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发展基因


核心提示:科技创新是宝钢的发展基因,也是推动宝钢产业模式转变的重要一环。宝钢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沉着应对,开拓创新,创造了在全球钢铁业处于最优水平的经营业绩。2010年,由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全球制造评论和世界制造商协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第六届中国制造业500排序活动中,宝钢集团再次显示了其强大竞争力,位列第二名,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钢铁界龙头地位再续新篇章。

  从全球来看,未来全球经济漫长而曲折的复苏过程可能导致全球钢铁业进入又一个低迷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低速增长时代,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已势在必行。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面对行业环境、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宝钢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徐乐江说,促进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模式,是宝钢必须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责无旁贷。

  科技创新是宝钢的发展基因,也是推动宝钢产业模式转变的重要一环。

  取向硅钢是钢铁产品中制造难度最大的品种之一,也是电力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以其工艺路线长、工艺窗口窄、过程控制严等特点,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能否生产取向硅钢,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宝钢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取向硅钢的生产技术,但是没有卖家。从那时起,宝钢就开始了10年的科研创新历程。

  2008515,宝钢取向硅钢机组顺利产出第一卷合格取向硅钢,标志着宝钢掌握了代表钢铁业顶级制造能力的取向硅钢工艺技术。目前,宝钢已试制出包括B23R080在内的5个顶级牌号取向硅钢,实现了牌号的全覆盖,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顶级牌号取向硅钢产品已被国内6家大中型变压器制造商批量订购,并制造成高效能变压器远销海外,受到用户的好评。

  徐乐江说,宝钢在技术创新道路上的科学实践,带动了钢铁产业能级的提升,整体缩短了我国与世界钢铁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实力整体增强。

  2009年,宝钢集团公司共申请专利1545项,专利授权914项,形成技术秘密2699件。

  二次创业势在必行

  徐乐江介绍说,宝钢在兼并重组方面的经验是,企业重组之后的发展定位很重要。

  2009年以来,宝钢重组了八一钢铁和宁波钢铁。经过一个时期的整合,两次重组均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八一钢铁重组后注重公司内在肌体的健康融合,认真改造生产线,调整产品市场定位。从20095月份开始,八一钢铁实现单月扭亏为盈,2009年下半年以来效益持续好转,产销率超过100%

  宁波钢铁则选择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策略,将规范的国有体制与灵活的民营机制有机结合;在产品定位上,不求新、不求洋、不求高,只求适合宁波钢铁,把系统效益做到最佳。2009年,宁波钢铁累计盈利4亿元。

  八一钢铁和宁波钢铁的经营实绩,印证了宝钢兼并重组的实力。今年初,宝钢又与沙钢签署战略协同合作意向书。与沙钢的合作是钢铁领域不同所有制龙头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打造中国钢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徐乐江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宝钢进行二次创业势在必行。宝钢的二次创业就是:以宝钢30年发展经验和规律为基础,以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备受社会尊重的大企业集团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党建创新为手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企无缘中国制造业500强前十强 中石化蝉联榜首

  一年一度的中国制造业500强名单日前新鲜出炉,中石化继续蝉联2010中国制造业500强名单的榜首。记者注意到,中国制造业500强前十位企业全部为国有大型企业。在全部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2/3,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占1/3,这种格局近十年来没有大的变化。有关人士就此坦承:去年,国企的扩张速度明显要大于民企。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企在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支持下加大并购重组,这一行为远远多于民企。去年,我国大企业实施兼并收购最多的10家企业全部为国企,包括3家央企和7家地方国企。

  中石化蝉联榜首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双重影响,201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由上年的105.4亿元提高到110.8亿元,但提高幅度继续下降。

  2010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的状元仍是中石化,只是今年中石化的营业收入为1.39万亿元,比20091.46万亿元少了700多亿元。这已经是中石化自2005年开始连续6年蝉联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