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建辉

你说呢

未来社会管理的根本——信息管理


最近,从海峡对岸罗贤哲案曝光的李佩琪(http://www.zaobao.com/wencui /2011/02/taiwan110225j.shtml),到韩国驻上海领事馆泄密事件扯出的邓新明(http://www.zaobao.com /gj/gj110310_012.shtml),令人不期然想到《色,戒》里面的王佳芝,也想到蜚声国际的俄罗斯女间谍安娜·查普曼(Anna Chapman)。色间,在众多间谍角色里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原因无外乎“食色,性也”是人之本然。

间谍,在中国古称“细作”,在日本古代叫&l...

Read more

媒体不做广告就有公信力?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明在天津代表团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禁播广 告,以公平的姿态投入到新闻报道工作中,实现做纯新闻的目的。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3/08/content_638331.htm)。对于提出这一建议的原 因,方明解释说,因为只有不做广告,才具备公信力,防止媒体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否则做出来的新闻难保公正。”

看到这样提案,令我想起“只有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才能实现共同富裕&rdquo...

Read more

从“禁止词语”看到的“机械化应变”


今天,在人民网上看到一则2010年01月12日的“旧闻”《2010年国考面试必须熟记的十大热点理论》,截图如下:
 

 

文中赫然出现“禁止词语”,并多次出现。每一处“禁止词语”实际代表哪个词,相信对于大多数看这篇文章的人,应该都不难猜到。当然,也不能保证每个人的觉悟都一致,担心之下,把这个“禁止词语”在人民网上再一搜,截图如下:

 

 

结果有两篇文章包含这个“禁止词语”,担心加重,再去百度一下,截图如下:
...

Read more

转编:比首次大规模海外公民撤离影响更深远的另一个中国第一次


这一两天,最振奋中国人当然是中国政府从利比亚大规模撤离公民的行动,除了陆路,更不惜租用了3艘希腊邮轮,甚至出动4架空军运输机以及一艘海 军护卫舰,其规模和效率引得世人瞩目和赞赏,体现了一国政府保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命权利的执政承诺。在这彰显大国实力的第一次的同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 国对制裁利比亚投出的赞成票,更是实现了中国的另一个第一次,也达成了世界的另一个第一次。

2月27号,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制裁利比亚,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体成员一致赞成,这是中国第一次投票支持、也是安理会历史上第一次全票通过,提请国际刑事法庭起诉的相关决议。而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将又一次投出弃权票,然...

Read more

转载:《自由的未來》民主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及作者法里德.扎卡利亚简介


过去百年来,民主势力大兴,重塑世界面貌,其影响力超过任何其他 潮流和趋势。我们活在民主的时代。然而,被人们极力颂扬的民主是不是也 有其黑暗的一面?可是我们却很少去面对它。正视民主黑暗面立即就会惹来讥评,被认为「与时代脱节」。但这意指我们没有真正的停下来认真反省。

为 了怕被贴上「反民主」的标籤,我们怯于瞭解生活各层面中日益民主化可能带来的麻烦困扰。我们假定民主不可能製造任何问题。因此当我们 看到政治,经济,社会的颓唐不振之时,我们推卸责任,逃避问题,不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更不愿讨论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核心的民主化大转型之影响。在一片民 主化的歌颂声中,美国学者法里德扎卡利...

Read more

信息时代的社会管理目标?


人对世事万物的认知渴求无穷无尽,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无论是向人学习(如:老师),还是向知识学习(如:书),都离不开自己亲身的 感悟(如:行万里路),人在不断发现、比较、归纳信息的过程中定义自己的生存价值,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飞跃,使如今的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 无需通过自己去“行万里路”,也可以发现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去感悟信息中包含的价值。

这个信息工具就是互联网。在此前,人们从未有过如此平均的,如此低成本的获得信息,也从未能如此深刻的体会到信息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价值。

我 们生活在地球上,自然事物的信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之高是毋庸置...

Read more

转载:孙立平《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


孙立平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发表在人民网,光明网转载并更名为《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1.我们是不是焦虑错了问题?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关心,是担心发生大的社会动荡。但事实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



   2.社会动荡是指严重的社会冲突会威胁政权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会溃败则是社会肌体的细胞坏死,机能失效。说的形象一点,动荡好比是健康的身体被别人 打伤了,而溃败则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

Read more

没有公开就没有公正,读《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后有感


人民日报昨天发表署名任理轩的文章《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 /2011-02/16/nw.D110000renmrb_20110216_7-01.htm?div=-1),作者用了将近8000字的篇幅,试图 解读涉及社会公正的方方面面。看完文章后,约莫数了一下,“公平”一词使用了16次,而“公正”一词总共出现了169次,但与公平和公正密不可分的“公 开”,却一次也没出现。一篇标榜“理性”大谈公正问题的文章,却只字不提公...

Read more

疑问,理据,一一陈列,光明正大的网络推手,我欢迎!


2月5日新华网发表《警惕网络推手误导网上舆论》(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2/05/c_13719794.htm),2月13日中石化被曝光“组织员工发帖宣传涨价合理”,14日中石化回应说《组织员工发帖宣传涨价合理是为练兵》(人民网http://nb.people.com.cn/GB/200890/13913455.html)。

我 想,大众舆论的目的就是要把事情说个清楚,只要“网络推手”们能把事情推个明白,受益的是社会大众,而不是像中石化这样的小众受益,这样“推手&rd...

Read more

转载:蔡定剑《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蔡定剑先生,著名宪政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原所长,2010年11月22日逝世,终年54岁,这篇文章是蔡先生的遗稿,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读到它,更希望,日后每一个生活的更平等、更自由的中国人都不要忘记他。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

30余年,经济改革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怎么样,则需要回顾、总结,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

  我是30年的经历者,同时也是参与者。由于工作机会使我可以接触一些高层信息。1988年、1989年 时,我刚到全国人大不久,也参与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研讨。后来我被抽调到十三大报告起草组下面的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组,参与了部分十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