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大银行的暴利狂欢


  垄断大银行的暴利狂欢

  本报主笔 刘长杰

  

  不是所有的成绩单,都值得我们欢呼。相反,有些成绩单,分数越优异,越让我们如鲠在喉。

  昨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公布上半年业绩,根据四大行披露的中报,四大行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2556.2亿元,同比增长30.14%。中国股市目前共有16家上市银行,中报显示,这些银行共实现净利润3458.1亿元,而四大行的净利润占比高达73.9%。数字出英雄,四大行,名副其实的挣钱机器。

  与中国经济同期10%左右的GDP增长速度相比,四大行上半年的业绩增速堪称高歌猛进。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有必要一探这种奇迹的背后。

  中报显示,中间业务以远高出息差收入的速度迅速增长,成为拉动四大行利润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以建设银行为例,上半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速达到43.6%,远远超过息差收入增速的14.96%。而与四大行的表现类似,在16家上市银行中,有12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超过了传统的息差收入。

  何为银行中间业务?按着国际通行规则,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已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占全部收益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下。

  转折在迅速完成,今年上半年,四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行、建行、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分别达到21.28%、21.94%、21.1%。这其中,建设银行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

  在国外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中,中间业务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现已高达50%。我们当然不反对中国四大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赶超美国同业的努力,然而,与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相对应的,却是近来中国各大银行收费业务频频引发社会质疑,甚至导致监管层发文予以规范的现实。这其中,银行服务性收费乱的问题所引发的社会质疑最为集中。

  数据显示,目前面向客户的银行服务已从几年前的300多种发展到目前的不下3000种,且收费项目不断增加,收费标准不断提高。比如国内多家银行近期将ATM跨行手续费每笔由2元提高到4元;不同银行异地取款收费从最高的20元到最高的500元,相差近25倍;还有部分混乱的收费项目也被媒体曝光,比如U盾收费、短信提醒费、小额账户管理费、信用卡挂失费、账单打印费等;而网银转账费暴涨10倍,加收重置密码费,加收零钞清点费等等,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实际上,银行和公众产生矛盾,正是因为银行定价主观随意性太强。”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银行和公众产生矛盾,与银行业竞争不充分、一些大银行存在相对垄断也有关系,正因为垄断,它们才能够把定价的主观意志随意施加。

  在香港,700多万人口拥有1000多家银行;在美国,3亿多人口拥有9000多家银行;在中国,13亿多人口拥有的银行总数,不但与香港之数相去甚远,而且四大行的行业地位,也是其他银行根本无法企及的。正因为拥有国家保障之下的市场垄断地位,试图大幅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国有各大银行,才肆无忌惮地对客户乱收费。这或许就是众多业内人士将“中间业务成银行利润新增长极”解读为“这是垄断大银行的暴利狂欢”的内在原因。

  金融市场垄断格局一日不破,我们就无法终结垄断大银行的暴利狂欢。

  ***注:此为发表于20100831时代商报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sdsb/20100831/index.htm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