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吃菜别寄希望于城郊种菜
杨于泽
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在摊大饼式城市开发下,很多城市郊区都被密密麻麻的住宅区和仓库、厂房所挤占,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几乎看不到菜地的影子。结果多数大城市蔬菜自给率不足30%,北京蔬菜自给率仅为10%,导致菜价疯涨。
报道背后的意思是,城市郊区应当让农民继续种菜,保证城市一定的蔬菜自给率,从而降低蔬菜。但城市发展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这种想法不切实际。随着城市化全面推进,城郊变城区是必然趋势。城郊土地快速升值,人力成本上升,菜农继续种地没有出路。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是由城乡产业分工导致的必然结果。
很难想像,在像纽约、东京、巴黎这样的都市郊区,还有一户户菜农在那种种菜,从而保证这些城市蔬菜自种自给。大城市从农业地区输入蔬菜,要比自种自给划算得多,也是在城市化现实下唯一可行的方案。日本每年蔬菜消费的15%是从国外进口的,进口蔬菜比日产蔬菜便宜得多,其中中国产蔬菜价格不到日产蔬菜的10%。日本政府所担心的是,进口蔬菜压低了菜价,损害了日本农民的利益。
现在城市菜价不断上扬,城市蔬菜供应普遍吃紧,就经济学常识而言,这些市场信号应当刺激蔬菜种植和供给。而实际上,我国城市蔬菜供给没有明显增加,这本身就显示种菜作为产业无利可图。菜价贵,贵在蔬菜种植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涨,贵在流通成本大幅增加,其中包括各种交通罚款、批发场地成本上涨等因素。
如此看来,把蔬菜种植业从城郊转移到农业地区,符合经济规律。这样做,不会成为城市菜价上涨的原因,相反它可以降低城市菜价。农村地区同城郊相比,具有地价低、人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这是城郊小农种菜模式不可比拟的。把蔬菜从农业地区运到城市销售,从理论上讲,成本不应该比日本从中国进口蔬菜高。外地蔬菜进城,应当起到平抑城市菜价的作用,这一点,正如中国蔬菜压低了日本菜价一样。
我们的困惑是,在国内,吃农村菜的城市居民何对碰到菜价高的困境?从蔬菜供应各环节看,农民没有赚到暴利,卖菜的人也积极性不高。导致菜价猛涨的原因之一,是蔬菜在路上被一路罚款,在城市转运过程中也有很多交通罚款。一些菜贩反映,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绿色通道”待遇。如果罚款不是导致菜价高的唯一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就是说,菜价高,政府管理难辞其咎。
要解决城市菜价高的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短期来看,政府必须落实“绿色通道”政策,畅通蔬菜进城的通道,严格禁止公路、交管部门针对蔬菜运输车辆的乱收费、乱罚款,切实降低蔬菜流通中的成本。
着眼于长远,政府可以做两件事:一是与农业地区建立产业协作关系,到农业地区建立菜篮子基地,保证对城市的有效蔬菜供给。二是在有限的城郊土地上培育一批农业产业企业,发展工厂化蔬菜种植,增加对城市的蔬菜供给。
如此三管齐下,才能刺激蔬菜产业发展,扫清蔬菜流通障碍,保证城市居民有菜吃,采价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