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可以用悲喜两重天来形容。一方面,伴随着各企业渠道网络不断下沉和成熟,终端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洗牌”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成为困扰企业营销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在国家家电下乡及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下,太阳能市场逐渐由城市走向农村,再由农村走向城市,呈现城乡市场双向繁荣,很多企业加快了技术研发创新的投入,产品逐渐由单纯的太阳能真空管热水器向平板太阳能、阳台壁挂太阳能等工程产品发展,还有很多企业在太阳能相关领域上做了更多的探索,太阳能企业的多元化一时成为一股潮流。
太阳能“技术创新是基础,产品应用是关键”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领先的技术作为支撑,太阳能企业就不可能在抢占市场的话语权。同时,没有技术创新支撑的多元化,注重只是量的累积,没有质的嬗变,注定沦落于“同质化”的红海,无法形成在企业在品牌发展当中的技术壁垒。
我们知道,企业要想赚钱,必须把自己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者服务卖掉,换句话说,就是把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顾客的钱进行一个交换;如果没有实现这个交换,企业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利润,也就无法得到发展,甚至就要倒闭。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基础,关键还是要将技术的创新转化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没有大范围产品应用,技术创新就缺少了落脚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太阳能多元化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找到“解决方案”才能制定“生产方案”
定位之父艾•里斯指出,建立品牌、增强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收缩品牌的焦点,包括产品线、顾客、渠道等集中发力,传递同一个信息,聚焦于某一个点,从而使品牌更容易进入顾客心智。这就是市场竞争的“聚焦战略”,也就是说企业专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往往比同时一起做几件事,结果往往更简单更可观。
对于目前的太阳能行业来说尤其是如此,目前整个行业的盘子也仅仅是几百亿的规模,尚不及一个国内家电巨头的一年产值,行业的集中度也非常低,因此对于太阳能企业多元化尝试要抱有谨慎的态度,一定要找准市场定位,“市场”的突破口,才能决定“工厂”的投入问题。企业的多元化往往同时伴随着企业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及投入的增加,如果没有明确和现实的市场支撑,对于大多数的小企业来说,资金流不能实现有效流转甚至于发生断裂,往往意味着企业的沉重打击。
我们也要看到,在今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时间成本越来越高,人们消费用来选择比较的购买时间就越来越少了;而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偏偏物质极大丰富,顾客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而产品之间呢,又是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非常强。这都造成了顾客的购买决策的复杂性,也对产品的销售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必须给顾客提供质量过硬、使用便捷的产品,让顾客通过这些产品得到他所需要的利益;而且,对于太阳能产品来说,“三分质量,七分安装”,所以,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件产品,而应该是一套太阳能“解决方案”,并根据“解决方案”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案”。
智诚灵动认为:没有任何人活着是为了买东西的,人们买东西都是为了让他自己更好的活着。对于太阳能企业同样如此,没有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和多元化不是为了盈利,但是想盈利必须找到它的市场落脚点,没有市场的支撑,就无法更好的活着。