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讨论北京堵车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中国人好像一直有一个情结,好像北京的问题,就是全国人民的问题。但这一次新闻的焦点不同了,说,全国二三线城市,都在面临堵车的问题。
9月17日晚北京的大堵车,我竟然中了狗屎运,坐地铁,所以鬼使神差的躲过去了。这对于好凑热闹的我来说,真是一种人生经历的缺憾。
从自由市场的精神来说,你总要相信存在一只平衡的手,换而言之,等大家都堵到不耐烦的时候,车自然就少了。这是乐天派的想法。但不幸的是,通过公共牧场理论你也不难发现,当道路成为一种公共品的时候,成群强壮的羊群就会一拥而上,把草全部啃光,让大部分的羊都气急败坏的饿着肚子。
所以,乐观的想,关注交通问题,是对大多数羊的关注,不啻于是一种民主的实验。只不过,道路扩建的刚性,使得这次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的困难。而更要命的是,交通问题不是一个孤岛,它的根源是中国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弊病、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以及长期城乡二元分立的恶果。所以,依靠限号、收税这些西药疗法,只能除标,不能治本。
留给中国车企的,其实是后一个巨大的道德困境:从商业价值来说,现在正处于掘金的黄金时间;而对于社会价值来说,车企无疑是在制造消耗巨大资源的危险机器,就像《我,机器人》的新型第5代产品,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但随着机器逐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对于社会的潜在威胁也在与日俱增。
对于车企来说,未来数年都必须面临这样的两难: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精神,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受直接推动社会公共资源消耗、民众福利程度下降的责任,产生诸如我们是不是在制造鸦片之类的自责。即便这些责任,主要应该由管理者来解决。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在哪里?毫无疑问,就是国有资本逐步收编私有化的车企。这对于解决车企的道德困境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其一,将车企的经济利益收入囊中;其二,将车企和政府的责任主体合二为一,步调一致的解决汽车带来的社会问题。
你已经可以看到迹象。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