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爱看球,但我一般不写有关体育的评论,尤其不写与三大球相关的。之所以有这样的禁忌,不是因为没有想法,而是因为中国的媒体太懂球了,于是害怕稍有不慎就会遭遇“耻辱性的溃败”。但是,中国男篮在土耳其的“耻辱”却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而且这份激情是为“力挺邓华德”而燃起的。
依我看,新浪网的网上调查,以3个“耻辱”为“选项”,那才应该叫“耻辱”——这样命题是什么意思呢?完全是一副强奸民意的嘴脸。难道让脚上有伤的阿联、体力不支的大郅再拼一场,然后媒体再津津乐道“虽败犹荣”一番,这样就不耻辱了吗?说实话,好端端的姚明就是这样被要了命的。
邓华德好,爱惜球员,为阿联们,也为中国篮球队的长远利益考虑,该歇的阿联、大郅就歇着,该让年青人上就年青人上。说实在的,这样的事,也只有“外来的和尚”才做得出来,中国的教练,不管是身经百战的,还是初出茅庐的,早被上上下下的“面子”和“政绩”压得——要不就心理变态,要不就知难而退。
仿佛记得,在这场比赛以前,媒体上不乏对邓华德不用年轻球员的指责。现在用了,却又遭受被“奇耻大辱”烧昏了头的媒体更加严厉的指责。难道我们还真指望届时已是35岁的大郅、34岁的刘伟,也许还有33岁的姚明,去拼下一届伦敦奥运会吗?难道我们非把阿联的脚骨弄得也像姚明一样动手术重新排列组合才甘心吗?这么一场本来就可以不计较胜负的比赛,让年青人上去“冒”一“冒”,即使遭受“胯下之辱”,只要尔后能够卧薪尝胆,也不见得是坏事啊。凭什么就说“男篮自信这一战全被击溃”呢。
最讨厌的就是一直以来中国的上上下下,尤其是媒体,对中国篮球所下的“魔咒”。自从一位国内名帅带领中国篮球进入前八之后,“吃掉一个”、“拼掉一个”以求出线,就成了中国篮球的“宿命”。这一届世锦赛“吃”得还行,“拼”得并不成功。但是,最后却以偶然的因素出线,这说明篮球也是圆的,中国篮球走好运的机会也常有,上一次则是王仕鹏对斯洛文尼亚的绝杀。
当然,能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更好。但是,中国队就是把握不住。此前,在对希腊、对波多黎各、对俄罗斯时,我们也不是没有胜机,但在最后几分钟崩盘了。再往前,北京奥运会上对西班牙也是一样。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篮球浸淫在“中国特色”的舆论环境中,长此以往,根本没有赢球的心理准备,最后几分钟自己还在犯嘀咕,怎么就要赢了呢——领导没敢有此奢望,媒体等的是虽败犹荣,全国上上下下,就是球员自己都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最后当然是又一次宿命了。
邓华德可能是带领中国队打破这样的宿命的不二人选,因为他是个没有名气的教头。说实在的,当年大名鼎鼎的尤纳斯,都因此而看不起中国队的小伙子们。但邓华德应该不会,他会和球员们一起卧薪尝胆,“让中国队走上震惊世界之路”,这也就是他输球还能笑的底气。大赛前的欧美之行,中国队输得“连底裤都被扒了”(媒体语),但弥勒佛似地“开口常笑”的邓却让同样这帮小伙子在本届世锦赛上屡屡“虽败犹荣”,最终出线,乃至可以“笑天下可笑之人”——但愿这一点不会被我们的舆论环境毁掉。
在此中国篮球成长的关键时刻,应该反省的倒是中国媒体。解铃还须系铃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应该道歉,应该给中国队营造一个更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耻辱、耻辱、再耻辱”。
驳××民意的新浪“三耻辱”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