机会,日本就会想尽办法从“美日同盟”的缝隙中获益。
我想,中国除了传统认知上对所谓“美日同盟”有所准备外,更应该为“单独面对日本”的局面多加提防。
要知道,一只时刻想挣脱主人绳子的“狗”,一旦让它有这种机会的话,那种压抑已久的,瞬间的喜悦可能表现出来的,看似不可理喻的冲动性“矫枉过正”是非常不易理解和难以捉摸的。纵然只是一只狗,其破坏力也极之值得仔细考量的。通常,人们遇到恶狗拦路,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捡起一块石头作状要砸它,狗最依仗的是“势”,但最怕的也是“势”,只要你的“势”大于它的“势”,它自然就会“顺势而为”。
习惯了“看势”行事的日本,自然非常清楚时下美国的难处,美国出于短期国家利益,也正好以这个为籍口不加干预,因为,美国也很清楚照程序发展下去,利益终归是倾向自己居多。
中国通过这件事,就是既要拿起“钓鱼岛”这块石头壮壮声势,让日本知道单独挑战中国的风险。同时,我们更要日本外交程序的设计者知道,有些国际关系的旧程序不合时宜就是要变更,只要谁想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获得相应的国家利益,就首先要顾及各个利益体的需要,利益平衡才是共存共荣的国际关系的新模式,虽然,自然资源从来就没有公平地分配过给每个国家,我们要做的是让大家都接受这个现实,并共同努力创造一种相对公平的基于价值交换的国家利益获取之道。
领土是国家利益的支点,国际关系是国家利益的框架,支点包含了自然资源,框架囊括了利益空间,国家需要资源,资源是一个点;更需要空间,空间是一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