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以载道
包月阳
大约3600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甲骨文。从其文字体系较为完整又便于移动的特性说,甲骨文堪称中国最早的“书”或出版物。
此后,文字的载体除了陶器、钟鼎、墙壁之类不便移动和携带的载体外,便携的载体先后有竹简、木简、皮革、织物、纸张等,直到现代的电子存储和显示。
文以载道。从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到篆、隶、楷书,到现代的简体汉字,虽然千百年来文字数量日益累积,形态和涵义有所变化,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文字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但文字的功能在中国一直有其神圣的成分,承载文字的各类载体,也一直有神圣的内涵——中国人向来有“敬惜字纸”的理念。因此,从初唐发明雕版印刷到北宋发明活字印刷,直至现代的电子出版,批量承载和传播文字内容的出版物,一直有“载道”的功用。换句话说,出版物一直与普通商品有重大的不同。择其要者,书籍等出版物除了其便利人类生活的实用功能外,更担负着记录历史、传播思想、教化民众、承续文明的职责。
书要载什么道?当然是正道。人类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文字遗产,这些优秀遗产已经为我们今天这些出版人建立了标杆。以中国出版史而论,诸多好书从竹简时代流传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闪耀着大智慧的光芒;也有一些坏书从雕版印刷遗毒至今,仍在祸害一代代子孙。作为今天的出版人,我们将毫不迟疑地择善而从,弘扬正道,传播善念和智慧。用现代语言表述,我们将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书能否载道,出版人的理念很重要,写书人的立场和智慧更重要。我们诚挚邀请对人类抱有责任感、拥有善良和智慧的作者加入书以载道的事业,共同成就我们的理想。
书如何载道,读书人的需求及品味亦十分重要。好书还要有人识,有人爱,好书往往是在读者的鞭策、激励、指正之下涌现的。互联网时代,好书甚至可能是在读者的直接参与之下完成的。我们期待着各位尊敬的读者的厚爱。
(2010年8月9日)【本文是我为中国发展出版社网站撰写的社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