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10年升级3.0


  硬通货软化,是一个借助互联网和手机发展的趋势。从一纸风行到一卡在手,再到一机全有,电子支付三步走,跨越了10年。

 “插线板”的第一代

  21世纪初,借助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勃兴,网络、厂商和消费者共同缔造了电子支付1.0时代。当时,分别创建于1999年和2000年的首信易支付和环迅支付便是其中的翘楚,他们创立了电子支付网关模式,当时的支付网关模式作用类似于“插线板”,无论什么商家,只要连接到支付平台,就会转到银行的网关进行在线支付。那是一个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春天。电子支付及时、便捷、高效等特征,让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放胆迈步,开通网上银行服务,不啻为一种引流的成功,成功地把电子支付带入了快车道,使金融服务变得绿色低碳无污染。

    信用担保与行业支付的第二代

  电子支付最初的探索由于技术门槛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限制了行业应用的拓展。再加上监管不到位,导致网络骗术侵袭电子支付行业。为维护电子支付健康有序发展,避免不法分子钻空子,就必须对电子支付的技术平台进行改造,于是催生了电子支付2.0时代。如果说开疆拓土的第一代还是在转变用户的支付习惯、做思想工作的话,那么第二代就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这阶段,支付模式可分两类,一类是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担保模式,为用户商家提供一个中介担保的功能,主要是解决C 2C交易过程中的诚信问题。

  随着传统行业开始逐渐向电子商务转化,如航空电子客票、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有的支付公司也开始转型为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行业支付公司,这就形成了支付2.0时代另一类支付模式——行业支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易宝支付。自2003年成立伊始,易宝支付就一直致力提供“安全、简单、快乐”的专业电子支付解决方案和服务,使电子支付实现了“网上线下”全覆盖。2005年底,易宝支付开通电话支付服务,把每部电话变成一个POS机。2006年底,它提出电子支付要跟行业紧密结合,把电子支付做到随需应变。2007年开始把电子支付跟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紧密结合,支付公司根据消费者的行为量身定制产品,也就是支付2.0的理念。2008年至2009年,易宝支付的创新还体现在两个趋势上:一是支付更加贴近行业。二是支付平台的增值。易宝的“行业支付解决方案”,为数字娱乐、网上购物、电信缴费、保险基金、行政教育、航空旅游等领域量身定制的支付解决方案已得到广泛应用。由此,易宝支付奠定了在行业领域的支付专家地位。第二代电子支付已经不仅限于用户尝鲜,而是向中小企业定制、标准化的方向进发,深入到各行业的内部,深挖行业支付的细分市场。

  SIM与WAP的第三代

  2008年以后,3G网络的加速,运营商的洗牌,使得手机的增速达到历史的新高度,截止目前手机用户已达8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搭载3G高速网络无疑给电子支付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如果还有人有疑问,对比一下互联网和手机的增速就会发现,互联网在中国16年才4.22亿用户,而手机10年已达8亿。这是电子支付3.0时代发展的基础和先天条件。而且,去年千亿元的网络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第三方支付不到千分之一,可见电子支付能够挖掘的市场潜力很大。

  目前移动支付有两种,一种是移动运营商的近场支付,主要是手机上装了带有支付功能的SIM卡,通过手机SIM卡感应就可以刷卡;另一种是远程支付,主要是一些支付公司开通的手机WAP网上支付,这种支付是把传统互联网的网上支付移植到手机的移动互联网里的支付。

  然而,电子支付3.0显然不止是搬运到手机这一重特点。易宝支付已经在探索打通厂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渠道,架设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可定制的服务内容,与更多行业进行深度的合作。9月,央行的超级网银正式上线,国家队的介入,看似仰仗了强势资源,其实更容易做好一个整合平台。易宝支付认为,超级网银更像一个大型服务器,但是真正的差异化竞争还在前端。

  电子支付的细分市场,使得企业不断以创新为理念,进一步推进了电子支付向更专业、更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加快传统行业的电子化进程。利用3G技术对行业进行细分的企业,极有可能颠覆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将摆脱普通的电脑端支付的束缚,挣脱的生命力将无比顽强。虽然运营商主导的非接触式手机支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终端运营成本、产业链多方沟通,是互联网提供商无法染指。然而,远程支付模式,则将逐步取代SP代收费模式,成为掘金的重头戏。

  综上所述,10年时间,第三方支付为我国电子商务普及和发展,乃至推动传统经济向绿色创新型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子支付的三代,是不断创新,不断满足用户、行业需求的发展过程,谁能把行业需求的细节做好做透,谁就能把握电子支付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