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新都网是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政府的官方网站,网民们称之为“最务实也最有个性的官方网站”。记者实地采访中发现,网民给书记区长信箱的信件中,很多涉及到对某些部门的投诉、批评和曝光,甚至有语言凶狠粗鲁的骂娘。对于这些帖子,网上信访科都公开发布出去,从不删帖。(据2010年9月25日《华西都市报》)
在“唯上不唯下”的传统作风盛行的政府机关里,各级官员都喜欢“下属言好事,自身保平安”。有人竟敢通过网上群众信访平台凶狠粗鲁地骂娘,对政府官员不恭不敬,这是绝对是不能容忍的。事实上,因网言不逊而惹事摊官司的网民,早已不是个例。而成都市新都区的“书记信箱”“区长信箱”却做到了高抬贵手,手下留情,骂娘帖都不删除,全部如实公开出去,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首先必须肯定,网络信箱作为市民与政府沟通的便利渠道,必须强调文明上网,文明用语。反映问题应该语言文明,哪怕是投诉者因蒙冤遭屈气得牙齿都咬碎了,也不允许说粗话脏话,这是必守的规矩。网站的管理者也要对网民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养成文明上网,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但是,不删骂娘帖也是必须的。它不仅在于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民众的呼声和心境,体察投诉者的生活处境。更重要的是,从政府大度包容的态度中,能够使网民体会到政府对老百姓参政权的尊重和重视,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热情。“他们不推诿、不隐瞒、直击问题,有理有据,务实且幽默,更没有官架子”,网民对香城新都网“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的评价,就是最好的佐证。
还有,网上领导信箱一般也是群众进行心理宣泄的首选目标。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精神压力越来越沉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利益冲突越来越激烈,而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日积月累的生活烦恼和难题缺乏有效的宣泄渠道,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如果你不能将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那么这些不被表现出来的东西将摧毁你”。“如果你能将自身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那么这些被你表现出来的东西将拯救你”。公众心理宣泄与疏导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政府应该给公众提供一个“出气”的地方,而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其实,有些网民向政府官员反映意见时,火气十足,火冒三丈,口无遮拦,语言粗鲁,甚至粗鲁骂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宣泄,图个嘴巴痛快,他们一旦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话毫无顾忌地全部倾述出来,觉得解恨了、出气了,心里舒坦多了,一般也就去消雾散没事了,并不是非要政府做什么、解决什么。即使是要求政府解决某种诉求,其强烈的言词,也往往是想起到敦促政府提高办事效率的效果,本身并没有什么恶意,更不必上纲上线,上挂下联,搞无情打击。
多多倾听群众的骂声,也是执政的“清醒剂”。喜欢赞扬声,听不进骂声是执政的大忌。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两次“挨骂”:一次是中央与边区政府决定加倍征粮,招致群众不满,就在召开讨论征粮的县长联席会时,巧遇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因雷击触电身亡。一位农民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第二次是农妇伍兰花的丈夫耕地时,不幸被雷电击毙。伍兰花边哭边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两次事后,保卫部门都建议严惩“竟敢如此咒骂毛主席”的农民,杀一儆百,均被毛主席制止。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毛主席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反思,并举一反三,下决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工作,陕甘宁边区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简,在减轻人民负担,减少消费支出,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边区人民的爱戴。
显然,让挨骂变成赞扬声,关键是重视群众的骂声,善于从骂声中查找不足和发现问题,梳理出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