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汉明
昨天出台的“商品房首付提至30%及以上,三套房贷暂停发放”新政,有人说是自去年12月第一波、今年4月第二波之后,第三波的紧缩型调控。对于这个“铁腕”政策,普通买房者一致叫好,准备开始重新观望,等待房价的下跌。
但是,任何政策的出台,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如果执行不力,地方政府不配合,房价照样上涨。这不是没有先例的。
日前《人民日报》网上问卷调查显示,八成网友认为今年“新十条”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力。
在楼市调控关键期的七八月份,有关第三套房贷“开闸”、二套房贷“适度宽松”等动摇楼市调控的消息不断传出,尽管后来相关部门公开辟谣,但调查发现,上海、杭州等地第三套房贷从未停止过,这说明相关部门对四月新政落实不力。即便后来加强了房贷检查,但依然有不少银行以消费贷款的名义给购房者放贷为三套房以上的客户提供贷款。
四月新政出台后,要求地方出台配套政策,但至今仍然有地方没有出台配套细则,有的虽然出台了地方细则,但温柔有余而刚性不足。其实,比四月新政出台严厉的有北京、武汉等地的地方细则,但从近期北京、武汉房价快速升温来看,细则只是文字上较为严厉而已。
比如说,有关部门说对闲置土地要“9月问责”,至今不见多大动静。
这次,中央有关部门估计为了再次树立威信,为了让房价下降,“新五条”对地方官员和部门做了许多严厉性的约束,这在以前不多见,比如,严格施行问责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比如,对不认真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对违法违规开发商也明确了惩罚措施。
但任何政策,到了有关部门和地方,如果不积极落实,执行起来都有一定弹性,或者大打折扣。所以,这次的“新五条”政策要想发挥作用,关键要从纸上落到实处,而不是嘴上说问责,却迟迟不见行动。那样,房价又会像今年上半年一样,新政初期,房价平稳前行,或者有所下降,后期会明降暗升,直至大幅度上涨。
往期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