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前探访过一间上市公司,探访的原因是从报纸中得知公司天天在回购。那个时候,此股票基本上一天可能只有几百万元的成交额,因此公司大手回购自己股票特别明显。公司总部设在尖沙咀,下午5时多上到办公室,基本上公司的人都下班了。跟公司CFO寒喧一番之后,讨论便开始入正题。首先,请CFO介绍一下他们公司的历史及行业的情况,之后便到我们问准备好了的问题,如他们怎样看公司的前景,怎样预期原材料价格影响毛利率等等。经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公司主要提供电子零件给日本的大品牌,日本大品牌是绝对主导方,它紧握着你的毛利率,不会让你赚很多,但是又不会让你要蚀钱,就这样乖乖的给它打工就对了。还记得当时CFO更少有地同意我们这个有点看淡公司的结论。离开前我们亦有问到公司回购的原因。CFO的答复是公司手上现金多,又没有什么大的投资项目,所以便回购公司股份把每股盈利提高,当是回馈股东。见完公司后,基本上我们的结论都是公司股价不是特别吸引,8倍市盈率已经反映了工业股应有的价值。
过了一段时间,有在比较大型基金工作的朋友跟我推荐这只股票,我便跟他说我都见过公司,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因为大家都算是竞争对手,他是不会跟你说清楚他看好的理由的。当时,我亦再研究多一次这只股票,还是没有改变我的看法。到了3月尾的时间,集团公布2009年全年业绩,盈利同比大跌50%。我们还暗自窃喜没有随便听别人意见。谁知道一个月后,公司宣布接到了一个大客人的定单,定单的银码等于集团3年的营业额。消息一出,股价便如火箭般升上去。在短短的3个月,股价便足足升了3倍。
事后回想整件事情,公司回购总有原因,就是代表其实公司已经知道会拿到了大定单。只不过因为这个消息是还没有向外披露的,因此公司便在我们面前扮得没有多大前途的样子。如果当时我是代表某一大基金,而不是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去见公司,得到的结果会否有不同呢?
王雅媛为持牌人士,并没有持有以上股票
--------------------------------------------
故作頹廢的公司
半年多前探訪過一間上市公司,探訪的原因是從報紙中得知公司天天在回購。那個時候,此股票基本上一天可能只有幾百萬元的成交額,因此公司大手回購自己股票特別明顯。公司總部設在尖沙咀,下午5時多上到辦公室,基本上公司的人都下班了。跟公司CFO寒喧一番之後,討論便開始入正題。首先,請CFO介紹一下他們公司的歷史及行業的情況,之後便到我們問準備好了的問題,如他們怎樣看公司的前景,怎樣預期原材料價格影響毛利率等等。經過了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討論,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公司主要提供電子零件給日本的大品牌,日本大品牌是絕對主導方,它緊握著你的毛利率,不會讓你賺很多,但是又不會讓你要蝕錢,就這樣乖乖的給它打工就對了。還記得當時CFO更少有地同意我們這個有點看淡公司的結論。離開前我們亦有問到公司回購的原因。CFO的答覆是公司手上現金多,又沒有什麼大的投資項目,所以便回購公司股份把每股盈利提高,當是回饋股東。見完公司後,基本上我們的結論都是公司股價不是特別吸引,8倍市盈率已經反映了工業股應有的價值。
過了一段時間,有在比較大型基金工作的朋友跟我推薦這只股票,我便跟他說我都見過公司,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因為大家都算是競爭對手,他是不會跟你說清楚他看好的理由的。當時,我亦再研究多一次這只股票,還是沒有改變我的看法。到了3月尾的時間,集團公佈2009年全年業績,盈利同比大跌50%。我們還暗自竊喜沒有隨便聽別人意見。誰知道一個月後,公司宣佈接到了一個大客人的定單,定單的銀碼等於集團3年的營業額。消息一出,股價便如火箭般升上去。在短短的3個月,股價便足足升了3倍。
事後回想整件事情,公司回購總有原因,就是代表其實公司已經知道會拿到了大定單。只不過因為這個消息是還沒有向外披露的,因此公司便在我們面前扮得沒有多大前途的樣子。如果當時我是代表某一大基金,而不是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去見公司,得到的結果會否有不同呢?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