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运行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已经步出金融危机阴霾,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的支撑基础,经济增长的速度基本能够得到保证。经济运行数据同时表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经济发展转型调整非常艰难,面临保速度还是上质量的两难抉择。
第一,内需比较健康稳定,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国内支撑因素。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21132亿元,虽然低于7月份的21819,但保持了5月份以来高位态势,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40998亿,同比增长24.8%,这是比较正常的增长速度。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70亿,与7月份相比环比增长了2.59%,为今年月度最高值,1-8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492亿,同比增长18.2%,消费也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第二,外需规模继续保持稳定。8月份出口额达到1393亿美元,仅比今年最高月度额7月份的出口量减少62亿美元,1-8月份与历史最高的2008年1-8月份相比,出口额达到9897.4亿美元,增长了5.4%。尤其可喜的是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保持均衡增长态势,与欧盟、美国、日本、东盟贸易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6.2%、32%、34.8%和47.2%。
第三,货币供应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8月份新增信贷5452亿元,已经四个月保持平稳增长,1-8月份信贷增加额为56955亿元人民币,占全年信贷7.5万亿控制规模的75.94%,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今年信贷增加额超过调控目标不会太多。货币供应略高,8月份M2、M1、M0分别增长19.2%、21.9%和16%,这既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货币支持,也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四,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但持续上涨压力将逐步减弱。8月份,CPI保持了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态势,增速由1月份的1.5%持续上涨到8月份的3.5%,1-8月份CPI值已经上行到2.8%、逼近今年调控目标。然而,8月份物价上涨主要由于天气因素所致,全国各地涝灾频发,农副产品市场波动比较大,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达到7.5%。进入9月份的秋季,自然灾害干扰因素将减少,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将得到缓解。同时,PPI自5月份以来持续减小,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8月份已经回落到4.3%,这对全年价格控制继续起到积极作用。
第五,财政收入回落明显,经济深层问题显现。8月份财政收入为5619亿,这个数值为今年前8个月的倒数第二,与7月份相比环比下降了27.81%。财政增长减缓原因比较复杂,8月份企业所得税下降46.4%,营业税同比仅增长11.7%,如果不是进出口形势大幅好转,已有的财政增长局面将更难维持。
宏观经济虽然并不令人悲观,但也很难令人多么乐观。
一是投资需求增长基本回落到正常区间,但这种回落究竟属于健康回落,还是属于刺激政策逐步减少造成的,对此还有待观察;二是国内消费需求启动仍然比较困难,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增长了18.2%,仍然没有回到2008年的增长水平,并且目前成绩还有政策支持因素在发挥作用;三是外需虽然已经出现稳定态势,但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世界经济出现危机后的回调迹象;四是金融市场面临涨息压力,8月份CPI达到3.5%,而3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只有3.33%,银行调息压力加大。
特别是国内宏观运行出现两大棘手问题:一是房地产市场调控面临两难局面,继续保持既有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有可能持续走冷,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领域“皮软”,对宏观经济运行打击将非同寻常;二是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相关部门和省市正在采取行政手段,企图通过拉闸限电、停产减产实现目标,这个政策不但将导致大量职工下岗,而且影响经济总体运行走势。
当前,宏观经济既有的宽松支持政策需要继续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无疑要适度、适中,特别是需要尽快过度到稳定的政策环境中,既把房价上涨势头压住,又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宏观经济运行最大问题则是处理好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当前恐怕仍然应该把改革开放以来业已形成的增长态势保持下去,这不但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已经远远超出经济问题本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路径的转轨,既有粗放式发展路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企图通过一年、几年功夫就能够达到目的是不现实的,通过行政命令转轨更是不可取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要靠制度创新,要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来解决。
宏观经济运行遭遇转轨障碍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