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中国富豪先慈善起来


本月底,盖茨与巴菲特将来到中国,与50位中国富豪共赴一场“慈善晚宴”,此前媒体报道“夜宴”会对中国富豪进行劝捐,因此有一小部分中国富豪拒绝参加晚宴。不过,中国富豪也有“另类者”,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在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声明“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虽然部分中国富豪对盖茨和巴菲特“慈善宴”的抵触,让一般民众略感心冷,但行善与否毕竟是富豪的自由,外人不该有任何道德胁迫之意。更何况,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行为,固然有他们本性良善的因素,但其本国的慈善法、税法制度也功不可没。慈善与公益捐赠可以大幅度抵减美国富人个人所得税,也可以抵减遗产税。相比之下,中国这些慈善的制度环境还有待完善。此外,捐款要考虑效益,这是中国富豪慈善行为不踊跃的原因之一。他们担心自己给一些机构的捐款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也有利慈善机构的健康发展。

 

但先有好制度还是先行慈善,这不是一个蛋生鸡或鸡生蛋的悬疑问题。在没有遗产税、富人个人所得税也多有缺漏的国情下,中国富人更应该在慈善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没有完善的制度就不行善,这逻辑的荒谬不值一驳。慈善应该是最不需要理由的事情,一去寻找理由那就成了伪善。希望陈光标此刻的“裸捐”宣言,是一个慈善号角,可以鼓动更多的中国富豪有所行动。当然,陈光标在慈善方面的高调,也一直备受争议。很多人怀疑他那自我宣扬的慈善背后,有故意炒作甚至蓄意谋利的动机。但正如易中天先生提出的批评不用问动机,看别人的慈善也该不问动机。陈光标行慈善的动机如何,并不影响困难者接受援助。因为他可能存在的炒作动机就拒绝他的慈善,无异于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当然,慈善动机可以不论,慈善方法却可以改进。

 

中国的一些慈善场面常常会让人看得难受。被捐赠的贫寒学子在新闻发布会上举着大大的支票牌子,有的还被要求当众朗诵感谢信。搞不清楚那是慈善会还是行善者的表彰会。行善者的荣光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损害被捐助者的尊严基础上呢?刚去美国读博的一位朋友的观察或许能给我们些启发。她周末会看到一些人把自家不用的东西清理干净放在门口,小到叠好的纸箱子,大到微波炉、电视机,然后贴着大纸条,写上:“free,help your self”。你不知道这些东西具体是哪个人给的,也不知道最后是谁拿走了。这样的慈善才是最健康、最动人的。

 

陈光标在信中说,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在中国慈善事业整体不如人意的环境下,这样的认知和宣扬是可贵的。尽管他具体的慈善行为有些地方可以商榷,但是公众不妨待之宽容,让一部分中国富豪先慈善起来。只有当慈善成为中国富豪的普遍言行,陈光标才不会显得如此突兀,慈善的诸多细节才有更规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