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慈善晚宴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盛大林
29日晚,“巴比”慈善晚宴在北京的拉斐特城堡庄园举行。据透露,约有50多位中国富豪参加,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家曹德旺、陈丽华、陈发树、王传福、郭广昌,还有民政部长李立国等数个部长及工商银行姜建清、中国人寿杨超、招商银行马蔚华等央企领导人和IT精英张朝阳、李彦宏、马云等。
此前曾有媒体披露说,部分中国富豪因为怕被“劝捐”将拒绝参加晚宴,为此即将再次踏上中国之旅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在14日以亲笔信明确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与那些对慈善活动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参加的中国富豪无须作出任何捐款的承诺,但这并不能完全卸掉道德上的压力感,毕竟这是一次以慈善为主题的晚宴,而且做东的又是全球慈善界的榜样——如果无意于慈善,谁好意思参加这样的活动;既然参加了晚宴,谁又好意思不作慈善的表示?
晚宴已经如期举行了。晚宴上,比尔·盖茨与巴菲特讲述了自己的慈善故事,中国的富豪们也很欣赏盖茨与巴菲特的坦诚。那么,此次晚宴对中国的慈善事业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呢?我认为,恐怕达不到“巴比”的预期。
慈善晚宴不直接劝捐,其最大的意义无非是宣扬和感召。可是,中国慈善事业最缺的并不是这些。实际上,中国向来都有乐善好施的传统及价值导向——几百甚至几千年前,中国人在行善积德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哩——“巴比”说来中国是“学习”的,也并非完全是客套。那么,中国的慈善事业最缺的是什么?一是实力,二是环境。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一方面,中国富豪的财力还无法比“巴比”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中国富豪也与“巴比”等美国富豪处于不同的创业阶段。对于“巴比”来说,他们的事业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甚至可以说已经接近“天花板”;而大多数的中国富豪,则正处于事业的快速上升阶段,这样的阶段是最需要资金投入的——很多企业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哪有心思和余力去做慈善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慈善环境也无法比美国相比。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透明度不够。中国的慈善大都是暗箱操作的,人们捐款后就不知道流向何处了。二是政府的垄断。中国的几家合法的慈善组织都是官办的,民间成立的慈善组织都被认为是非法的,这极大地限制了慈善资源的开发。三,没有遗产税。美国的遗产税率高达50%左右,也就是说,“巴比”的财产如果不捐献,也要交给政府一半左右。而中国没有开征遗产税。这也是两国的慈善天差地别的一个制度性因素。
慈善晚宴所能发挥的作用,中国不太需要;中国慈善最需要的制度和环境,他们又无能为力。因此,“巴比”的慈善晚宴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