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孔子如今真走运!
昨读晚报,一版刊载新闻报道《翩翩乐舞 朗朗书声 文庙上午举行祭孔大典》:“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纪念日。上午,一场庄严、古朴的祭孔大典暨乐舞仪礼活动在天津文庙举行。这也是天津文庙大修后首次举行祭孔大典。上午9:30,天津文庙大成殿前,等待祭祀的群众自发排起了队。随着钟鼓齐鸣,在四位执事的引导下,身着古代服装的主祭官、陪祭官鱼贯而入,继而是音乐和舞蹈队伍。本次祭孔大典的内容以歌颂孔子业绩为主,参祭人员达120人之多。据介绍,今天典礼的音乐来源于孔子推崇的韶乐,舞蹈起源于夏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并配发了图片:
不过,我总觉得这不过是追求形式的一场复古闹剧,没什么意思。
接着读该报21版副刊“日知录”,刊载南开大学教授李喜所文章《孔子如今真走运》。该文指出:如今孔子也走运。通过现代媒体,孔子在银幕上与亿万大众“亲密接触”;再经过几位巧舌如簧的“名嘴”在电视“讲坛”上演绎,孔子语录家喻户晓;一时间,孔子成了比“明星”还明星的古典“明星”。国学“热”又把孔子拖进了现代大学,一些大学规定“四书五经”为必修课;个别大学校长呼吁“尊孔读经”;孔子的大型塑像也赫然耸立于某大学的校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占据的居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塑像的位置。一些学者将这种孔子“复活”、儒学“复兴”概括为新古典主义思潮。既然是思潮,就不得不予以深深地关切和理性地解读。
对于借孔子鼓吹复古,李教授指出:如今,新古典主义者试图沿着现代新儒家或孙中山的老路,借孔子和儒学来解决当前道德、信仰、价值等精神世界的问题,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型,用意无可挑剔。但这条道路能走得通吗?更值得担忧的是,不通倒还事小,若在客观上意想不到地诱使封建文化沉渣泛起,专制思想大行其道,则就南辕北辙了。蔡元培早就讲过:“读经与共和观念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李大钊也明确指出:儒学的伦理道德和修身养性,“不是使人完成他的个性,乃是使人牺牲他的个性”;陈独秀也曾断言:“尊孔容易导致专制”。
李文回顾了一百年来孔子宠辱两极,大起大落的经历: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显示,孔子一旦特别走运,或者特别倒霉,封建文化就随之而起,专制思想亦乘机泛滥。众所周知,袁世凯当权时,孔子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接下来就是“洪宪帝制”,皇袍加身。太平天国对孔子严厉打击,毁孔庙、砸“圣人”牌位不遗余力,随后就借“拜上帝”创立了新的专制,表面看与儒家的专制不同,实质上还是固有的皇帝集权。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功不可没,但五四后十分活跃的是东方文化派、整理国故,新儒学方兴未艾,渗透着专制集权精髓的激进主义也颇有市场。“文化革命”中的孔子“倒霉”到了谷底,结果不但没有“革”了孔子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的“命”,反倒使“四人帮”的文化专制大流行。捧孔子,倒孔子,缘于同一种专制心态,自然得来相同的结果。因此,试图通过过分地抬高孔子、复兴儒学、“尊孔读经”,来医治道德的沦丧和信仰的迷失,构筑新的道德规范、信仰律条和价值尺度,就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思维的误区。
究竟应如何对待孔子呢?李喜所先生指出:对待孔子这个最耀眼的中华文化符号,应该彻底摈弃以往的抬高或打倒的简单粗暴做法,告别“专制”思维,以一种平和、平等、包容的心态,恢复孔子文化人的原生态,研究其人格魅力及其学说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吸纳到现代和谐社会的创建中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只有人的尊严和自由有了真正的保证,现代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确立,才不会遥远。
将《文庙举行祭祀孔大典》的报道和李喜所教授的《孔子如今真走运》两文对读,很有感慨。一边是追求形式的复古闹剧,一边是切中肯綮的学术阐析。两文同日发表同一张报纸上,可见编者寓含之深意。建议博友诸君阅读思考。在下的评论文章将另文择日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