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妈妈教子三秘方


孟子妈妈教子三秘方

孟子妈妈是古代教子的典范,她有教子秘方

1.   形象教育学

2.   环境教育学

3.   诚信教育学

 

    庄敬日成是指君子庄严持重,敬慎小心,故能日渐笃实坚强。《礼记·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后形容以庄敬的态度去谋求本身的自立自强。中国人不仅虔诚向善,还把个人的修养作为毕生的功课。庄敬日成是古代中国人的修身课表。

  《孟母三迁》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三字经》写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Of old, 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urhood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

  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一.圣子:妈妈必然是圣母

  人的成长要素,叫做遗传、环境、教育。环境非常重要,孔子有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任何人,随便抽三个人,这里边都有我师父,叫:“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你不用去找师父,“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而从之。”这个是善人,要是你正好赶上这三个人里有一个是恶人,那也是我师,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人我也学习,恶人我也有所警示。

  环境教育是什么呢?是君子成长的条件,是伟大的母亲良好的选择,是通向光明的彩虹桥。

  伟大的母亲。中国古代人怎么说呢?要是这个儿子是个圣子,他妈妈必然是个圣母;要是这个丈夫是一个贤夫,他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在支撑着他,是他的妻子。

  母亲:没有一句退缩的话

  妈妈是天生的老师。你最早的老师就是妈妈,妈妈要是一个果断的人,你身上就有好多果断的要素;妈妈要是个善良的人,你身上就有好多善良的影子。所以说母亲很伟大,也很不容易。有一次我坐飞机去贵州,要到降落的时候,都是雾。贵州过去人称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全是雾和云。飞机在空中,就跟过山车一样,有的人就叫。我看到旁边好多女孩,用毯子把脑袋蒙上,不敢看也不敢听。本来应该四点降落,一看表四点半了,飞机还越飞越高,人们都吓坏了。我旁边就是一个妈妈,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这小男孩吓得问:“妈妈这是怎么了?我们是不是要掉下去啊?”他妈妈说,“什么掉下去啊?飞机就是正常地飞,没关系!”这孩子又吓得不行,说:“妈妈,我怎么那么难受啊?”他妈妈说“坐过山车就是这种感觉,你感觉去吧。”在儿子面前,永远给儿子信心,一句退缩的话没有,一句恐惧的话没有,所以我就在那儿看,这个母亲太伟大了。整个过程飞机颠来颠去,这个母亲淡定从容,总是给男孩打气,等到下了飞机,孩子他爸在外边接,一看见孩子他爸,母亲扑过去便放声大哭,说:“可吓死我了”,可是你想,母亲在孩子面前,永远表现得是镇定与坚毅,这个不容易啊!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看似柔弱的母亲在孩子面前往往表现出无比的坚强。从古到今,这样流芳千古的中华母亲有许多位。下面讲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的行为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形象教育学:断机杼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叫“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好好学习,三迁其家。孟子小时候淘气,不好好学习,有一次孟子的妈妈正在织布,眼看就要织完了,拿刀一下把布全割断了说:“你看我这布织了这么多天,眼看就要织成了,你不学习就像这布一样,一下割断,前功尽弃。”这是孟母教子的故事。孟子是鲁国贵族后裔,但是到了他这一辈,就很败落了。他的籍贯是山东。后来不得志一生教书。他的名言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三.环境教育学;《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虽然是鲁国贵族之后,但是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他母亲叫仉氏,带着孟子,两个人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们住的地方环境不好,就住在城区以外坟地附近。孟子每天看的是人家送葬,吹吹打打。孟子一看人家送死人,他就拿个小棍儿,在后面跟着,打着小旗每天学着送死人。他妈一看不对了,把眉毛皱起来了,这怎么行啊,我这儿子从小就去学这个送死人吗?他妈妈不干了,搬家。搬到哪儿去了?她没有多少钱,不可能搬到富人区。

  她又找了一个地方,也是郊区。是一个杀猪的地方,每天周围的人都在杀猪,鬼哭狼嚎,都是杀猪的声音。孟子又去学杀猪。天天拿着个棍儿,在后边跟着赶猪,他妈一看,又一皱眉头。这怎么行啊?所以妈妈又改了主意,再搬家。

  最后搬到了学宫之旁,每到望、朔,也就是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它要举行典礼,过去鲁国、齐国这都是文明度很高的地方。春秋战国的时候,学校设在郊区,天子都要去的。举行典礼,礼仪隆重。奏着乐,排着队。孟子每天跟着后学作揖、学行礼。他母亲一看这挺好,学成君子,温文尔雅。

  从坟墓搬到屠宰场,从屠宰场又搬到大学旁边,搬到这地方去好好念书。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档案

  出身:贫下中农,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

  籍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年龄:孟子(约前372—前289)。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职业:教师。

  著作:孟子。

  个人名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环境犯罪学:结核病多的地方,犯罪也多

  环境犯罪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犯罪现象与空间、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罗伯特·帕克和恩斯特·伯吉斯的研究,肖和麦凯的研究以及后来的机会理论和日常行为理论丰富了环境犯罪学。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实证主义方法论以及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双重品格是环境犯罪学的理论贡献,在实践层面,它提供了情境犯罪预防的通用模式。

  环境犯罪学发现:结核病多的地方,犯罪也多。为什么呢?生活条件差,管理混乱。

  孟母为了给孟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而费尽了心机。除了环境之外,母亲自身的行为又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四.诚信教育学:杀猪吃肉

 

  孟母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母亲。他在教育孟子的时候,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孟子家里穷,吃不起肉。有一天,他们家东边的一户人家在杀猪。孟子就问孟母:“妈妈我怎么听着猪叫,是怎么回事儿?”孟母说,“东边的邻居在杀猪。”孟子这时还是个孩子,他就问:“杀猪干啥呀?”他妈说“杀猪吃肉啊!”孟子说:“能给我吃肉吗?”他妈当时就随口答应了一句,“当然能给你吃了”。孟子高兴,说:“今天晚上可有肉吃了。”可是他妈妈说了这话以后,心里很难受。一个寡妇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哪有钱买肉啊?孟母想来想去说,“我怎么能欺骗你呢?”就想尽一切办法借了钱,把猪肉买回来给孟子吃。孟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诺言,这是一个信字。“忠信”教出的是忠臣孝子,这个妈妈教子有方。

  傻子打工仔:傻子有傻福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是外地人到北京打工。好不容易找了一个IT业的工作,老板是香港老板。有一天,老板要出差,临走的时候说:“我交给你一件事。”他说:“什么事啊?”老板说:“我这鱼缸,你给我好好清洗清洗,我回来的时候检查。”于是小伙子就把那个鱼缸的里边都清洗干净了。可他又多事,看里边那个假山也挺好的,心想我把这假山也给洗洗吧。当他把这假山从鱼缸里拿出来时,手一滑,假山把这鱼缸给砸碎了。怎么办呢?鱼缸砸碎了不说,里边有两条大的热带鱼蹦了出来,他赶紧找来脸盆,把鱼养起来了。这怎么办呢?他吓坏了,直哆嗦。这要赔多少钱呀,一打听,这个鱼缸一千多块钱。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跑吧,刚来打工,他又不知道我是谁,一跑拉倒啊。这小伙子想:跑还是不跑?想来想去。一咬牙,借钱,向旁边的朋友借,说:“借我一千块钱。”照着原样把鱼缸买回来,放在这儿,都打扫好了,把水灌进去。把假山放进去一看,坏了。怎么回事儿?两条鱼都死了。一打听这鱼多少钱呢?两千元钱一条,这是好鱼。小伙子又借了四千块钱,把这两条鱼又买了,放到里边了,都收拾好了,谁都看不出任何破绽了。行了,没事儿了。不就借五千块钱吗?慢慢还吧。心安理得,好好上班去了。这叫什么?信义为先。

等到月底了,看看老板没什么动静,可能这事蒙混过去了。等到下月初,该发工资了。他怎么看着老板,好像还没有动静,就偷着从老板办公室外边走。一听里边,一个女孩跟老板在那儿吵,说:“老板你真混,我就是算错了一点小账,你就扣我一千块钱。那孩子把你的鱼缸都砸了,你怎么一分钱不扣他呢?”他一听,坏了,这说明老板早就知道这个事了。他赶紧把门打开说:“老板对不起,那鱼缸是我砸的。”老板说:“没事儿,砸就砸了吧,我早就知道这事了。”之后老板说了一句话,“这个月你就搬到楼上去,把那个办公室收拾收拾。”楼上是什么地方呢?经理助理的办公室。他就从一个平头百姓,刚干了一个多月,就升到经理助理了。为什么呢?有信。然后老板又早准备好五千块钱,给他一个信封,“你一个人在北京漂泊,打工的你哪有钱呢?这鱼缸的钱,我早给你准备好了。五千元钱,好好干吧。”

    有人说现代社会,找工作要的是什么呢?三个技能——计算机、驾驶、外语。还说要找好工作外语不过八级,计算机不过多少级,车本子我考不下来,是根本不行的。其实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还是要求忠孝节义,要求信义为先,你要是能做到这一点,相信许多老板都会用你。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这股精神,这股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