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三原则
在国内,商务花园以“总部基地”形式作为有利突破口,从北京开始“红”遍大江南北。2007年,佛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率先提出了“优化升级陶瓷产业、大力发展陶瓷总部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划。随后,走过3年多以来产业转移升级的阵痛、历经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在围绕着佛山打造“总部经济”一直没有停止的争论声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佛山优化升级陶瓷产业、发展“陶瓷总部经济”的列车已步入正轨并正提速前进。
“总部经济”再上新台阶
2010年6月,禅城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组提出,建议重点打造沿季华路中央商务区,逐步建立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总部第一街”。根据“总部经济”打造规划,季华路将全面建设“季华路·总部第一街”,将会以季华路总部第一街为起点,推出近1500亩土地,作为总部经济再发展的首期区域,包括五星级酒店、金融、商务、购物、文化娱乐及住宅等项目。
业界人士分析:历经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的高速发展,佛山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业链发育最完善的陶瓷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借势“季华路·总部第一街”的打造,伴随陶瓷总部基地为代表的一批陶瓷总部聚集地的稳步发展,季华路沿线总部聚集效应正日益凸显,佛山“总部经济”将由此再上新台阶。
“通过不断的转移升级,佛山陶瓷产业获得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佛山陶瓷与意大利陶瓷竞争的双雄格局基本形成。”近日,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在接受人民网视频专访中表示。
郊区化是新发展潮流
佛山发展商务花园(总部基地)存在着重要机遇:一方面,得益于散布于珠三角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大量工厂,临近广州、具备优越区位优势的佛山已成为跨国公司设立其“指挥中心”和“神经中枢”的首选之地。
统计数据显示,仅截止到2007年8月,3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佛山,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75个项目在佛山发展。这也是佛山相比中山、珠海等城市设立总部基地更有优势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写字楼市场看,租赁市场供需紧张,租金持续上涨,使得原先在市中心CBD办公的部分企业不得不寻找租金更低廉的替代场所。而市中心CBD有限的办公面积也无法满足一些企业对大面积办公楼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具有生产研发部门的大型企业,于是在郊区购置总部楼宇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招商是首要困难,配套不完善是硬伤
尽管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佛山商务花园(总部基地)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许多项目的招商陷入困难,目前尚未出现比较成熟的大型商务花园项目。
商务花园的成功开发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要求开发商务花园的区域必须具有完善的产业链、便利的交通和成熟的生活配套设施,是城市的一部分,欧洲的“团体协作”式的商务花园是这一典型;因时制宜,针对商务花园的客户而言,就是针对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开发不同的产品。对于刚从高科技园区孵化器中走出来的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希望寻找到既能满足独立办公需求又能展示自身形象的办公场所,商务花园很好地满足了这点。针对这种企业,适合规模化生产商务花园。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其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稳定的程度,控制成本、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拥有各类研发、办公、配套生活设施规划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务花园是其首选,以美国为典型的度身定做的“个人英雄”式商务花园是这一典范;因人制宜,针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可以采用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即针对入住园区的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定制化产品保证了资金回报。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的开发商一般采用规模化生产,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金不足的影响,但规模化生产无法准确把握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佛山某商务花园项目出现的二期招商困难局面,正是由于开发商未能严格按照上述三个原则开发项目。比如,作为佛山市重点扶植的总部经济项目——某陶瓷总部基地,而目前二期只有几家企业有意向入驻。
据专家分析,该项目位于佛山的季华路西侧,公共交通极为不便,而且周围没有完善和成熟的生活配套设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项目开发未能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因时制宜原则方面,开发商大都着眼于吸引处于成熟期的大中型企业,而忽视了处于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在对目标客群的不当竞争中造成了较大空置;此外,除一部分为订单生产外,大部分商务花园的开发模式均是规模化生产,忽略了对需求的调研取证,致使很多建成项目与市场实际需求出现偏差,如一些大面积单元销售较为缓慢。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我们相信,以上这些问题如能得到充分认识及改正,佛山商务花园的发展前景仍值得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资源整合是策划之生命
核心价值是策划之灵魂
利润至上是策划之目标
品牌追求是策划之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机遇 + 方法 + 努力 + 心态 + 激情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