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何良栩先生的接力棒 《房地产发展中的文化使命》
以我的理解,通常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规范以及行业特有的思维、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还有些人会把“品牌”也算在内,但我个人认为行业无法称之为品牌,独立到企业文化中,“品牌”这个词眼或许更为贴切。)
房地产发展中的文化思考实际上就是思考房地产行业文化的思想碰撞过程,每一位准备为房地产业而奋斗终生的人都应牢记,这是我们身上一生都无法抹杀的标签。
1998年...
作者文章归档:廖承军
接何良栩先生的接力棒 《房地产发展中的文化使命》
以我的理解,通常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规范以及行业特有的思维、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还有些人会把“品牌”也算在内,但我个人认为行业无法称之为品牌,独立到企业文化中,“品牌”这个词眼或许更为贴切。)
房地产发展中的文化思考实际上就是思考房地产行业文化的思想碰撞过程,每一位准备为房地产业而奋斗终生的人都应牢记,这是我们身上一生都无法抹杀的标签。
1998年...
住宅被“限” 养老、旅游地产成“熟地”
文∣廖承军
3月14日,“十二五”规划纲要已获得人大通过,其中谈及城市化率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要保持0.8个百分点的增长。这样估算在“十二五”末期,发展较快的城市城市化率将达到65%~70%之间,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城市化率会达到55%~60%之间。虽然这样的发展速度仍使我们与国际化都市有20%左右的差距,但对于扩大内需、减少城乡...
房价调控目标出台以来,各地均普遍以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为参照物,但很快重庆市在重新调整新的目标后将房价调控与居民收入挂钩。很多新闻媒体评论这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参照物,看来黄市长总喜欢搞些标新立异的东西,只是我还不太明白收入不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后,是否是准备对比城镇职工年工资收入水平?不管如何,我们也不妨来看看重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职工年工资收入的对比吧。
重庆市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同比增长11.3%。
2009年重庆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965元。(上篇文章数据略有偏差)
2010年重庆住宅销售均价为576...
在各地出台房价调控目标后,挂钩GDP增长幅度的方式饱受争议。这两天讨论的目标反而因北京市出台的政策逐渐转向了与居民收入挂钩上来,众多学者和评论家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配合“房价收入比”的数据应成为房价调控目标的首位,学习西方国家将房价收入比定在3~6倍为正常作为房价调控的基础,觉得这样方显公平。
我不清楚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真的适合现今的中国吗?通过本人对西方房价收入比的理解,我发现我们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同。首先,西方国家对房价的统计大多以中位数为准,而不像我国的平均房价且不包含保障房数据,显然更适合大多居民的情况,...
这次在很简单的与网友交流的活动上,一位房产律师让我头痛了一次,什么别人说的不对,“京15条”要叫“京政办15条”;打断别人抢着说要知道土地使用年限要看土地出让合同。难道我们不知道“京15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京政办发[2011]8号文?难道土地使用年限不能在土地证上看到?难道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行为就能够为你吸引到更多的客户提升你的声誉?我估计他可能还不能理解他除了引用了很多法律条款外,就没有实际回答过几次网友的提问。
还对京15条的理解和解释出现了问题后依然自以为是,也许现在的很多评论者都是如...
2011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突然宣布,从2011年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必须明码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同时,商品房销售价格明码标价对外后,可以自行降价,打折销售,但涨价必须重新申报备案。
很多业内人士、专家解释此次法规出台属于调控政策的延续,是要市场明白如果继续不听话还会有更多的压力施加给你。起因可能是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周监测的35个城市中,六成城市楼市成交量上涨。9个重点城市中,6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其中成都涨幅最大,达51.26%,其次是北京,涨幅为30.98%。今年1至2月...
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重点放在了“限购”上,大量与本地户籍人口同样做出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被迫转向租赁市场或选择离开。从数据上看,今年2月全国楼市成交量同比下挫,也使开发商在2月的销售业绩较今年1月环比继续下滑。
其实从前两年开始,一些开发商就提前嗅到了调控的气味,很早就转移至二、三线城市进行布局。这也导致很多城市在近一年内大干快干,上千亩的土地被规划成当地重点项目建设所用,成片的房宅被拆迁,很多地区房价上涨远超一线城市。
国八条和房产税的内容不想再赘述了,大家恐怕读了好几遍了。国八条的相关内容和房产税我也谈过很多遍了,变来变去不过还是增加房产采购的成本以及保有成本,并未在供应上下什么功夫,对商品的预期依然是“稀缺”级别,能拥有者必定很不容易,稀缺产品又怎么会是“便宜”的呢,到似房改以来买房的都是为了炒房。
现在天天讲着要将房价控制在合理区域内,却为什么不讲大幅增加公民收入水平?要各地区注意房价与收入水平的挂钩,不谈增收入却大肆宣传降房价,这就是对公民的尊重吗?看起来政府认为降房价还容易点,提升公民收入水平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