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购房享个税补贴是一种进步形式!


政府从未承认过中国是个重税的国家,但专家、学者的分析却不断的提醒我们,税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当然,一些人说:“我没感觉啊”。我相信这些人的年龄绝对超过40岁,他们历经了计划经济的缓慢变革,大多工作于“大锅饭”下,习惯了被安排,根本不清楚问题在哪?!

 

据财政部介绍,今年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79.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1.93亿元,增长14.7%。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43349.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73.65亿元,增长27.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38611.53亿元,同比增长30.8%;非税收入4738.26亿元,同比增长6.6%。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支出3381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08.8亿元,增长17%。

 

税收收入增长30.8%,而非税收收入仅增长6.6%。而国家统计局对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一季度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1622元,同比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想想为什么中国的财政收入飞涨,人们的收入增长却无论如何也跟不上;

 

为什么任志强会说房价的50~60%组成部分都被政府收走了,其中除了占比25~30%左右的土地出让金外,其余都是税啊。

 

当然,本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评判中国的税收有没有不合理的问题,但税收的确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购房行为,这些我们绝不该不知道。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购房后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而在我国,除了开发商在开发和经营阶段说要缴纳的土地增值税、营业税、教育附加税等税种外,购房者还要缴纳契税和暂时取消的印花税。

 

当全球面对金融危机时,大多在逐渐走出困境的国家几乎都是采用的减税办法帮助国内的经济恢复活力,只有中国是利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增加税赋,经过火热的楼市帮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通过上税交给了政府,政府的综合实力大幅增加,在集中力量应对危机时方面于国有利,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能从当中得到什么合理的回报吗?高税赋能帮助我们的经济走的更远吗?

 

这次重庆市财政局日前公布了全市主城区首套按揭购房财政补助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申报办理程序,规定主城区首次按揭购房者,同时在主城区内缴纳个税的购房产权人,根据其所缴纳的个税额度,将享受财政补贴优惠。

 

重庆财政局政策规定,补助对象从2008年12月1日起(签订正式购房合同为准),在主城区首次购买住房(含改善型购房)并以按揭方式支付,同时在上述区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购房产权人为享受财政补助的对象。

 

补助方式和计算方法为:从购买住房并支付按揭本息的首月起算,连续12个月止为一个补助年度。在补助年度内,以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40%为限。高于按揭本息的,按按揭本息额度给予补助;低于的,按个人所得税40%的额度给予补助。总累计补助金额不得超过住房总价的30%。

 

在政府财政收入因税收而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们终于见到了返利于民的形式,重庆政府此次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政府行为上的进步。虽然这次的政策更有利于高端收入水平的中等阶层,是为了留住高端人才,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解决重庆市过早老龄化而养老金储备不足的窘境,还没有实施到全民化,但在中国却是开了一个令人佩服的先河。

 

当然,也有人评论说这是重庆政府为了维持高房价及土地财政的阴谋,但即使在高房价及土地财政广受批判的今日,这种行为的进步的“利”足以大于其产生的“弊”,政府从已经放进自己钱包中的收益返还给老百姓中为社会贡献最大的人用于解决居住问题,解决了这些人的“居者有其屋”的需求,更何况返还的钱本来就是这些人创造的,用的有理有利有节。

 

所以,我们应该敞开胸怀欢迎政府作出的返利于老百姓的尝试,即使在执行细节上还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但最起码,这是勇敢的尝试吧,我们可以想想,要是连这一步都不敢走出呢,w我们还要等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