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是房地产市场人尽皆知的术语,每年的九、十两月都是房地产行业的传统销售旺季,大量的新房在此期间集中入市,为购房者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早在六七月份已经有开发商在指望今年的“金九银十”了,因为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出台后,今年的“金九银十”格外被开发商所关注。
让开发商喜的是今年9月份楼市成交量依然延续7、8月份的上涨势头,新楼盘扎堆上市、优惠措施五花八门……一切恍若回到了政策出台前的楼市。俗话说,福兮祸所倚。目前看似良好的状况却恰恰隐藏着杀机。
先不说成交量的回升是开发商的营销手段还是真正回暖,也不说这种旺销的烟雾弹有多浓,更不用说的确存在的刚性需求,就凭今天购房者的疯狂就能想象得到明天会是什么样。
购房者最简单,购房者也最复杂,因为他们有从众心理,有跟风心理,所以怕就怕从众。即使一旦心理防线崩溃,房价涨上去了,也并不可怕。
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放松,为什么有些房价会高位反弹呢?这反映了房地产调控与开发商逐利的博弈到了关键阶段,开发商希望用种种手法烘托“涨价预期”,而如果购房者被这种烘托气氛所蒙蔽,那么房价也必然会被推高,毕竟中国购房的刚性需求还是很旺盛的。
那是不是房价就真的要涨上去了?实际上成交量的回暖有可能是假回暖。目前楼市成交量的增加仅是短期特殊市场行情下的波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回暖。面对开发商打出的各种优惠,不少购房者表示看看再说。有刚性购房者却担心,“金九银十”将带来成交量的回升,开发商会不会趁机推高房价?事实上,他们的担心正是整个房地产业市场的“担忧情绪”,因为这正中开发商下怀。调控数月,购房者持续观望,特别是像任志强、潘石屹等都呼吁开发商同行降价应对调控,部分开发商虽然没有明显降价,但是通过一些成熟、理性的促销等手段使房价有所下调,成交量自然也能上升一部分。而这并不代表成交量真正的回升,如果购房者理解错了,也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入市行为,从而导致房价上涨,我并不否认有这个可能。但是几率很小。
对于楼市所谓回暖的迹象,作为房地产开发商领军人物的潘石屹有话说,他在博客中说到,今年四月份以来,住房成交量明显下降,这几周有些城市的成交量回升,并不一定是住房价格上涨的先兆。主要有三点原因:住房供应量下半年加大;保障房将推向市场;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开发商资金紧张,这一点很重要。上市开发企业在所有开发商中应该是资金状况不错的,但今年半年报公布结果让市场很吃惊,有些上市开发企业的负债率高达100%以上。这都是这半年来发生的变化,真正降价的压力是来自企业内部资金的紧张。
不用专家分析,开发商心里最有数。对于住房价格的看跌,除了表层现象之外,尚有更为深层的社会背景因素,潘石屹指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贫富悬殊问题。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即使房价再高,巨富都不嫌高,关键是他有本可下,下了本还能一本万利,这基本上毫无悬念。从而房地产高房价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近来,国务院屡次提高要缩减贫富差距。
另外,国家的态度也很明显。中国政府周日出台措施,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管理调控,要求在房价高的地区,如果没有完成保障性住房供地计划,将不得供地建设高档住房。中国国土资源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6号晚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通知表示要继续抑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地价合理调整,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地计划,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房价能不能下来不好说,但是至少国家亮明了态度,不会因为其他干扰因素而耽误房价理性回归。如果政府的这些宏观调控都难抑高房价,却反而恰恰给了开发商“房价越调越高”的借口。那么新的调控还将继续加紧,甚至不排除直接干预房价的可能。
从中央政府调控高房价的决心不会变,高房价已经成了温总理最头疼的事。所以,高房价或许是因为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是谁都知道解决高房价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直接干预房价,当然这一步谁都不愿走,毕竟楼市是市场,我们走的是市场经济。但又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其中夹杂了垄断经济。在市场化初级阶段,会出现垄断经济,但国家对垄断经济一般都会采用政府直接干预价格的方式处理,如水电煤气,国家都制定了价格,房价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且房价的上涨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为什么政府不能直接干预房价呢?从这个角度说,国家行政干预房价就是完全合理的。
如果开发商认为成交量的假回暖能换来房价的上涨,那就想错了。即使九十月能换来房价的短暂上涨,那么十月份以后楼市必然步入下调趋势。尽管短期来看房价仍处在胶着状态,高位震荡,但房价理性回归已成大势所趋。总之,九十月份将是检验楼市是否会真金白银的试金石,也是决定调控政策走向的关键点。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