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生动的国史国情读本
——评《今日中国》
谢毓洁 谭旭东
最近读到了张之路和孙卫卫两位作家合著的《今日中国》,觉得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史、国情读本。对青少年来说,国史与国情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国史和国情教育,《今天中国》以文学之笔给读者展示了新中国的发展之路,让我们体验到了新生活的喜悦,感受到了新时代的气息。
这部书与其他国情读本有不一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用丰富的知识和事例展现了新中国的发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是一部鲜活的当代中国史。在《今日中国》一书里,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生活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层面,或微观或宏观地书写了新中国的巨大变化,把读者引入到一个个具有亲历性的生活场景,细微地感受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因此给读者一种亲切感,一种身处其中的认同。如第一章《改革就在身边》,就是从不同时段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体验,来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种种不同体验,把社会历史的进步浓缩在微观的票证、交通、家用电器和户籍等层面,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新中国的巨大进步,尤其是党领导人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安康的艰难历程。如第二章《希望的田野》从土地开始讲起,把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到小岗村的故事,再到乡镇企业改革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个步骤,生动地描述出来。不但让读者深受思想的震撼,也使读者得到丰富知识的熏陶,还让读者领略了毛泽东、邓小平、袁隆平、柳传志等伟人的智慧,并了解到各行各业的建设成就。
二是在感性的叙述中蕴涵着理性价值的思考,是一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国情知识教育的生动教科书。《今日中国》分十二章介绍了中国的国情,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第一章讲述的是衣食住行即老百姓生活的变化,作者从粮票、肉票时代的艰难讲起,把60年间从贫困到富裕的生活如画一样描绘出来;第二章讲述的是乡村的发展,告诉了读者,从土地改革、土地责任承包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天的中国农民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致富之路。第三章讲述的是工业的发展之路,从手工作坊到“中国制造”、再到京沪高铁的建设,让读者为工业现代化之路精神振奋。第四章讲述的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民富国强和国际声誉。第五章讲述的是科技发展和中国人对创新型国家的期待。第六章讲述的是教育的大发展大普及。第七章讲述的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第八章讲述的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展示了一个体育弱国是如何走向强国,并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光辉足迹。第九章讲述的是新中国的外交之路,勾画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日益显示的大国风范。第十章讲述的法制建设之路,展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道路。第十一章讲述的思想解放的道路,开启世界之窗,勇敢地面对全球化而展示出来的文化自信。第十二章讲述的是发展中的中国还存在着的环境问题和面临的生态危机以及贫富差距等问题。可以说,这十二章几乎覆盖了新中国发展的所有层面,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发展图景,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获得了自信的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也让我们直面问题与困境,面对新的挑战而有所准备。
读了《今日中国》,不由得联系到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忧“80后”和“90后”缺少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其实,现在两代人的分歧和裂痕,主要不是情感的差异和认识的差异,而是知识的断裂,尤其是文化的断裂引起的。比如说,现在青少年对历史的认识,不是从书本上,从正史上来的,而是从电子媒介里,尤其是电视“百家讲坛”和野史里来的,因此缺乏线性的整体的认识,而对国情知识的了解,更是十分欠缺和片面,因此《今日中国》这部书的出版,无疑对青少年国情知识的了解,对思想品德教育,都是极有价值的。
李学谦在序言里说过:“现在是一个价值多元、选择多样、需求多层次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她的公民对自己的国家终究要有一些共同的理解、共同的记忆,这样才能凝聚起来,形成建设国家的强大软实力。”李学谦的话道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要义,那就是今天的新一代也好,还是过往的老一代也好,中华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那就需要全国人民一条心,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我想,《今日中国》这样的书的价值就在这里,它的出版将有促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
张之路和孙卫卫近年来为少儿读者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小说、童话和散文等,他们都是极负责任感的作家,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极为关注。他们在繁忙的文学创作和公务之余,来认真书写《今日中国》这样的国情读本,无疑显示了他们胸怀着理想情怀,有着为青少年精神打底子的勇气,因此呼唤更多的作家怀着人文理想来写这样的书,来为民族的复兴为国家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