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坐公交车回家的路上,偶遇我的一个学生,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她说,老师,你还是做老师吗?我说,是的。她说,多年过去,已经做到麻木了吧?我说不会呀。她说,难道你上课还像以前那样充满了激情?我说,是呀,因为每一届的学生都不相同,都有他们不同的特点。以现在我担任班主任的一个重点班为例,尽管 “条子生”、“照顾生”比较多,但是整体素质相当高。新学期伊始,问及谁愿意担任班干部的,齐刷刷举起一片。尤其有两个学生抢着做劳动委员,其中一个还是男生,这种差事学生并不以为苦的精神让我大为赞叹。连续两个晚上,这位男生还为如何更好地搞好班级卫生专门发短信来请教、提醒我,让我也被他的责任感所打动。
然后,平时闲下来之余我在思考那位女学生的话。她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症。到了一定时期,会有一种疲倦的感觉。这中感觉一方面来自于一些课程上的重复,育人方面要应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繁重的工作量所带来的压力,还有的就是来自于身体素质的下降所带来的部分不适。
因此,应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及时学习随着时代变化而引致教育理念转变的相关理论,补充本课程所需要的鲜活信息;二是跟上学生变化的步伐,掌握其整体身心发展特点,尤其关注动态细微差异;三是积极关注个体差异,包括其成长经历,父母结构组成,成长中的挫折等问题;四是让自己适度地“闲”下来,一个身体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心理负荷过重的老师,其职业倦怠感无疑是更为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