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第二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如何认识和把握“新资本”的力量?“新资本”将给白酒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局?未来白酒企业是做资本的整合者还是被资本整合?面对中产消费阶层快速崛起和“白酒消费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众多新名酒企业如何调整战略、抢抓机遇、实现更快发展?

  这是“第二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所有与会嘉宾共同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话题。

  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东方酒业》杂志社联合举办、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鼎力协助支持、以“新资本时代与白酒第三次消费浪潮”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日前在素有白酒市场“天上人间”美誉的广州隆重举行。

  一系列关乎产业未来格局和白酒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课题,让这届论坛赢得众多“新名酒”企业和实力派经销商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来自北京的“红星”、“牛栏山”、“华泽”、天津的“津酒”、河北的“衡水老白干”、江苏的“今世缘”、“汤沟”、山东的“泰山”、“景芝”、“兰陵”、“孔府家”、“扳倒井”、四川的“丰谷”、河南的“宝丰”、“仰韶”、“张弓”、安徽的“双轮”、“迎驾”、“种子”、“皖酒”、“沙河”、湖北的“稻花香”、湖南的“酒鬼酒”、“浏阳河”、内蒙的“河套”、新疆的“伊力特”、贵州的“龙黔威”等全国十四个省市区、共计30余家“10亿元规模”以上的“新名酒”企业当家人、北京“京糖”、“平大境界”、山东“新星”、浙江“商源”、 河南“亿星”、陕西“天驹”、广东“粤强”、“中外名酒”、“龙程”等近30家实力派经销商、以及中国著名白酒专家,行业协会领导、投资基金专家、新闻媒体记者等150余位嘉宾,共同参与和见证了这届盛会。

  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经过全球金融风暴洗礼的白酒行业,目前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趋势。它给整个白酒行业、特别是众多新名酒企业未来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和机遇。

  首先,近两年资本在白酒行业里再次表现得异常活跃,来自国外、业外和业内的各种资本,纷纷加入到产业格局和企业资源要素的全新整合中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与10余年前上一轮业外资本大举进军白酒业所不同的是,今天的白酒资本运作,正在改变过去“赚一把就走”的“投机性格”,它们更加注重通过长远、稳健、科学的投入、实现企业甚至产业的战略整合与扩张,以求获取长远的战略回报。

  如果把10年前那些“投机色彩”相对比较浓厚的业外资本定义为“老资本”,那么今天活跃在白酒行业里、更多地以“产业战略性投资”作为既定目标的新一轮资本运作浪潮,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新资本”。

  当今市场大潮,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忽视和回避资本的冲击。尤其是“新资本”,它们对众多新名酒企业似乎格外钟情。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面对“新资本时代”的到来以及白酒产业格局的变化,新名酒企业必须审慎思考:我们是否善于运用和驾驭资本的力量?未来我们是做资本的整合者还是被资本整合?

       新疆伊力特酒业董事长徐勇辉发言认为,资本按照从小到大不同的概念可以分为企业资本的原始推动力、产业资本的多样化整合、国家资本的发展态势三个层面。中国白酒产业要想真正成为世界酿酒产业的主导力量,就应当具有国际化的胸襟和视野,接受国际化资本环境的洗礼,国内白酒企业应当积极探索白酒产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途径。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海分析认为,新资本与老资本的共性是资本的趋利性,但如今的投资环境变化了,不像十几年以前的资本环境,现在,随着GDP不断地增长,企业的发展的瓶颈已经不再是资本了,而是运用资本的人的能力,也可以叫人力资本。资本其实还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汇聚的不仅是钱,还是非常专业的人才,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人的创新管理能力、成功推广业务模式的能力等,是驱动新资本使企业走向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华认为:新资本时代的到来,白酒行业面临两大机遇。一是行业资源高度聚拢,竞合局面更加明显,这样一个行业格局大调整时期,谁能将资源有效整个,谁便是新资本时代的赢家。二是随着白酒中低端品牌的崛起,超高端龙头品牌不再一支独大,白酒行业将出现多足鼎立的局面,此时引进新资本,就会使企业赢得快速做强做大的先机。

  与“新资本时代”同时出现并引起行业高度关注的另一个趋势,是“白酒第三次消费浪潮”的兴起。

  伴随经济高速成长以及社会和谐进步,倡导公平竞争、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已成为体现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积极作为。这一社会发展大环境及其未来趋势,预示着“中产阶层”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中坚力量必将迅猛崛起。“中产消费阶层”将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改变整个白酒市场的未来消费和行业竞争格局,白酒市场也势将逐步由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消费结构向着“腰部崛起”的“纺锤型”方向转变,继“大众消费浪潮”和“政商务消费浪潮”之后,中国白酒市场的“第三次消费浪潮”——“中产阶层消费浪潮”即将到来。

  江苏今世缘酒业总经理倪从春发言认为:当前,国家积极倡导和推行“限高扩中”的政策,创造一个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第三次消费浪潮”的到来,白酒营销人最要关心的是那些推崇时尚消费、格调消费、符号消费、超前消费和休闲消费的中产阶级,他们不仅有消费能力、消费意向,还有消费品位,这是决定和影响白酒行业未来实现升级的保证。中产阶层消费特征调研发现,他们在文化和休闲消费方面的支出明显加大,这意味着酒类营销人必须从转变营销方式入手,和消费者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对接和碰撞,这样才能够取得市场上的更大成功。

  河北衡水老白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增指出:如何在“第三次消费浪潮”当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我们白酒企业应该研究的课题,非常值得企业老总坐下来探讨和交流。在今天的消费环境中,新名酒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做好营销模式创新和品牌提升等,只有真正培养起一大批“新名酒的忠诚粉丝”,“新名酒”企业的未来才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全平认为:随着“中产阶层”成为中国市场消费的主流,“体验消费”,“个性消费”等自我行为将会大行其道,人们更加注重饮酒的行为和过程,并通过这样的消费行为,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位,新名酒企业要充分研究消费者的消费热点,了解新的消费方向,做到与时消息、与时俱进和与时偕行。面对中国白酒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转折期,新名酒企业必须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从战略、战术上进行崛起,提前布局,化被动为主动做强做大白酒产业。

  目前,覆盖全国市场的“老名酒”企业纷纷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推出高端产品并实施提价战略,渠道和消费的“两极化”特征日趋明显,这给以中高价位产品为主流的众多区域强势企业、特别是“新名酒”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区域强势品牌,将凭借各自独特的竞争实力和优势,实现大规模市场和产能扩张,逐渐成为誉满全国或雄霸一方的“新名酒”。为此,很多企业都在制定几年内冲击中国白酒百强、十强、三强的战略目标。这样一批完全由“市场”评选出来的“新名酒”企业,其阵营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成为继“老名酒”之后支撑整个白酒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白酒行业正值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转折关键期。在经济高速成长、变革日益加剧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在新一轮消费浪潮和经济变革当中尽快脱颖而出?如何从战略和战术上寻求与破解“新名酒”产业崛起之道?如何在未来白酒市场大搏弈中进一步确立和提升“新名酒”的行业地位及其核心竞争力?这正是所有“新名酒”企业及其决策者亟待思考的战略课题。

  面对“新世纪、新资本、新格局”,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应对变革,把握方向,围绕白酒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企业未来战略,化挑战为机遇,这不仅对“新名酒”企业进一步快速崛起、而且 对整个白酒行业做强做大、推动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同时,这也是本届“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附】

  会议背景资料

  中央数提“扩中控高”,“公务消费”连遭“打击”

  培养“中产阶层”,建设“橄榄型”社会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有分析指出,党中央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对中国未来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2008年以来,“贫富差距扩大”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和如何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学习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税收负担要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010年2月到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新华网与网民对话、政府工作报告、4月《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均详细阐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革分配制度”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强调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近期,又有消息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代拟一份关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策”方面的建议文件,不久后即将上报国务院。

  为此,今年5月以来,《人民日报》开设专栏,连续围绕通过财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将众多“小老板”培养成“中产阶层”话题展开热议。6月7日再次刊发《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一文,提出“一个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结构,其稳定性要远高于‘哑铃形’或‘金字塔形’结构”的观点,同时提出“‘化税为薪’当可行”的收入分配方案。这是《人民日报》连续第四个星期发表聚焦“收入分配”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已经开始显现。文章刊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并有人猜测,作为党的第一大报,此次连续发表时评,很可能是中央即将大力推进收入制度改革的前奏。

  改善垄断行业,监管高管收入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近年来,不同行业的平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金融、证券、石油、通信、电力、能源、钢铁、盐业、烟草、交通等垄断行业的收入“畸高”,不利于社会公平,且容易滋生腐败。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议,改革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首先应该加快开放垄断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只有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垄断带来的超高额利润和腐败营销。

  公务消费全面实施“禁酒令”

  继河南信阳掀起“禁酒令风波”后,更多委员“两会期间”上书,要求实施“中午禁酒令”,引发网民大讨论。2008年,由于发生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禁酒提案”更受高层重视,国务院制定了“压缩机关招待开支”的政策,有关部门也在“外事宴请”上执行“四菜一汤,禁止用酒”规定,各地方政府机关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同时,国家工商总局也制定了“封杀专供”的严格措施,对高端内供酒迎头一击。

  2009年下半年以来,打击“酒驾”不仅成为热门话题,而且成为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法令,几乎达到“谈酒色变”的地步。2010年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建议,公务消费全面禁酒:“公务消费中的酒无论如何应属于奢侈品,而且酒的花销在吃喝费用中占相当高的比重。”浙江团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歆呼吁,国务院应出台明文规定,除特殊场合外,公务消费应全面禁酒。假如公务消费全面禁酒,高档酒的未来势将不容乐观。

   “新资本时代”到来

  新世纪10年来,随着白酒行业复苏进程的加快,白酒企业纷纷圈地扩张、并购整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喊出“百亿企业”的响亮口号。资本市场的热钱不断流向白酒行业,搅动白酒行业,资本的推波助澜使白酒行业呈现出爆破性增长,加快了白酒行业的市场变局。

  与10年前进入白酒行业的资本不同,这一轮资本浪潮呈现出如下共同特点和表现形式:一、从资本结构看,行业内资本整合大于行业外资本并购,产业战略资本大于投机资本,另外,上市资本及经销商入股资本明显增多;二、从资本分配和经营模式上看,烟酒店、商超将变为主流大众渠道,团购、专卖店将变为重要跟进渠道,酒店餐饮将变为形象展示的小众渠道。三、资本与新兴电子网络渠道合作增多,与咨询管理公司及市调研机构合作增多,等等。“整合资本还是被资本整合”——已经成为今天白酒企业家的一道必选题,“新资本”正以无孔不入之态势渗透到白酒行业的每个角落,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和格局再造,一轮新的“市场变革浪潮”就要到来。

  “新名酒”崛起和“中产阶级消费浪潮”来临

  新世纪之初,白酒在经历痛苦转型之后,走上了快速恢复发展轨道,其背景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景象激发了白酒企业家的信心与激情。10亿上规模的白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成为一批在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黑马”,在新资本推动下,凭借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实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扩张和产能扩大,逐渐成为誉满全国或雄霸一方的“新名酒”,很多企业都制定了三五年内冲击中国白酒百强、十强、三强的战略目标。这样一批完全由“市场”评选出来的“新名酒”,其阵营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继“老名酒”之后支撑整个白酒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10年来,在“新资本”和“政商务消费浪潮”的推动下,“老名酒”企业纷纷进行产品结构调,不断推出高端产品或提高价格,导致了渠道和消费上的两极分化,中档酒市场空间被扩大,这为“新名酒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2008年来,国家对“行政招待”限制更加严格,对“特供酒”进行封杀、对“禁酒令”更加重视……这都透露出某些重要信号。2009年以来,国家对“酒驾”再出重拳,政协委员们对“政务禁酒”的呼声更加高涨,使得高端白酒市场受到不小冲击与影响。因此,高端白酒的未来市场容量将受到深刻影响,这一现实,反驳了近十年来白酒行业倡导的“向中高端延伸是白酒行业发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理念。

  在经济发达而网络舆论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的今天,政府倡导公平竞争、调控贫富差距、维持和谐稳定的决心将不断增大,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崛起和引领,将以摧古拉朽之势,彻底改变白酒市场的消费格局和行业竞争格局,白酒消费将不可避免由“哑铃型”走向“纺锤型”,“中产阶级”的自主购买,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消费潮流,未来消费趋势显示,啤酒、葡萄酒、保健酒以及黄酒产业,将会快速发展,价量齐升,白酒行业出现适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于白酒企业的未来发展,只有重新审视国家政策、社会环境、消费文化的改变,重塑产品内涵和结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酒产业“量价倒挂”的局面,使白酒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正值中国白酒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转折关键期,身处经济日益发达、变革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前瞻思考,把握机遇,提前布局,尽快在新一轮的消费浪潮和经济变革过程中脱颖而出?如何从战略和战术上寻求与剖解“新名酒”产业的顺势崛起之道?如何在未来白酒市场大搏弈中进一步确立和提升“新名酒”的行业地位及其核心竞争能力?将成为“新名酒企业家”今天及未来思考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世纪、新资本、新格局”,深刻思考,清醒剖析,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应对变革,把握方向,围绕企业自身战略和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化被动为机遇,这不仅对“新名酒企业”未来更快崛起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白酒行业做强做大、对白酒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战略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第二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筹备工作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新名酒”将义不容辞担当起白酒行业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