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晓--看芮陈跳舞


 

928倒计时,国美大战之各方,幕后人物忙于拉票、台面人物忙于露脸、民众忙于选频观看。

 

幕后人物拉票是为了点穴,台面人物露脸是为了攻心,民众相对而言要超然多了,讨厌谁,大不了换个频道。

 

幕后是拼智慧、拼技巧、拼外交能力,我们局外人难以看到。

 

台面人物则要热闹多了,平媒、网媒、电视,令人目不暇接。

 

而国美现主席陈晓先生更是这两天最风流的人物之一。

 

在媒体中的出镜率就不用说了,但论对央视收益率的贡献,也够cctv2偷笑了。

 

当然,许多人瞩目cctv2的采访,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看其如何让表演,看其如何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一,芮成钢:在您的心目当中,黄光裕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晓:对,黄光裕先生,我和他的交往应该说历史很长了,从同行、竞争对手到合并走到一起,到今天,可能又发生了很多变化,总体来讲,我对他本人还是很敬佩,作为一个创业者,他确实在国美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之中,留下了很多的声音,也付出了很多,应该说今天的国美离不开黄光裕的贡献。

 

乔峰画外音:如果陈主席这么想,也不知干嘛一直以来要费尽心思“去黄化”。难道嘴上说的是一回事,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难道陈主席一贯就心口不一,言行不一。

 

陈晓:但是反过来讲,像2008年,也正是因为他的问题,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一种压力和困境,这也是他,所以我们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确实他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无比的灾难。所以对他来讲,我感觉首先从朋友来讲,个人感情还是在的,我感觉这种感情还不是一般的感情。

 

乔峰画外音: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一生没有挫折的人犹如一个人一生不得病一样,不可能也根本不存在。

 

黄光裕如此,乔峰如此,陈晓也是如此。

 

所以,黄光裕出问题,不是什么值得渲染的理由,就算黄光裕出问题,就算没有陈晓,国美也不会倒下,也会挺过去,所以,言“他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无比的灾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实在有些夸张,也有借黄光裕抬高自己之嫌。

 

 

二,芮成钢:为什么叫不是一般的感情?

 

陈晓:因为毕竟我们经历了很多,我们作为竞争对手在市场上也有很多的交流和交锋,从合作的过程之中,我也看到了他这种对整个行业的一些想法,当然他很多个人的一些,有些东西不一定赞成,但是毕竟我们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了很长的一段时间。2008年这个事件对我的振动、影响也很大,确实很多事情我们原来并不太清楚,去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大家都是很艰难的,或者说你了解到这些东西以后,对你的触动也是很深刻的。所以说这些东西还是相对复杂,情感上那肯定会是一个很难去磨灭的这一段。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讲,我们也有很多碰撞,有共同点,有矛盾点,从他最后2008年这样一个事件,当然今天已经被判刑了,这样带来的对企业的伤害也好,对我本人的触动也好,这个也很深刻,不能用简单的话来描述我和他之间的这种关系。

 

乔峰画外音:不能用简单的话来描述我和他之间的这种关系,赞同啊,看看陈主席和黄总的合作史,不难看出这样一个轨迹:黄光裕未出事时,尊敬;出事后,言辞谨慎,观望;判刑14年后,觉得机会来临,窃喜,开始无所顾忌,裸奔登场,称呼由黄总到黄先生到他,言辞由“鱼已死”到“要踢走他很容易”到“根本不需要他知道”,尽显落井下石之奸人本色,目的只有一个:鸠巢雀占。

 

 

三,芮成钢:现在您感觉很纠结,有情感的一方面,也有作为上市公司的领导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有的时候这个个人情感、历史,有些您觉得从法理看还是有矛盾的,是这样吗?

 

陈晓:对,从我来讲,首先我们是上市公司,在2008年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后,对我来讲可能也是没得选择的,在那样的环境之中,你所想的唯一的一点就是把公司稳定下来。不要出现更负面的。那个时间确实对公司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可能这段时间我们都是很难去回顾,我的同事们已经很难去回顾这一段。用他们的话来讲叫做不堪回首,而且那个时候我们每天是提心吊胆,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公司还在不在,那样的压力我相信很多人曾经历过,但是很多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经历,这种感受是很深刻的,或者说很难磨灭的,但是还是走过来的,所以说我也很感谢这个团队,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大家能够把个人的所有东西放在一边,让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确实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很多企业是经受不起的,很多企业可能就不存在了,国美很幸运,我们走过来了。

 

乔峰画外音:

 

1,客观中立而言,芮成钢的提问就带有严重倾向性,但愿其的提问提纲,不是陈主席或陈主席的所谓公关公司早拟好提供的。

 

2一个企业,遇到困难甚至重大变故,管理层精诚团结、积极面对、共赴危难、共度难关,这是基本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概没什么值得动辄渲染的吧,坐在国美最高统帅部,拿着国美高薪水,如果把自己和普通员工或局外人一样要求,恐怕也难以服众。

 

四,芮成钢: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928号,股东大会,谁会赢,谁会输?

 

陈晓:我感觉首先我们应该是一个心态要好,我感觉这个是一个投资者最后的判断和选择,每个投资者他都会独立他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我跟我的团队也讲,我们会坦然的面对这个结果,假如投资者他选择了我们,股东们选择了我们,那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个企业做的更好,让投资者从我们的努力之中可以去分享。加入投资者并不选择我们,那么我们就应该坦然的离开。但是我相信,我也和很多投资者接触过,很多投资者就跟我讲说,你根本就没必要来征求我的意见,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每个人都是根据他们自身的这种利益也好,价值观也好,做事的原则也好,它都会有他自己的选择,外部的力量是很难去改变他的。所以我听了这个话以后我感觉有道理,所以说如何去争取股东,实际上我是不和黄先生该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他独立的判断,不应该我要去强迫他改变什么,这是不应该的。而且我感觉我在国外路演,汇报我们中期业绩的时候,实际上很多结构投资者跟我讲,这些话从他们的角度讲好像是很正常,但是我听了以后就感觉很特别。

 

他们跟我讲,他们很难理解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发生,在一些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乔峰画外音:

1陈主席这次感觉很多,完全没有了前几天频频通过新闻发言人转达的已有“三成机构、42%、一半以上”支持的豪迈。是当时那些话本就是谎言,是刻意误导公众,误导国美投资者,还是陈主席这次真情流露、真正的事实让他底气不足、心虚?这是一个画外饶有兴趣的问题,如果一个领袖人物,处处言行不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其品性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了。

 

2,“所以说如何去争取股东,实际上我是不和黄先生该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他独立的判断,不应该我要去强迫他改变什么,这是不应该的。而且我感觉我在国外路演,汇报我们中期业绩的时候,实际上很多结构投资者跟我讲,这些话从他们的角度讲好像是很正常,但是我听了以后就感觉很特别。”乔峰画外音:所以说,陈主席拿着所有股东的钱,假借路演名义,去拉票,纯粹是白白浪费股东的金钱,白浪费焦耳。所以说,陈主席主导的几次告股东书,让股东都投票给管理层,实际是投票给他,纯粹是脱裤子放屁,多一道手续。

 

 

五,芮成钢:为什么呢?

 

陈晓:他们认为,他们打个比方吧,说原来像中国法律有些叫做刑法以后有一个附带的东西叫剥夺政治权利多少多少时间,因为这个人对社会还有危害,所以说他的政治权利就应该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剥夺了,那么在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他实际上有些这样的规律,就是说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假如说你确实在企业运营过程之中,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或者说伤害了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则和底线的,那么你要去影响控制公司这个东西,就无形之中就不存在了,因为你实际上,因为触犯了这些社会基层的道德底线或者是社会运行的规则,那你就不应该继续把这个事情扩大了。所以他们认为这些事情在他们那里是不可能出现的,而中国这些情况他就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实际上他们已经有很清晰的一个判断和价值标准在这个地方,当然投资者他总是希望有投资的回报,投资的本质是独立的,当然我们也很欣然的看到,并不是说所有资本完全是逐利,没有道德标准。

 

所以这个可能也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相信投资者们都会有一个他们最终的判断。

 

乔峰画外音:

 

1,这样一个难得舞台,陈主席自然要充分利用,吞吞吐吐,为其过去的一些荒唐赶紧找东西自圆其说,为他的惊天一话“黄光裕在中国的政治生命其实已经结束,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看清楚,还在挣扎……” 弄出个合理解释。不管刑法也罢,刑罚附带东西也罢,法律宣判自有法律部门去执行,任何个人或法外机构,如果宣判一个人,那不是把自己当法,就是一种无法无天无知行为。

 

2,黄光裕如果“伤害了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则和底线”也就是说,如果违了法或者违反了道德,法律自会惩处,事实上,黄光裕已接受了惩罚,但其有没有违反道德,天地有杆秤,公道在人心,人们自会判断。

 

陈晓在此刻意在道德领域把黄光裕拉下水,为其垫背,试图以此为自己缺德,遭社会道德愤怒和审判开脱,计谋不错,但恐难得逞,因为公道在人心不在陈晓说啊。

 

3,“或者说伤害了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则和底线的,那么你要去影响控制公司这个东西,就无形之中就不存在了”。

 

这纯粹是对法律的无知,刑法和民法是两个东西,一个人触犯刑法,但其民事权利比如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等等还是继续受法律保护的,黄光裕尽管犯了法,但他还是国美的最大股东,在国美中拥有最大的股权,因此,其在国美,应当还有与其股权身份相匹配的法律权利,影响力,比如董事名额,监督权,决策权,包括提出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利,所有这些,陈主席有何资格剥夺?难道陈比法还大或者陈就是法。如果不存在了,你接受黄光裕先生提出的“召开股东大会”不是自煽耳光吗?

 

4,“并不是说所有资本完全是逐利,没有道德标准。”

 

这句说得好,相信所有资本,机构不会看不到国内民众对陈晓先生道德的严厉谴责,也不会自己看不到陈晓先生的落井下石,背负信托,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言辞反复,谎话连篇等德性。

 

 

六,芮成钢:比如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他们的西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他们的规律来看这个事情,作为一个股东,如果是违法了,判刑了,在道德上处于一个低地,那么在做选择的时候,是肯定不会把这个放在这里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对错问题,是一个法制社会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是不是?

 

陈晓:对,可能更直接一点的话,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事情,这个可能就更重要一些。比如说黄先生现在被中国司法认定的比方说像内幕交易,操纵价格,这是从资本市场,或者说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讲是更不允许的。实际上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最核心的要点实际上是保护小股东利益。因为小股东总是弱势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在成长过程之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伤害,这个是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精髓,这个东西可能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还不能充分的得以体现,我相信未来这个是必然的。

 

乔峰画外音:

 

1,芮成钢起首标榜他和他的同事“客观冷静”,从他提问的题目,哪一个不是随陈起舞,顺着陈的毛抚,如此所谓的“客观冷静”,恐怕会让天下人拿屁股笑,相信通过此次提问,央视的公信力,芮成钢先生的形象也会在民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2,法律和道德固然有联系,但还是有本质不同,属于两个范畴,诚如陈晓先生截至目前,尚没有发现其违法犯法之处,但他缺失和践踏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则是世人公认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有90%以上的网民声讨。不要怀疑民众的眼睛,鉴赏力,判断力。

 

同样如此,云黄光裕犯法,就“判刑了,在道德上处于一个低地”纯粹是刻意混淆法律道德的界限,将二者等同或混在一起,纯粹是为陈晓的缺德找台阶。

 

3,陈晓处处拿小股东做文章,把自己标榜为小股东的代言人,其那一项行为又是真正为了小股东的利益,不是让“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难道国美目前的动乱,难道许多民众只要陈晓在,就抵制去国美购物,难道“去黄化”,黄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鱼已死",都是黄做或说的?

 

 

七,芮成钢:你刚刚用的这套理论是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做法来看这个事情,但是对于很多中国人,普通的中国人,或者对国美不是很了解的中国人,包括我们的电视观众,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有这样一种心理,觉得原来是黄家的生意,黄光裕先生,黄家的生意,被陈晓先生拿走了,陈晓先生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去黄化,要把黄家彻底排除在外,甚至有落井下石的概念,因为黄家出事了,这样一种感觉,好像这里面也有一些价值判断,好像动了别人的东西,包括背叛,包括贪婪等等,如果把这些东西和您联系在一起,媒体有一些地方会有用这样的尺度来说,这个您怎么看?

 

陈晓:这是我相当苦恼的地方实际上我最近,我连我很多博客都不敢看,一看里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就给我很多的精神压力。包括前期我们很多高管收到了很多威胁电话,各种各样的骚扰。实际上归结起来我感觉有几个要点,实际上我们始终一直没有跟媒体讲的很清楚。

 

比方讲这个企业是谁的,黄光裕先生,毫无疑问,他是企业的创始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他前期的努力和贡献。但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讲,哪怕是一个非上市公司,都是一样的,企业做大了以后,实际上创始股东和这个企业的关系实际上就更复杂了,因为他要承担社会责任,他要去平衡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他要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未来去努力,实际上你必须和社会价值是吻合的,社会才会接纳你,社会才会给你各种各样的资源和机会,当然这个社会有很多组成,比如消费者,我们的各类相关方,我们的管理团队,我们的员工,我们的股东,政府各种各样的要素,所以说我们不能完全用单一的股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我感觉国美它应该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实际上黄光裕先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基础,打个比方讲,就像一个,我说它是一个长征火箭,我们把这个企业送到一个更高的轨道上去,成为全球比较优秀的零售企业的话,他可能是这个火箭的第一级,把它送上的一个高度。但他后来出了问题,对我来讲,我可能,我们的团队可能就承担了这样一个责任,说我们要把它再往上推上去,可能是这个火箭的第二级,当然可能最后还是达不到这个高度,可能未来有第三级把它送到轨道上。所以我的定义是我目前是这个火箭的第二级,我们的愿望是一致的,希望这个企业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别人尊重的这样一个零售企业。这个企业的成长过程之中,它是需要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去为这个企业的发展去助推。假如说他只是说,因为我是创始股东,所以说这个企业的死和活只和我发生关系,我认为这个企业就不应该会成为那样一个优秀的被人尊重的企业。

 

实际上从一个上市公司的角度,同样的理论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我们任何人不能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所以对我来讲,我大概的定位就是说我可能是这个火箭的第二级的其中一个部分。未来可能我会离开这个企业,假如说有更好的团队,能够把这个企业带到更好的位置去,我应该离开这个企业不管从股东角度也好,从管理者角度也好,都是一样的。同时,还有很多人说国美是一个民族品牌也好,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企业也好,那我的想法实际上可能和这些想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曾经跟我的团队讲,只要我在国美这个岗位上,我是不会让任何的外资成为国美的单一大股东。当然这个你说有没有道理,我也很难讲的清楚,但是可能也是一种情节吧,从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变迁过程之中,特别是从国美、用了合并以后,当初的初衷就是为了这个东西,所以这个可能我自己也很难放弃,所以很多人在这方面的指责,我认为可能都是不了解吧,或者说有一些另外的一的的一,或者一些误导。

 

但是我自己很坚信,只要我在这里一天的话,我是不会让这些情况发生的。但是也不应该说我的股权,我们公司的股权结构一定是不变化的。因为这个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之中,它是需要不断的吸收各种各样的养分能够来支持他。如何去匹配当时社会环境,或者说行业的一些环境变化,组成最好的一种模式往前走,这不应该有一个框架,说我们一定是不能变化的,这可能我也很难接受。所以我们思考的东西,应该是说从为企业的发展更有力、更好的未来去思考,做对企业对的事情,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包括我们在2008年底发生这么多变故以后的宗旨,这个宗旨确实我们平时也很难去和大众去交流,可能很多人也不一定理解,但是我们确实每一件事都是这样做的。

 

 

乔峰画外音:

 

1,不能不说,芮成钢给陈晓伴舞,还是跳的很卖力很不错的,用一个“你刚刚用的这套理论是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做法来看这个事情,但是对于很多中国人”多卖力和优秀啊,先用一句你刚刚用的这套理论是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用西方成熟来证明陈晓的伟大正确光荣,再用一个但是来否定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似乎中国民众应该接受西方理论,接受西方价值观,不该对陈谴责,芮成钢也有些太配合太卖力了吧。

 

2,“陈晓:这是我相当苦恼的地方实际上我最近,我连我很多博客都不敢看”

 

陈晓的心理能力未免太差了吧,如果连博客都不敢看,要领导一个国美江湖角逐,恐怕也难为其力吧。陈晓也应该明白一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90%以上民众谴责,不是民众的眼睛瞎了,就是自己一定有问题,应该深刻反思,公开检讨,甚至引咎辞职,而不是继续为自己百般狡辩。

 

3,“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讲,哪怕是一个非上市公司,都是一样的,企业做大了以后,实际上创始股东和这个企业的关系实际上就更复杂了,因为他要承担社会责任,他要去平衡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他要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未来去努力”

 

再复杂,大股东就是大股东,法律赋予每一个股东的权利、责任是神圣的、不可剥夺的,这点,陈晓再怎么狡辩,也无法改变。

 

4,“我们的团队可能就承担了这样一个责任,说我们要把它再往上推上去,可能是这个火箭的第二级”

 

事实上,陈的二级火箭,在制造摩擦,就像台湾的陈水扁一样,是麻烦制造者,非但没有推动火箭上升,相反压制火箭上升,甚至客观上造成火箭堕落。

 

5,“未来可能我会离开这个企业,假如说有更好的团队,能够把这个企业带到更好的位置去,我应该离开这个企业不管从股东角度也好”

 

陈晓先生此类的话已经说得多了,比如香港业绩大会上的最简单方法一说,但实际上处处无不显示其极强的权利欲,控制欲,霸占欲,比如逼高管站队,告股东函让投自己一票等等等等,不是吗?

 

6,“只要我在国美这个岗位上,我是不会让任何的外资成为国美的单一大股东”

 

此话纯粹是玩文字游戏,大股东和最大股东是两码事,陈晓如果要摆脱其吴三桂的形象和角色,就应该斩钉截铁说:“我是不会让任何的外资成为国美的最大股东”

 

国美在香港上市,任何外资都可以通过自由买卖成为大股东,所以,所谓的“单一大股东”根本不会存在,陈晓个人也无法消灭大小摩,富达,贝恩等等的存在,所以说,这句话等于废话,纯系玩文字游戏,误导不明民众和投资者。

 

7,“特别是从国美、用了合并以后”

 

地球人都知道是国美收购或兼并永乐,陈处处不忘用合并一词,也显现他极端虚荣,一个虚荣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很自私,为了自己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如此一个人,领导一个行业领袖,恐怕对企业,对所有股东,都不是福。

 

八,芮成钢:所以如果简单地来的话,问国美是谁的国美,你的答案应该是国美作为一个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应该是公众的国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风险相关者的国美,是这样吗?

 

陈晓:理论上完全应该这样,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总是会带上烙印,说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是谁,这个企业就是谁的。这个观念我相信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化。

 

乔峰画外音:

 

1,不表扬芮成钢都难,如此绝美配合,简直比陈晓的公关公司,个人秘书,或者女婿都要默契,乖。

 

提问的问题,都是按着陈晓的步调来。

 

2,“公众的国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风险相关者的国美”

 

难道大股东不是公众,不是利益相关者、风险相关者?

 

大股东投资最大,是最大的公众,最大的利益相关者、风险相关者,也享有法律赋予的最大的权利,能排除之外吗?

 

 

九,芮成钢:直到今天,是不是国美还带着,或者说在黄光裕先生离开国美之前,或者直到今天国美还是带有浓重的家族企业的色彩,这种个人的色彩?

 

陈晓:实际上这个话题说的比较,感觉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从我的角度去看国美,国美到今天为止,他毫无疑问的还是有很多黄光裕先生的这种风格,一些他的特点,在国美身上能够体现,我感觉这些东西也应该保留下来,因为黄先生确实他有他的独到的一些地方,他也为这个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付出了很多,这个企业带了他的一部分基因,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也不应该把这些东西全部去掉,不合理。但是它趋势有一部分不和谐的地方,不协调的地方,或者说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应该去改良。同时它确实也被现在证明了,确实有很多不是不合理不恰当,而是说不合法的一些东西,那些东西应该摒弃。

 

所以我对黄先生讲,我对他对国美的影响力应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一部分是要改良的,一部分是要摒弃的,这是一个企业今天所应该去面对,也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说简单说把它去掉,或者说把它完整保留下来。

 

乔峰画外音:

 

1,芮成钢的客观,就是处处在题目上随陈起舞,贬黄尊陈,抛出“家族企业”一词,就是例证之一。

 

事实上,受东方文化和伦理传统的影响,儒文化圈,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东南亚等国的家族企业,普遍采用家族治理模式,家族治理模式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实质性治理模式。

 

李嘉诚家族,王永庆家族,郭鹤年家族等等,亚洲华人民企前100名,恐怕90%都采用家族治理方式。他们旗下的主舰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也就是陈晓等人口中的所谓公众公司,基本都由家族人控制。

 

具体参见

国美黄陈巅峰对决中容易混淆的十大关系

 

 2,“因为黄先生确实他有他的独到的一些地方,他也为这个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付出了很多,这个企业带了他的一部分基因,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也不应该把这些东西全部去掉”

 

那干嘛还要处处“去黄化”,陈晓先生处处不体现他的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谎言连篇。

 

 

十,芮成钢:但是总的来说,您愿意把那种很浓重的个人色彩、家族色彩,你希望把它淡化,变得更加公众、更加透明,更加符合一个上市公司,公众公司应该有的规范?

 

陈晓:对,这也是一个很强烈的想法,就是这个企业到今天,他一定是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符合公众公司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假如这些特征不能够建立起来的话,你说这样的企业能不能有好的未来,感觉就把握不大了。

 

 

乔峰画外音:

1,继续表扬芮成钢,你哪里像主持人,简直就是陈晓的代言人或马甲嘛。你题目答的,都比陈晓回答得好啊,简直是提前由陈晓拟就的嘛。

 

2,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公众公司”?

 

难道最大股东拥有合法权利的公司就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公众公司”?大股东拥有合法权利与“现代企业制度,公众公司”冲突吗?

 

陈晓先生不是在刻意混淆概念吗?

 

 

十一,芮成钢:现在黄光裕先生的律师希望能够在下月董事会任执行董事。但是您毕竟还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一言一行确实可能会导致股价的波动,出于对公司的负责,包括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是不是这个时候觉得很多问题说的时候很难说透?

 

陈晓:是,确实这段时间的矛盾已经很公开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论都有,但是我自己扪心自问,我感觉就很奇怪了,比方说为什么要这样做?黄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代表周先生在外面讲了很多话,我不知道是不是完整地代表了他的思想,或者他的观点,我这个也不能完全有把握,但是从他们讲的角度,或者是所谓的点来看的话,我感觉都很可笑。说公司的业绩出问题,公司的业绩为什么出问题呢?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2008年底黄先生被捕以后,对公司造成巨大的灾难性的冲击,很多企业这个时候不是说能不能继续发展,而是能不能存活,很多企业不在了。中国历史上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消失掉了。很欣慰,国美这次活下来了,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去谈这个企业是不是高速发展了,那显然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理由受指责。

 

也就是说不应该指责这个团队说在这个时候没有把业绩做好,按道理是说应该庆幸,感谢这个管理团队。

 

 

乔峰画外音:

 

1法律赋予每一个股东对于上市公司有监督权,最大股东更不用例外了,大股东质疑公司经营业绩,合法合情合理,如果大股东屁事不管,那也有失作为一个大股东应该承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吧。

 

2陈晓执掌的国美,确实不论在规模,业绩上,都被对手苏宁快追上,某些方面甚至超过,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而被赶超,主要与陈晓先生的关店等经营路线有关,关店,规模缩小绝不是黄光裕先生决定或导致的。

 

3没有人否认黄光裕先生的出事对国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有影响,恐怕也只是一个小的时间段,毛等伟人去世,影响中国也只是一个小的时间段,如果现在有人还将中国的一些发生的事归于毛邓,那纯系扯淡吧。陈也是,如果将国美现在的任何问题都归于黄被捕,纯系为自己开脱,也失却一个人应有的勇气和责任感。

 

十二,芮成钢:能活下来。

 

陈晓:能活下来,同时我们不光活下来了,我们在10年的上半年已经回到了最高点,甚至我们10年的二季度已经创造了国美历史上一个新的记录,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一个成就了。假如说连这个成就都不能去接受的话,我感觉他不是在说我了,说整个以我为核心的整个团队,全体员工没做好事,但是这点,我相信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共同经历了这样一个不堪回首的过程,我们能够有今天,是我们全新的努力得到的。所以对业绩的指责我感觉没有任何理由。当然还有很多指责,很多指责你是不是有依据我不知道了,说企业国美变美国了,引进了贝恩投资是一个设计,或者说有一些什么样的幕后,这些我感觉都,实际上都应该是澄清的。

 

国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特别是香港的上市公司,他从上市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外商投资企业,因为我们的股东都是境外投资者,包括黄先生本人,包括我,包括其他的投资者都是一样的,当然黄先生本人他原来的股权比重很高,70%多,由于他在这几年的过程里面,大量的把股份套现了,最后他的占股比重就降到了30%多。从2008年底发生这个危机的时候,他30%多的股权占比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的变化,包括我们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引进投资者,我们也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是不是能够维持他的股权比重。当然维持这个股权比重是不是合理,对所有股东来讲是不是合理,这另当别论,但是从对大股东黄先生本人来讲,他的股权比重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这个过程里面,大家现在传来一句话,我记得比较典型的一句话叫踢走大股东,这个显然和整个股权的比重结构没有任何变化这句话完全来讲挂不起来。这就没法解释了,什么叫踢走大股东,大股东继续存在,没有任何变化,然后就说我们和别人签订了一些苛刻的条款,使得别人有更多的话语权。实际上我们去看投资者投资任何企业,特别是像这类投资者,所谓的可转化债券的投资者,每一个项目都有类似的条款,我说其它,就说我们国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2006年黄先生引进了华平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当时华平的股权占比大概在5%左右。他还不是完全用CB,用了一部分CB,一部分叫涡轮,比较专业的名词,也就是说他有这个权益,他并没有当时付现金进来,交给公司,他假在一起5%的权重股,当时也很显然,他们个条款的具体细节里面有两条,一条要绑定黄先生,另外一条,他给了他的董事会席位。那么我们看其它的,比方像新桥资本TBG,它投资达夫妮,同样的作为一个类似的投资者,他同样有这些条款,包括像最近高盛投资吉利汽车,作为一个同样的财务投资的模式,他同样有这些条款。

 

现在指这些条款说有问题,我感觉显然可能大众是不专业的,但是从专业的人提出来的话,就变成有另外的含义了。包括说我和贝恩来绑定一些条款,让公司很被动,本来很多都是笑话,从专业的人来讲的话,根本不应该说的话,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比方说当时我为公司在最艰苦的时候,没钱,银行贷款大规模减缩的时候,我用个人的资产为公司去担保拿贷款,这个和这件事完全挂不起来,因为那个时候背阴一还根本没有进来根本就没有接受投资者,而公司在即将死亡的时候,我们面临那么大的压力,确实当时我很矛盾,要不要去做担保,因为我也不知道民田公司是死还是活。但是我看了我们团队那些人员,每个人都盯着我说,你签吧,你不签,明天可能就活不了。所以这个事现在回过头来说,和贝恩的条款有关系。贝恩的条款里面没有任何这样的条款,而所有CB的条款里面都有类似其他的条款,就是说你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裂变的时候,对投资者来说他有保护条款,要赎回。这些根本就我们不存在的事情,现在媒体上还有很多的传言,包括说绑定管理层。

 

绑定管理层,我刚才讲到的,华评2006年绑定黄光裕先生,像TBG达夫妮的投资里面也有绑定管理层,像高盛投资吉利汽车,同样有绑定,而我们和本贝恩投资在洽谈这个绑定条款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最早的时候,贝恩投资他提出来要绑定我,对他来讲是没得选择,因为大股东已经不在了,在牢里,当时我是这个企业的核心领导,他必须绑定我来降低他的风险,我没接受,我跟讲这个不是最妥当,因为我是个小股东,说光绑定我一个人可能不合理,要绑定的话,最起码我退一步的话,我们当时有三个相对核心的管理层,我和魏秋利(音)副总和王力周副总裁,我说最起码,最起码退一步要绑定三个。但是三个里面全部走,可能对投资者来讲风险太大了,最起码要绑定其中两个,两隔离开了,或者不在了,那么你有些条款还可以协商,最好是不绑定任何的管理层,这样对公司可能更安全一些,更灵活一些。实际上到最终,任何绑定都没有,我们在这个条款上和他们谈了很久很久。所以现在外面传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的出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有这些说法,到底它背后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所谓的罪状,我感觉我们当时在为公司做融资选择的时候,我们是做了最大的努力,第一,当时有很多的投资者,他们提出来的条件很简单,第一条大股东要变化,我们没接受,他们提出第二条,大股东不变化,要稀释,我们也没接受。

 

到最后贝恩接受了对原有股东基本不稀释的这种方式,他也是唯一的一家。随着这种当一个企业知道他,我今天要在市场上融资,因为我是在缺钱,没办法的时候,哪个企业可以和别人谈条件,因为您太被动了,而那时候又是金融风暴最严重的时候,整个市场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认为当时这个投资是一个很不容易,很理想的一个项目,这个融资最后被评为2009年度亚太地区最佳融资,我相信市场上已经有评判了,包括我们负盘以后估价涨那么多,不管从原有投资者也好,从新的投资者也好,从市场也好,都认同。今天有人说这个世亲你们做得不对,或者说里面有问题,我相信这个一定不是因为真有问题才说,而是因为想达到其它的目的来讲这些话。

 

 

乔峰画外音:

 

1,前边说过,黄光裕出事后,陈晓及管理层对公司的所有努力,都是其基本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值得处处像怨妇一样抱怨或自夸。

 

2,“国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特别是香港的上市公司,他从上市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外商投资企业”

 

陈晓先生在此又偷换概念。“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外商控制企业”,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本质完全不同,陈晓先生引进的美国贝恩,虽然没有控股,但董事会四个名额,再捆绑董事会三人,实际势力已膨胀到6-7人,占董事会十一人的一半以上,这不是控制吗?

 

将“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商控股企业”“外商控制企业”混淆,混为一谈,纯系是一种无知和狡辩。

 

3,“从2008年底发生这个危机的时候,他30%多的股权占比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的变化,包括我们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引进投资者,我们也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是不是能够维持他的股权比重。当然维持这个股权比重是不是合理,对所有股东来讲是不是合理,这另当别论,但是从对大股东黄先生本人来讲,他的股权比重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股权没有变化,控制权却交给了贝恩和陈晓,一则,与大股东最大股权的身份不符。二则,控制权旁落于远小于最大股东股权的外资之手,岂不等于为他人做嫁衣,更恶劣吧。

 

4,“这就没法解释了,什么叫踢走大股东,大股东继续存在,没有任何变化”

 

难道陈晓过去说的“去黄化”“我们要踢走他很容易”都是放屁吗?

 

5,“所谓的可转化债券的投资者,每一个项目都有类似的条款,我说其它,就说我们国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2006年黄先生引进了华平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当时华平的股权占比大概在5%左右。他还不是完全用CB,用了一部分CB,一部分叫涡轮,比较专业的名词,也就是说他有这个权益,他并没有当时付现金进来,交给公司,他假在一起5%的权重股,当时也很显然,他们个条款的具体细节里面有两条,一条要绑定黄先生,另外一条,他给了他的董事会席位。那么我们看其它的,比方像新桥资本TBG,它投资达夫妮,同样的作为一个类似的投资者,他同样有这些条款,包括像最近高盛投资吉利汽车,作为一个同样的财务投资的模式,他同样有这些条款。”

 

 

陈晓先生再继续混淆概念,误导视听。

 

其他的绑定条款有贝恩的恶劣吗?有控制公司董事会吗?

 

6,“比方说当时我为公司在最艰苦的时候,没钱,银行贷款大规模减缩的时候,我用个人的资产为公司去担保拿贷款,”

 

陈晓先生处处拿他的个人担保抵押贷款说事

 

1),陈晓先生的个人担保抵押贷款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

2),陈晓先生的个人担保抵押贷款是无偿的还是有偿的?

 

如果有条件的,有偿的,装什么贡献和委屈啊,一则国美就算倒闭,你那点贷款国美也还的起吧。二则,如果有条件的,有偿的,你虽然抵押,后边也尽落利益和好处,风险利益共享,不很正常吗?

 

7,陈晓先生为何任何时候都不谈及自己为何拒绝当时许多中资企业的求爱。

 

十三,芮成钢:您说的这些道理以黄光裕先生的智商,他应该都能够明白,作为一个大股东国美好,他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的体现,国美这个上市公司做的越好,他的个人的股份得到的回报也就越高,这个道理他难道自己不明白吗?

 

陈晓:所以我始终认为,我说黄光裕先生一定是一个高智商的人,他的智商不高,他也不会有今天国美这样一个成就,他也不会有今天在牢里,我同样也认为,我的智商不低,我对国美的认知和未来的判断,我认为我也有很身后的行业的一些理解,包括这个行业做了20多年,我的这个行业的发展,我的过程全部经历了,我相信我的这些判断也不会错,这点我相信黄光裕先生是能理解的,而且他能够明白的,在理解和明白的前提下,他现在做的这些所谓的选择,就是令我感到想不明白,他为什么?

 

乔峰画外音:

 

1,这次采访,芮成钢先生处处喧宾夺主,比陈晓还陈晓,有时候,他领舞,陈晓倒显得是个伴舞者,不能不为他的傀儡角色感到可耻,也为cctv2可耻。

 

芮成钢先生别忘了,投资,除过利益,还有法律赋予的神圣权利,还有责任义务,你不能说,父母对孩子,不能每月或每年负有赡养权摔一摞现金就可以了,还有监护权,还有法律赋予的其它神圣权利。

 

2,陈晓称“我的智商不低,我对国美的认知和未来的判断”“我相信我的这些判断也不会错”

 

也不多一点谦虚,处处爱卖弄,如果自己智商高,不对永乐当时的背景,中国市场后市走势判断有误,错判形势,永乐也不会和大摩赌输吧,也不会被国美兼并吧。

 

3,“他现在做的这些所谓的选择,就是令我感到想不明白,他为什么?”

 

陈晓先生应先问自己的一些所谓的选择,为何会令90%以上民众想不明白,他为什么?

 

 

十四,芮成钢:你猜测呢?为什么你不直接跟他通话?

 

陈晓:客观上没这种条件,所以我也很担心,因为我和他之间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会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或者说其它的一些因素。虽然我们真的很感谢政府,我感觉政府对国美是特别的厚爱,或者说在这样一个需要稳定的大环境之中,对这样一个企业在出现那么大的危机的时候,是给了很多的空间的。但是确实因为它还是犯了罪,所以我们还是没办法当面沟通,由于不能当面沟通所造成的理解上的偏差,但是我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想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乔峰画外音:陈晓先生难道忘了他在cctv2说的另一句话“他根本无须知道”

 

是自己根本就蔑视最大股东的权益,根本不想让黄光裕知道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f8f4d0100l7jz.html?tj=1

 

芮成钢问答陈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abe270100lpu3.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