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子的“上善若水”回敬巴比慈善晚宴
相晓冬
善,本应该是人类最基本的一项美德,它内藏于一颗颗充满大爱的心灵之中,是与人的财富、地位和名声无关的,只要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善心,就是一个大善人,所以,乞丐老人徐超为汶川地震灾区掏出的那一把零钱才让我们感动并且震撼,善,只决定于脑袋,而非口袋。
但在一个普遍崇拜财富的社会中,这项基本的美德也难逃被奴役和绑架的命运,于是我们看到,慈善与财富挂钩了,捐款数额成为众目睽睽的焦点,而慈善似乎也成了富翁们的专利品,我们很难分清楚,这些富翁们到底是用巨额的捐款来行善,还是用人们对善的期许来显示自己的富?
当然,巴菲特和盖茨是不必显示自己的富的,他们的富有已经为世广知,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不只有物质追求,更有精神追求,也许人们更愿意相信,巴比二人所热衷的并不是斗富比善,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慈善精神而已,所以我们看到,慈善理念成为巴比慈善晚宴的一个关键词。
其实,即使是富翁们纷纷斗富比善,广大的民众也都会拍手鼓掌,因为这样的富豪也比葛朗台这样的守财奴强多了,富人们纷纷超越了其先辈葛朗台,从守财奴升级为“施财主”,这本身就是人类慈善事业的一大进步。
尽管在更多的公共场合,慈善与商业是分开的,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转身成为慈善场合的衣冠楚楚,但事实上,在慈善事业的背后,还埋藏着一个令大部分富翁们羞于启齿的如意算盘,那就是博得名声,而名则是一种叫做品牌价值的无形资产,可以转化为利,反过来帮助他们成就商业上的目的。
一旦发现舍弃钱财就可以博取名声,慈善事业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商机和生意,一种可以向个人和企业的脸面上张贴的闪闪发光的金纸,况且,社会的制度安排还使得慈善事业享受到税收方面的种种好处,所以,曾经的守财奴升级为如今的施财主,更多的不是善良因子的增加,而是生意经的活学活用。
当前,人类的慈善事业遭到了孤立和隔绝,它被一种强大的思维习惯与公益事业锁定在一起,被逼向一个由聚光灯照射着的死角,而在另外的场合,则听任这些所谓的“慈善家”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去了,而谁又确切地知道,这些在慈善场合的慈善家不在另外的场合谋划着不义之财呢?
善,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应该收复失地,它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公众所关注的公益事业上,而应该上升为社会责任进而贯穿到每个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支配起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其中也包括商业活动——诚信是善、爱护环境是善、关心消费者健康也是善。
善与义(社会责任)是统一的,真正的善是心怀善,它看上去也像是做秀,但这样的秀不只是形之于外,而且发之于心;它不满足于显示自己的善,而是更考虑善行的结果,它不只想着自己独善,更想着带动更多的人向善。
看看这些中外的富豪们,除了捐款之外,都做了哪些具体的慈善事业?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了?是帮助非洲的儿童受教育了呢?还是让索马里的海盗解甲归田了?是帮助哪些看不起病的家庭摆脱困境了呢?还是让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通过受教育而自食其力了?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减少了贫富差距?又做了哪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业?……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号称慈善家的大富翁,他们的财富气焰在压倒了众生之后,如今又开始嚣张起“善良”的气焰,以至于那些囊中羞涩的大众们连慈善的自信都消失了,所以,那个平民的慈善晚宴是多么让人眼睛一亮。而放眼整个社会,贫困、道德沦丧、环境恶化、贪污腐败——这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却时刻威逼着所有的富人和穷人。
你们这些号称慈善家的大富翁们如果真的为社会进步着想,为何不设立一个反腐专项基金,支持和奖励民间职业反腐败人士,推动反腐职业化?你们为何不把资金投向那些因为缺乏资本而踽踽独行的草根创业者们?你们为何不把资金投向那些环保人士支持他们推动环保事业?……
这是一个利欲已经驱逐了正义的时代,也是一个正义开始反击利欲的时代,正义的事业也一样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正义的事业也可以职业化了,即所有正义的事业都可以通过资本的支持而产生商业模式进而实现盈利,你们这些慈善家们为何只忙着捐款显示自己的善,而不去考虑如何用钱来改善我们的社会?
金钱不只是金钱本身,它可以分散成逢年过节的红包成为消费资料,也可以汇聚成强大的资本而成为生产资料;它可以被不义的魔鬼所掌握,成为聚敛不义之财行不义之事的后盾;它也可以被正义的道行所掌握,而成为造福社会恩泽苍生的利器。因此,当这些口袋鼓鼓的富人们用钱来行善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善行也在反过来检验者他们的脑袋。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末期,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是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劳动正是人类本身的力量——到底是资本奴役人类,还是人类驾驭资本,这是解放与奴役的分水岭。不仅贫穷困苦的百姓苍生在遭受着资本的奴役,像葛朗台这样的守财奴,也是属于被资本奴役的富人,是一种有钱的奴隶。
而看看现在这些中外的大富翁们,难道都解放为财富的主人了吗?不,他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虽然曾经的守财奴升级为如今的施财主,但这些风光无限的施财主们却在摆脱了“利”的镣铐之后,又纷纷被戴上了“名”的枷锁——利曾经拷住守财奴的口袋,而名则又锁住了施财主的脑袋。
因此,面对巴菲特和盖茨来中国宣扬慈善理念的所谓慈善晚宴,我们中国人大可以用中国辩证法鼻祖老子的慈善理念予以回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