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国四公子相比,吕不韦养士似乎档次很低,不登大雅之堂,史书懒得提及。这大约和吕氏的商人出身有关。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商鞅提出来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得到广泛共识。因为商人作为群体一直是被打压、蔑视的对象,商人政治家吕不韦自然捞不到什么好口碑。上梁不正下梁歪,主人不正手下坏,所以,《史记》中的《吕不韦列传》基本上是一幅群丑图。
吕不韦一是坏在出身不好,二是坏在从政路数不正。按理说,出身无法选择,但革命道路完全可以选择。但吕不韦不走正道,专攻歪门。他的官位,说客气一点,是靠“投资”赚取的,基本上属于“买官”性质;不客气地说,是靠政治投机和色情贿赂搞来的,完全属于违法乱纪的性质。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现在讲传播有一条时髦的经验,认为“坏消息比好消息传得更快”,用在吕不韦的身上都合身。所以他的从政经历流传很广,基本上无需在此饶舌重提。只是因为叙述的需要,不妨要进行一下简单的回顾和梳理。
【案例:吕不韦以非法手段从政的经历】
案例性质:政治丑闻+金钱贿赂+色情贿赂
案发地点:邯郸+咸阳
涉案人物:子楚(秦国太子安国君次子,被秦派往赵国做人质)
华阳夫人(安国君正夫人,无子)
赵姬(吕不韦小妾)
涉案金额:五百斤金(送子楚)+五百斤金(买通华阳夫人)+六百斤金(买通邯郸守门官吏)
案件事实:在邯郸做生意的吕不韦,结识子楚后,认为“奇货可居”。为立子楚为太子继承人,买通华阳夫人,游说她认子楚为儿子。而当子楚看上了赵姬时,吕不韦忍痛割爱,竟把有身孕的小妾送给了他。后买通守门官吏,让子楚逃回秦国。之后,子楚如愿做上太子并顺利接替王位,立即兑现了此前“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上述案件调查,还不是这个故事的最大看点,此事真正流传的原因是赵姬果然生了一个孩子,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
关于秦始皇“亲子鉴定”的课题,以及连带的赵姬和吕不韦的暧昧关系,在市井生活中属于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究其根源,是司马迁一句话几成定案:“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姬,当然是指赵姬;政,是指秦始皇,因为他是在正月生在赵国,加上“正”与“政”古字相通,故名赵政,后来改为嬴政。这些都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自匿有身”和“大期”。自匿有身,好懂也好理解,就是有身孕,不告诉他——子楚。别问为什么,谁会张扬此等事情?大期的意思,解释不同,至少有两种不同意见,一说是指12个月,另有解释认为是指怀孕的正常周期,也就是10个月。
我们知道,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到不满42周出生的新生儿。不满37周新生儿是早产儿也称未成熟儿;超过42周出生的新生儿是晚产儿,也叫过期产儿和过成熟儿,近年医学研究表明,晚产儿在成长中易出现协调能力不佳和大脑发育受阻碍的症状。
如果司马迁的说法可靠,由此推测的种种结果排列如下——
1、按12个月之说,如若嬴政是晚产儿,那么他的生父就是吕不韦;
2、按12个月之说,如若嬴政是足月儿或者早产儿,那末他的生父则是子楚——另一个附带的结论是,赵姬“自匿”的身孕流产了;
3、按10个月说法,如若嬴政是足月儿,那么他的生父就是吕不韦;
4、按10个月说法,如若嬴政是早产儿,那末他的生父则是子楚——另一个附带的结论仍然是,赵姬“自匿”的身孕流产了。
比较四种结果,吕不韦和子楚都有可能是嬴政的生父,只不过子楚要成为嬴政的生父,必须满足一个先决条件,即赵姬曾经流产的事实——当然,今天还找不到这一份重要的“病历证明”。
如果我们执着“生父”之谜的讨论,甚至还会有更惊人的推断,比如——既然赵姬如史书所述,属于很黄很淫荡的女人,那么谁敢保证,她“自匿”的身孕,难道就一定是吕不韦留下的“种”而不是别人留下的?!
所以就史料而言,推测和追问可以就此打住。
史料并不等同于史实。相比《史记》,成书更早的《战国策》,对宫闱秘闻和个人隐私可谓津津乐道,却没有吕不韦顺水推舟进行色情贿赂的这段记载。是《战国策》故意回避这一事实,还是此事本身子虚乌有?
继而能否再斗胆地问:司马迁之说会不会不可靠?这个问题在有些人看来过于陡峭,因为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不能也没有理由轻易地否定前人之说。
或者不以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提问。我们仍然可以从事理和逻辑的层面探讨问题,这样也能产生一系列的疑问——
赵姬“自匿有身”的惊人秘密,除她本人外,吕不韦是否也知道?这等杀头的事,难道是这对男女无意中泄露的?子楚对此是否知情,或者说赵姬是怎样瞒天过海的?如果子楚知道真相,还会把国家交给吕门的“私生子”,并让吕不韦作为仲父辅国吗?如果,在嬴政接替王位前,朝野已有风言风语,秦嬴宗族难道还会让一个可能的“野种”登上王位?如若是妄议或者谣言,始作俑者的目的是什么?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图谋,还是捕风捉影的智力游戏?是出于对秦国或当事人的仇视,还是为了满足口头快感的恶作剧?再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的,是嬴政22岁正式执政之前还是之后?
一个无解和看似无聊的问题,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感受历史人物家庭关系、政治生态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而其中的一点,足以对当事人的性情性格、人生态度、处事方式构成影响。
吕不韦正是这样,无论嬴政姓嬴还是姓吕,他和太后之间剪不断的情缘抑或是孽债,成为他影响他政治生涯的致命关系。
兴许就在《吕氏春秋》编撰成书前后,吕不韦犯了一生中的最大一个错误。
他为后宫引见了一个男子,此人有一个难认难读的名字叫嫪毐(音烙矮),此人更有一个又长又大的生殖器——正是这个特长,引起太后赵姬的浓厚兴趣。
吕不韦为太后寻找性伙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因为庄襄王中年早逝,新寡的太后耐不住寂寞,和从前的情人吕不韦又风流上了。其实吕不韦和太后重新亲密,除此有尘封的爱被唤醒的可能之外,对商人出身的他来说,兴许这是桩划算的买卖。因为他本身就是小秦王的“仲父”,再做一个让太后快乐的秦王秘密“继父”,说不准还能分享一部分太后对国事的决策权。但吕不韦的这次交易并不完美。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评估长远的风险。眼看嬴政越来越大了,但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他害怕了,怕事情败露。和太后乱搞“生活作风”,这可是淫乱皇宫,是在找死!
虽说好汉做事一人担,但吕不韦不想做好汉,他只要做相国。所以他要全身而退,而面对性趣勃勃的太后,他要走也没有那么容易。急中生智中,他想出了一个奇招——
在全国上下秘密寻找了长着特大号阴茎的男子,终于寻着了嫪毐,将其收为门客。然后,让嫪毐用他的大阴茎做游戏,用它穿在桐木车轮上,转动而行,显示其壮大有力;然后,想办法让太后知道如此神人神器神功,以此勾引她驿动的心。
果不其然,热爱新奇生活的太后上了钩。
一番折腾之后,通过宫刑造假事件,冒充宦官嫪毐进入了后宫,开始了假太监真情人侍奉太后的生活——吕不韦就这样聪明地摆脱了太后的性骚扰,也许一时间他未曾想到,自己的精心安排完全成了病急乱投医的笑柄。他的金蝉脱壳,反而使他越陷越深。
伴随上述这段宫闱丑闻,太后淫乱早已声名狼藉,这中间会不会另有其他缘由?
按赵姬18岁生下嬴政来算,此时的太后大约在35岁左右。虽说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本身性欲旺盛,虽说秦国后宫性开放的不止她一人——先前还有一位宣太后,但是,这还不是赵姬执着放荡的理由。那么,她会不会是古代的性欲亢进患者?
会不会,因为内分泌失调或垂体疾病,或者在邯郸担惊受怕的生活,对她精神产生强烈刺激,使她对性行为的要求异乎寻常地强烈,性兴奋过频、过快、过于易激发?
和前文提出的赵姬是否曾经流产的谜团一样,关于赵姬的性亢进病症,今天还找不到这一份重要的“病历证明”。
实实在在的史料却有另外一份证明:赵姬迅速迷恋上了新的性生活,并且和嫪毐有了爱情的结晶。
和后宫的经典故事一样,因为私人感情的升温,太后动用公权,给予了情人很多赏赐,并封他为长信侯。更要紧的是,嫪毐对国事开始有了决定权。很多人为此投靠太后身边的这位新贵,很快,嫪毐手下门客已达千人。
吕不韦能够感到,自己的权力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
关于吕不韦为太后引荐性伙伴一事,颇受学者怀疑。我深信,历史文本中的人物一定和真实人物存在着距离;更何况,很多情形中的历史记述与写作,还要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这使得我们接近历史和真相的路,变得沟壑纵横,起伏跌宕。
倘若嫪毐真的是吕不韦的门客,那么可以推测,吕氏门下除了有能够舞文弄墨的“知识分子”外,还有像嫪毐这样有“一技之长”的“达人”。按因果报应的思维,吕不韦既然能在选拔门客时心怀鬼胎,那么这位门客变本加厉,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嫪毐通过太后宠爱的捷径,迅速蹿红,之于吕不韦似乎已有后来居上之势。
【嫪毐、吕不韦大PK】
受封情况:嫪为长信侯;吕为文信侯(点评:一字之差,平分秋色)
与秦王关系:嫪自称“假父”;吕被奉为“仲父”(点评:还是一字之差,基本平分秋色)
与太后关系:嫪为情人,受宠;吕为前情人(点评:一为现在时,一为过去时)
爱情结晶:嫪与赵姬育有二子;嬴政是否为吕与赵之子不好说不能说(点评:一实一虚)
门客数量:嫪千人以上;吕号称三千(点评:吕数量领先,估计文士居多)
政治影响:嫪无官职,但能借太后影响决定国事;吕虽官高位重,但受制于太后(点评:若论实权,吕恐怕正在走下坡路)
以上比较,双方基本势均力敌。这样的结果,别说吕不韦会不满意,嫪毐也不可能满意。
吕不韦不满意好理解,他不能让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削弱;嫪毐为什么不满意呢?他野心大,很狂妄,得到了太后宠爱,两人又生了孩子,他想通过太后立自己的儿子做秦王。
两股政治势力不相上下,让秦国朝野无所适从,“与嫪氏乎?与吕氏乎?”的选择问题,据说一时成为大小官吏的心病。
能够对此局面满意的一定是东方诸侯,他们最乐于看到秦国出现内耗。以至于当秦军攻打魏国之际,魏国有势利的谋士建议魏王,魏国应果断地站到嫪毐一边。
权势正在旁落,斗争已经展开,秦王亲政在即,形势错综复杂——吕不韦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组织门客紧锣密鼓地要抛出《吕氏春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