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心理论精神分析疗法的本土适应性


精神分析疗法,又称心理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由奥地利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是临床心理治疗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的观察与治疗经验总结,和对催眠术的先驱者麦斯麦一些理论成果的继承提出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有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婴儿性欲论及精神病理学理论等。其疗法的实施与技巧,主要有自由联想、解释、释梦、移情四部分组成
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与质疑。
(一)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了解该疗法的人都知道,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核心是:是把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他那个样了的真正原因,它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患者借助于医生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医生再加以疏导,使患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精神分析的奠基不是出于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了诸如抗拒、压抑、性欲、攻击、恋亲情绪等诸多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善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因此,弗洛伊德认为,心理障碍的原因不是来自意识,而是来自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性心理发展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背后有一种驱力叫力比多(Libido),力比多驱使人寻求快感的满足,弗洛伊德把各种快感都归之为性。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
 (二)对精神分析理论本土适应性的质疑。
我在这里的质疑不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质疑,而是质疑我国一些心理理论家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完全照搬与“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无休止的鼓惑而质疑。
我们都明白;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道德传承,认知观念等等相关联,而东西方的文化、观念等等差异本身就很大。这就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借鉴与本土衔接适用的问题。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心理理论家们不去研究这一实际问题,而是大力宣讲、鼓吹其理论的权威性,甚至是绝对有效性。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国内新成长的心理咨询师们走向了临床企图。
由于这些理论大家们的光环效应,商业运作的策划效应,多种头衔的辐射作用,让一些一心想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学员们几乎是走火入魔了。他们拿出成千上万的血汗钱来听讲座,参见各种名目繁多,内容大都一样的培训班。据我了解,有一些学员大江南北的奔跑,参加各种专家的灌顶,少者花费了几万元,多者甚至十几万元。不但造成了自己生活的负担,还给家庭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而夫妻反目者大有人在。
学知识,学技能有花费理所应当。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关键是,这份高价的午餐用后依然饥饿——在临床中几乎不管用!这不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出了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实践出了问题。假如你不相信,可以做一番调查。调查一下,那些理论大家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你就会明白一个事实;他们的收入几乎来源于培训与讲学。在培训讲学中那些“作秀”案例,听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根本经不起推敲与验证其普遍的有效性。
精神分析的本土临床效应与质疑
(一)精神分析的基本疗法与效果。
1 、精神宣泄。患者能自由表达被压抑的情绪,或对早年经验的再体验。如果让患者重新在心理上体验过去的挫折,并把潜抑的感情宣泄出来,患者就有了认识它、克服它的可能性。
2、自省。通过分析,让患者了解自己内心冲突、焦虑的根源,于是就有了自省的可能性。经过自省,把症状的无意识隐意和动机揭露出来,使患者意识到症状的真正隐意而达到领悟,并要求从理智上感情上都能接受。
3、反复剖析。即反复扩通。由于患者的症状已成为其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即使患者领悟病症的隐意,但在行为中仍会出现反复。心理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求医者和患者都必须要有耐心,不断分析、理解、更正、体验,才能逐步从根子上改变患者的思维逻辑方式。
(二)方法与技术的运用
因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障碍是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所以精神分析疗法致力于挖掘病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幼年创伤性经验,带入到意识之中,启发病人重新认识这些经验,使潜意识的矛盾冲突获得解决,从而消除病人的症状。这就好比,屋里的异味如果是由地毯下发霉的垃圾散发的,要想彻底消除异味,只在地毯上打扫是不行的,必须把地毯下发霉的垃圾清除掉。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精神分析心理疗法主要采用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
1、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精神分析学说认为,通过自由联想,病人潜意识的大门不知不觉地打开了,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可以被带入到意识领域,医生从中找出病人潜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分析促进病人领悟心理障碍的症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手段。
2 、梦的分析(dream analysis)。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3、阻抗(resistance)。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因此,医生的任务就是不断辨认并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形式的阻抗,将压抑在潜意识的情感发泄出来。克服阻抗往往需要很多时间。
4、移情(transference),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5、解释(interpretation)。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三)本土临床效应与质疑。
还是那句话,我在这里质疑不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与疗法的质疑。因为弗洛伊德作为一名(本土化)的精神科医生,尤其是一名心理学大家而言,无疑是很优秀的。关键是把这一优秀照搬到我们中国,就象王明那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倒背如流,又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倒还没什么。严重的是,不能让这种照搬,倒背如流的无知干扰,甚至占居了心理学的主导地位。象王明那样把中国革命引向歧途。是我国的心理学永远停滞在洋味的心理学基础上。谈起心理学满嘴都是冯特、弗洛伊德、华升、德国、美国等等。不是完全照搬,就是换个名称作秀赚钱。把我国心理学界搞得充满铜臭气。
1 、对“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等反思。双枪老太婆对江姐说;哭吧,放声哭出来会好些···江姐没有放声哭,只是抹去了已然流出的泪,开始了新的工作···一句“哭吧···”,让江姐自省也好,内省也罢,是自己反复剖析也好,还是他人引导反复扩通也罢。总之,她认识到自己现在不能哭,紧要的是革命工作,或者是为她的彭大哥报仇。
可能,弗洛伊德的“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比双枪老太婆用的宣泄范围、时空更广一些,但这些基本概念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一个称之为精神宣泄,一个简单到:哭吧!仅仅换了一个词与说法而已。前者,被理论家们象刘谦一样魔术般的拿来作秀赚钱;后者被说的老土,难登理论大雅之堂。
2 、对“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质疑。(1)通过自由联想,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彼此因果的症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理论、方法都是好的。但这是弗洛伊德在其本土总结出的一整套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法,这种方法适应我国本土人士吗?我不否认,有些理论家们为此做过一些努力,好像也总结过几个案例等等。但有一部分学者仅仅是浅尝辄止,他们的努力与总结不是为了心理学理论本土化与本土适应有效化,而是为了尽快个人效益化。(2)梦的分析。我想,学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朋友都会拜读他的著作《梦的解析》。在此,我只想问一句:所有成功的案例分析,适合对中国人梦的案例吗?实践证明:大多数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关于梦释中国早早有之。区别在于中国的梦释多指向的是未来,大概是国人很面对现实,“过去无法追悔,未来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弗洛伊德的梦释多指向过去,一门心思的想从中挖出点隐私来。指向未来的梦释几千年来被国人反复的验证使用,据本人多年调查中发现,有些未来梦释的应验率几乎是百分百。如妊娠期梦到“花”是女孩等等。
我不想猜疑“指向过去”的梦释,是否有对患者日久生情了解多多的推理??只奇怪我们这些理论家们,不是借鉴弗洛伊德理论研究适应于本土的梦释?挖掘一下“指向未来”的梦释心理,或者是潜意识中的东西呢?为什么总是大谈他们自己对弗洛伊德的梦释如何的深有体悟与案例集成呢?猛地一听,好像耳目一新,实际一操作百无一用。原因只有两点:一、是他们把自己当做了西方人。二、是骨髓里充满了作秀的铜臭气。关于那些案例集成的来历?只能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
至于弗洛伊德的“阻抗、移情、解释”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只想再次表明我质疑的观点:我不是全盘反对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而是呼吁对其理论如何本土化的研究及其有效性的运用。
洛阳天译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于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