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网友“忍着点吧”借用《三字经》这种朗朗上口的形式,创作出了《楼市三字经》视频,一共6分24秒,四折台词,痛批楼市新政在一些地方成了“空调”。最近,这段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9月27日《扬子晚报》)
楼市新政早就过了“百日”,曾经被“蜗居”一族视为救星的史上最严厉调控,换来的不是房价降温,而是开发商变相的涨价,买房难依然如梦魇一般萦绕在草根阶层的心头。9、10两月,是楼市传统旺季,也是本轮调控的关键时期。近日,人民日报依托人民网开展“2010年网上万人房价问卷大调查”,参与网友超过4.6万人。从调查样本来看,九成多网友对现在房价不满意,认为房价非常高。
“新国十条”调控以来,效果如何?超八成网友认为政策落实不力。究其原因,网友选择排在前三的分别为“地方政府在调控中没有尽职尽责”(74%)、“调控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效力被市场消化”(68.4%)、“监管机构对违规开发商处罚不够严厉”(66.6%)。
可以说高房价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为什么千人恨万人骂的高房价依然坚挺呢?个中滋味,苦不堪言。谁都想不到解决高房价的法子,即使有了也用不上。这就是中国高房价的最大悲哀。老百姓没有话语权,却无奈的四处表达自己的抗议。
网上这个视频制作团队推出的一段《楼市三字经》,借用《三字经》的行文格式,再配以搞笑的卡通画面,调侃今年4月份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痛批房地产市场的种种乱象,以表达百姓对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期望。该视频之所以受到网友的热捧就因为百姓的愿望是希望房价回归理性,这也与九成多网友对现在房价不满意是相吻合的。而完全打破了那种房价下跌倒霉的是老百姓的忽悠人的话。
据视频作者“忍着点吧”说,此前看到一则“有买家彻夜排队抢购某个楼盘”的新闻报道,再联系到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就萌生了制作这个视频的想法。制作这个视频,就是想把这半年的怨气喊出来。这位“80后蚁族”称自己还没有买房,“对于在大城市打工的贫二代来说,买房子几乎是天方夜谭。”他还表示,《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孩童的启蒙经典,希望用孩子天真的口吻揭露成人世界的无奈,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借此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这也是视频中的人声被处理为稚嫩童声的原因。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只有人之初,才会性善呢?借用孩童天真无邪的口吻来揭露大人们的无奈,无疑是非常鲜明的对照和反差。
有人说,这种行为只不过是发发牢骚、发泄发泄而已,对楼市起不到任何作用。其实,这种视频的意义并不在于视频内容本身,而是通过这种行为表达出来的对中国楼市的极大不满。这种不满也并不是一个人的抒怀,而是全民大众引起共鸣的窗口。涉楼视频火起来,表面上看是因为视频内容非常幽默、搞笑,也因为视频内容充满了调侃和讽刺意味,网民看了解气,觉得有意思。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涉楼视频必红火,实际上是因为幽默搞笑的涉楼视频反映了当前全社会关注的住房问题这根神经,更是道出了当下住房问题的现实和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同时说出了某些地方政府调控不力的事实。从实质上说,是因为涉楼视频说出了当下广大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对楼市的伤感,更是对在调控中不断反弹、高涨的房价表示不满。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社会的关注,重拾人们对中央宏观调控的信心。好好的政策就这样成了一纸空文,丝毫看不到房价回归理性的迹象?实际上,房价不能理性回归,房价高高在上,背离百姓愿望却仍然高处胜寒恰恰表明这是一个不正常的楼市。不管是抢房的人还是不抢房的人,都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心理,也就是说对这个社会的极大不信任。正如温家宝总理那句话一样,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买房者不买房者都是对未来缺乏信心。
一向支持房价上涨的任志强多次劝“从”,到底还是“未从”。中央应该认识到,涉楼视频之所以能火起来是代表劳苦大众的声音。面对着则充满怨气的当代民谣,相关部门不可冷漠以对,房价关乎经济全局,更关乎民生福祉,二次调控也好,加强落实新国十条也罢,必须拿出持续的政策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取信于民,纾解民怨,以求社会和谐。涉楼视频的频频出现,不光是调侃,恰恰是通过恶搞表达着广大群众的声音,希望以后不要在娱乐的背后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更大的心酸和悲痛。
楼市三字经视频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