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挑衅,我看当代中国人的国民性


  我国最伟大的文化战士鲁迅先生当年在批判中国人的国民性时,十分痛快地指出了“吃人、奴性、观看”三个词。对鲁迅来说,“国民性剖析”既是个思想概念,又是他反思、批判传统的武器与手段。这促使鲁迅的“国民性剖析”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思想的尖锐性。鲁迅正是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要特色,则在于在批判的同时又总是深沉地思考着民族的处境和命运。

  而对中国人民族性格或国民性最早进行直接研究的,是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他于1894年出版《中国人的气质》(或译《中国人的性格》)一书,列举了中国人爱面子、勤俭、保守、孝顺、慈善等26种性格特点。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曾对中国人的国民性做过颇为深刻地研究。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在《我国民族的特性与其他民族的比较》一文中,认为中国民族有重人伦、法自然、重中庸、求实际、尚情谊、崇德化6种特点,而这6种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

  而现如今,重人伦、法自然、重中庸、求实际、尚情谊、崇德化早似乎成了过眼云烟,中国的新新人类们更崇尚裸拍、变性和金钱至上。我或许觉得在这里要骂上一句“他妈的”了。

  其实,“他妈的”这句国骂真的很好,说出来让人觉得痛快淋漓!“国骂”的产生可谓历史悠久。但要讨论“国骂”,则要从鲁迅说起。 鲁迅早在1925年就写了《论“他妈的!》。第一次提出了中国人的骂人方式和国骂形成的原因。 鲁迅说 “无论是谁,只要是在中国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似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是跟着中国人的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编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以国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是中国的“国骂”了。”鲁迅原意为国骂专一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方才领略国骂的普及和厉害“才始惊异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鲁迅还说“他妈的,就是我要和你妈发生关系。”只是这种过于粗鲁的骂法,大概连骂人的人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便发明了“掐头去尾”法“终于改头换面,从国骂上消去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又改对称为第三人称,恐怕还是因为到底未曾拉车,因而也就不免有点贵族气味之故”。

  近几日,日本人抓了中国的一位船长,还放出风来说要在十年内将钓鱼岛上的自卫队增加到两万人。

  “他妈的!让你们这两万人去海里、洋里喂鱼去吧!”

  然而,在鲁迅先生批判的“吃人、奴性、观看”三种丑陋的国民性里,最让人不放心的不是吃人,而是奴性和观看。是不是到了日本人再次得意地向中国人举起刺刀的时候,中国人还会出现为数不少的“汉奸”?而为数更多的中国人只会在一旁观望?

  面对日本的一次次的挑衅,中国人啊,能直起你的腰,举起你的枪吗?

  如果不能,就一起向日本骂一句“他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