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手》删掉了我的若干亮点
删得好,删得我一身轻:我不去判断你们的“是非”,有太多的局我们旁观者是不明白的。但是,我可以保持我自己的中正。
王育琨/文
央视二套《商道》“对手黄光裕陈晓”的辩论节目热播。录了2个半小时,只播1个小时,当然要删掉许多东西。感觉央视编导很用心,把热火朝天的场面基本上都保留下来。就是删掉我的部分多了些,但仔细分析都有道理。辩论节目,就是亮出观点,亮出你抓住的焦点,而不是要张扬某种主张。我是抱着能够上升一个意识层次去照看黄陈之争去的。去之前,编导还专门到我这里谈了2个小时。
录制央视《商道》“对手”节目的时候,我感觉是该抽离出“黄陈是非”,该从整体上透视这个事件了。可是许多重要的部分被删掉了。
被删掉的关键点一:主持人问我,现在是不是还是坚持最初写“陈晓十宗罪”时的观点?我回答说,“我的思维像河流,2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今天的观点在今天这个场合,又有很大调整。我认为不能过多陷入是非讨论,而应该重点看,黄陈之争给中国民营企业得到了什么。我一上台就说,“两个人都没有活明白”。主持人迟疑了,不知道该让我站到哪一边去,我补充了一句:黄光裕开始明白点了,而陈晓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他们都是从恐惧出发,把控制权看成了全部。”
被删掉的第二个关键点:
其实,公司控制权不只是表现在股权上,甚至也不是表现在签字权上,而是表现在公司一个个关键现场的控制上。稻盛和夫没有京瓷公司的股份,但是他牢牢控制住了日本京瓷公司和第二电信电话,因为他把自己的心与员工的心连在一起了。他说,孙悟空能够遇到险情爆出一把毫毛来一吹,全是孙悟空在跟妖怪打斗,为什么我做企业不能够拔出一把毫毛来一吹,每一个关键现场都是我稻盛和夫在那里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荒谬的论题,他用50年的历史说明是可以实现的。这就给我们很强的启示:为什么我们企业家不能够跟员工紧紧绑在一起呢?为什么国美的发达和创始人的暴富,没有与团队的透明收入挂钩呢?(本来去之前我还给编导发了短信,说我要说德胜洋楼的案例,到了那里感觉场不对,说到这里就停下了)。
被删掉的第三个关键点:
国美之争,一大堆企业家在看在思索。他们的反思要比我们今天在这里争得面红耳赤还要深刻。我就见过一个企业家,已经有四家上市公司了,过个几年准备退休了。他一直在考虑管理创新的事。国美事件后,他现在在考虑,大股东一股独大不行,经理人的内部人控制也不行。那么中国企业该走一条什么样的中间道路呢?他在探索,能不能建立一种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可以让股东有三分之一的声音,让管理团队有三分之一的声音,让员工有三分之一的声音呢?他没有用什么“帝国制”还是“共和制”,但是他这里谈的就是实际上的“共和制”:股东、高管团队、员工的共和。这是一种很高层面的反思。
被删掉的第四个关键点:黄光裕开始承诺和承当了
黄光裕在监狱里写的《我的道歉与感谢》,意味深远。有人说那是作秀,我说不见得。那是当着全国人民说的,那是一种承诺。承诺是什么?承诺是企业家的命!
考虑到辩论会的热闹效果,要把一些出奇的观点,让人会心一笑的观点带给视众,如果让我来当导演或制片的话,恐怕这些段落我自己也要删掉。
删得好,删得我一身轻:我不去判断你们的“是非”,有太多的局我们旁观者是不明白的。但是,我可以保持我自己的独立和清醒意识。
恰如网友“老好”参加了当天的现场。他的印象是我的总体观点是中立。确实,我曾经反复强调过“中正”这个词。“老好”评论说:“有什么样的承担,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昨晚育琨老师的发言最具深度和理性。商道《对手》这样的高端节目不应是单纯的辨论和就事论事。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提及的英帝国崛起的股份制,育琨老师也提到了英帝国的股份制、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模式,日本以人为本的现场模式。”
问题解决的唯一路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如何让痴迷于眼前公司控制权的黄陈,跳出来看清楚自己?重要的还是要回归人生最基本拷问:你到这个世界上来做什么?你的身份是什么?你能为这个公司、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但愿这些书生之见,可以给在黑暗中摸索的黄光裕和陈晓一束光照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