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导讲话时常听这么一句话“原则性问题,寸土不让”。中国政府虽然在之前的部分外交态度中给部分国民以偏软的印象。但是在这次的钓鱼岛渔民事件上,政府的表现异常强硬,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更是对祖国领土的捍卫。
随之而来的是又一波网民“抵制日货”的宣传!---非常好!我支持!
但是我们也要静下来冷静的思考一下…
从上世纪九十开始,日本进入了世人所称为的“失去的十年”,到现在其实已经是二十年。在这期间,大部分人认为日本经济疲软,增长乏力。但是之前在网上浏览到一条比较独到的帖子。其的观点是在这期间,日本开始可以弱化自己。因为在中国也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而在二十世纪末的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的GDP增速为1.75%,与资本主义优等生德国的2.25%差距并不大。在历了上世纪80年代经济的飞速增长和之后的美国经济反攻之后,开始寻找一条新的经济扩张方式。减少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开始将精力放在了实业扩张上。到现在为止,从中国到整个东南亚,到处都有日本的各种投资、合资、独资企业。甚至有部分日本企业逐渐放弃了打造民族品牌的战略,在国外投资创建新的品牌对外销售以减少与出口国的贸易摩擦。当然日本可能还有各种高明的手段来保持国家经济的发展。我没有看到过数据,但是我想现在日本的GNP应该要比GDP高出不少吧!?
话说回来,在我们制日货的同时,其实抵制的不仅仅是日货了,还有日本在中国的那些合资企业—一汽丰田、长安铃木、东风日产…还有那些在这些企业工作的普通劳动力。假设在一年当中日本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为0,那这些劳动力该怎么办呢?!
…
非常复杂的问题,当然也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但是在这方面中国真的应该向日本学习,不要再把大把大把的外汇储备投向美国的国债,投向房利美房地美,投向美国的银行。倒不如把这些钱用来支持一些中国的制造企业到国外并购扩张,去购买学习一些先进的制造工艺。然后回过头来提高中国制造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
具体的操作也许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思考的方向——外汇储备企业化!
…
依然支持抵制日货,但是更加坚持要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这后半句话需要讨论的更多,见日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