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的每一棵树都是醉了的人


学习洪烛的《醉在杏花村》
文/毛大成
      杏花村的每一棵树,都是醉了的人。
       醉得走不动路了,就变成树了。
       是啊,树喝醉了才会开花呢。
       那些不会开花的树活得太清醒。

   风格独具风味独特的洪烛诗歌<<醉在杏花村>>的结尾,抓住了我眼,征服了我心.
   中国,名酒文化实在是太发达,发达的太泛滥了,铺天盖地,风起云涌,让你不能不有所顾及,根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烂酒,闹事,发疯,打架,独自溺死,因酒成灾无计其数.诗人咏酒,向有传统,重庆名酒居然勇猛美满为诗仙太白,好不威风朗朗逼人呀!洪烛的极度夸张又算什么呢?感慨之余,只能赶快学习吧?真是让我这个没有酒水平的老头儿无所适从,至少也是难以心情舒畅.怎么能不特别惊悸我呀,冲击我呀?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神话从诗意化转变过来,人树合一自然结合浑然一体,神乎其神,非常美丽,特别神气神奇没有神秘,中国藉著名招牌名酒乡无限美丽,寓意深刻无比,诗歌典型歌吟,自然的极度朦胧神话,是是而非,是非而是,变化无穷,无穷变化,让我这个连一点白酒力也没有的老头,马马虎虎,眯眯糊糊,想到有名的广告语: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
   水酒与酒水,凡宴就有,不能不有,所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喜,为什么死人也要有酒呀?难道也要庆祝庆祝吗?不错,不是有一个红白喜事的说法吗?中国为酒辩护,也许只有烂酒闻名世界的各国的俄罗斯能够与其比肩吧!
   我数年前,得知少饮葡萄酒,特利软化血管,真正有利健康,适当饮用,没有坏处,没有副作用.至今仍然没有上瘾.适可行动真好!看来,凡是太过分,都不可取.
   试问:今天,有谁想喝酒变成一棵树?
   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也许,只有天知道?

2010,09,05-06上午匆匆于重庆家中.

附录:洪烛诗歌:醉在杏花村

文/洪烛


喝第一杯酒,总觉得还在路上。
喝第二杯酒,才知道到家了。
第三杯,家门口的杏花开了。
有一片落在杯子里。
是你醉了,还是它醉了?
在第四杯和第五杯之间,
雨下起来了。你没带伞。
第六杯喝得最匆忙,
仿佛又要赶路了。
草草地结了账:零钱就不用找了!
留着?留着下次再花。
满地落花,湿漉漉的。
杏花村的每一棵树,都是醉了的人。
醉得走不动路了,就变成树了。
是啊,树喝醉了才会开花呢。
那些不会开花的树活得太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